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鄉縣尋召鄉趙流渠村見聞:“拿出抗疫的勁頭抓發展”

“疫情面前,村民的心真齊!疫情防控不放鬆,咱生產發展也不能停。”2月14日,春雨淅淅瀝瀝,河北平鄉縣趙流渠村黨支部書記張雲喬結束巡查,回到了村口防疫點上。他脫下了雨衣,開始給村幹部安排幫助村民購買化肥種子事宜,“雖然忙得手腳不落地,但農時不能耽誤。”

趙流渠村是平鄉縣尋召鄉一個行政村,全村有1600畝耕地,1000多口人。1月26日以來,村進出口設了4道崗卡,24小時輪流值守防疫。2月14日,村裡的街道上,不時有戴著口罩、扛著農具的村民經過,幾位穿著紅馬甲的執勤人員在巡邏,提醒著村民“下地要登記、無事需宅休”,嚴防群眾遊走聚集。

“疫情一來,全村33名黨員都要求承擔防控任務!村裡年齡最大的老黨員張孟生都70歲了,依然為村裡的事奔波。56歲的村民兵應急分隊成員趙多中,主動請戰,帶頭在村口疫情防控檢查點站第一班崗。”鄉包村幹部馬瑞波感慨地說,關鍵時刻,黨員幹部沒一人退縮。

90後黨員趙國劍組織李涵濤、張建松、範利爽等同齡人建起志願服務隊,“2003年抗擊非典時,我們才七八歲。現在我們長大了,苦活累活就該我們年輕人幹!”

村民雲敬爽把自己19歲的兒子送到張雲喬跟前,要求當志願者;建檔立卡脫貧戶李明國、劉會輕夫婦兩口子主動要求值守防疫點;幾位婦女嚷嚷著誰說女子不如男,要主動加入防疫隊伍。消毒液、口罩、牛奶、蛋糕、熱水和暖貼,每天都有村民送到防疫點。

“小麥追肥澆返青水,大家都要按排好的號碼來,輪到誰家誰去,不戴口罩就不要出門。大家心裡都憋著勁兒,畢竟農時耽誤不得。”

“油葵、金銀花種子和地膜都訂了,管送!”“再買點消毒水和口罩,拐彎到縣供銷合作社,咱預約的化肥已經到了,看啥時候能送來!”張雲喬在電話裡再三叮囑村裡的“農事特派員”——62歲的黨員趙志蒼。

“人心齊,幹啥都中!咱這個剛脫貧的‘貧困村’得保住‘元氣’,拿出抗疫的勁頭抓發展。”張雲喬說,用不了多長時間,村裡的500畝油葵就金燦燦、360畝銀花香飄飄…… (河北日報記者 邢 雲 通訊員 楊 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