《關於推動畜牧業規模養殖創新經營方式的若干意見》解讀

2月19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畜牧業規模養殖創新經營方式的若干意見》(魯政辦字[2020]22號)(以下簡稱《意見》)。為便於更好理解《意見》精神,現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畜牧業受到較大沖擊,主要表現為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飼料及其原料等生產資料供應受阻,畜禽養殖不能正常生產;因交通管制、活禽交易市場關閉等原因,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銷售嚴重不暢;畜牧企業特別是飼料、屠宰加工企業受原材料供應和從業人員管控限制,不能按時復工復產。同時,也暴露出畜牧業規模養殖水平不高、生產經營方式不適應、動物防疫短板明顯等深層次問題。為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補齊動物防疫短板,增強抗風險能力,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省政府辦公廳組織省直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意見》。

二、主要內容

《意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針對疫情應對和高質量發展,明確了10條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

(一)加快恢復畜牧業生產經營。落實鮮活畜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加大玉米等儲備糧投放。支持有條件的屠宰加工、冷鏈物流企業擴大鮮活畜產品收購。加快落實支持畜牧業應對疫情的金融信貸、減稅降費等各項政策。

(二)大力發展畜禽規模養殖。支持畜禽規模養殖場提高良種應用、設施裝備、疫病防控、糞汙處理水平。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作用,對符合條件的畜禽規模養殖場貸款給予擔保和貼息。調整優化規模畜禽養殖設施用地範圍,適當放寬畜禽養殖附屬設施用地比例。對規模養殖設施設備應補盡補、敞開補貼。鼓勵市縣開展家禽牛羊特色險種保險。

(三)著力提升屠宰流通水平。開展標準化創建,上大壓小、減量轉換,淘汰落後產能。完善畜禽產品產後商品化處理、冷鏈物流設施、末端銷售網絡等建設。支持電商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點建設。

(四)加快推進飼料行業轉型。支持飼料企業技術改造、兼併重組、融合發展。關停小散亂,淘汰落後產能。因地制宜挖掘飼草料資源潛力,加強蛋白飼料資源和生物飼料原料開發。建立飼料企業與糧食加工儲備企業信息溝通銜接機制。

(五)積極支持延伸產業鏈條。支持龍頭企業改造提升、延鏈補鏈強鏈。支持畜牧大縣、鄉鎮、龍頭企業創建各類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強鎮。

(六)深入開展糞汙資源利用。支持配套建設糞汙收集、貯存、利用和除臭除味設施設備。支持畜禽糞汙第三方集中處理中心建設。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和沼氣、發電併網入戶。

(七)優化調整病死畜禽處理。支持基礎條件好、處理水平高的建設區域性處理中心。從今年開始,將牛、羊、家禽等其他畜禽品種納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省級補助政策範圍。按規定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增值稅即徵即退70%的政策。

(八)切實加快畜牧科技進步。支持畜牧獸醫關鍵技術研究和示範推廣項目。支持國家級生豬、牛羊核心育種場和省級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種場(基地)加大保護開發力度。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畜牧業深度融合

(九)補齊動物衛生安全短板。加大動物衛生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建設人畜共患病(動物)防控中心,加強人畜共患病監測、預防、淨化、研究。支持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改造。加快無疫省建設。支持一體化企業創建無疫小區、規模養殖場開展重點疫病淨化。

(十)強化畜牧獸醫監管服務。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購銷加工病死畜禽、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等違法犯罪行為。支持公用品牌宣傳,擴大公用品牌社會影響力。支持“齊魯畜牧”電商平臺和智慧供應鏈建設。

三、措施落實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履職盡責,宣傳好、落實好10條措施。加強部門協作,明確責任分工,高標準抓好落實。注重培育典型,加強示範引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