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未結束,購房者卻迎來一個“壞消息”,買房成本還要漲?

疫情還未結束,各個中小企業仍然在艱難支撐,紛紛尋求出路。當然,房地產在這次疫情中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不少地方對房地產行業的復工時間一再後延,最長的甚至已經到了3月份。售樓部關閉,線下賣房受到抑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2020年開年以來,已經有96家房企破產,而這個數字在未來的時間內還會繼續增加。

疫情還未結束,購房者卻迎來一個“壞消息”,買房成本還要漲?

雖然說房地產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在不斷減小,但是三四線城市要想發展,在短時間依然離不開房地產的貢獻。所以救市的呼聲額外強烈,對此也有不少相關扶持政策出臺,比如受疫情導致交房延期,那麼可以和業主協商。

房企的困難可以理解,但是最近原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清華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黃奇帆撰文提出,建議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為企業“直接降低12%的成本”。這個建議剛提出就遭到大家的強烈討論,其中贊成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疫情還未結束,購房者卻迎來一個“壞消息”,買房成本還要漲?

那麼為什麼要取消公積金呢?對此有相關理論表示,公積金這個制度是我們從新加坡學習過來的,購房者在實際使用公積金買房的時候,可以用到的機會並不多,或者說是條件達不到。因為公積金貸款額度較低,而當下房價不斷上漲,需要貸款的金額遠遠高於公積金的貸款額度。雖然說可以採用商業和公積金混合貸款的方式,但是實際操作中手續繁雜,等待時間長,放款慢,導致不少開發商拒絕使用。

所以說,隨著房價上漲,住房公積金制度淪為雞肋,且公積金的運營效率低。同時,取消公積金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也確實“減負”了,但是對於大量的剛需購房者來說卻不一定,甚至還是一個“麻煩”。

疫情還未結束,購房者卻迎來一個“壞消息”,買房成本還要漲?

雖然說公積金是從國外學習的,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個福利。因為用公積金買房貸款的利率非常低,根據2015年10月24日調整實施的公積金貸款利率,五年期以上利率為3.25%,遠低於商業貸款。

樓觀君給大家算一筆賬,如果購買一套價值150萬的房子,首付按首套房的三成來算,則需要50萬元的首付以及100萬元的貸款。如果你選擇商業、公積金的組合貸款,各50萬。那麼以商業貸款4.9%、公積金3.25%的基準利率進行計算,在按揭30年、等額本金的情況下,組合貸的利息要比純商業貸款少12萬元。而且供房時,我們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可以覆蓋到房貸上,減少還款壓力。

疫情還未結束,購房者卻迎來一個“壞消息”,買房成本還要漲?

雖然說混合貸現在有不少房企拒絕,但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入,房價逐漸穩定。大家對房價的預期也在不斷改變,相信房價會一直漲下去的人已經開始動搖。剛需購房者越來越理性,開發商銷售受阻,自然會開始接受組合貸。

但是,如果直接取消公積金制度的話,對於廣大剛需購房者來說,購房成本會大大增加,這真的是一個壞消息。樓管君希望,在取消公積金制度的同時,一定要找替代措施來減輕大家購房的成本壓力。同時,改善公積金制度,提高貸款額度和放款效率,那麼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