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麼心態崩了呀


我特麼心態崩了呀

今天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挺有代表性的,也是當下很多人的心態。

留言如下:

今年剛剛開盤的時候看到行情大跌,買了幾萬的科技etf和中證500etf,然後隔三天又賣了。這個星期又入場,現在心態很不好,老是看行情,漲也慌,跌也慌,經常拿起東方財富看行情。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怎麼調解的?


當然有,股市裡犯的錯永遠比做對的事多,所以才要覆盤、自省。

買入3天又賣,場內基金還好,如果是場外基金,這麼幹得虧死,光賣出手續費就有1.5%。

買基金都是月線級別起步,日線周線直接忽略就好。還有一種方法,低估買入,高估賣出,中間的全部

波動一律不管。

心態不好的原因大體可以分兩類:

· 預期不對。比如你是看了半導體ETF半年翻倍的漲幅入場的,那心態沒法好。但很多人就是把市場表

現最好的標的當做自己的收益預期。意念盤踏空,自己把自己幹崩潰了,你應該屬於這種情況。

· 倉位太重。重倉需要對標的的估值、邏輯有絕對信心。重倉搭配瞎炒,心態沒法好,都不知道自己在

幹啥。

只要你下注了,就會對收益有預期,要面對波動,要處理各種心情——如果沒有體系,確實折磨

人。 體系包括:選股邏輯、估值、匹配估值的倉位、(周/月/季/年)收益預期、對波動的耐心。

打個比方:

你現在買500ETF,那就是分步或者定投的方式,長期持有,吸籌等風來。 現在買科技ETF,那就大大

方方承認自己是短期追漲,設好從高點回撤多少就止盈止損的條件。對自己的策略絕對敬畏,絕對執

行。

看十做一。道理,你都懂。但是看十年不如下場幹一年,實踐出真知。

看十個機會,只挑一個最有把握的。市場太大,錢還有限。我們最終能賺到的都是自己看得懂的。虧損

不用靠運氣,都是憑實力的。

昨天有個熱點新聞特別神叨:說美國取消了中國的WTO發展中國家待遇。

注意主體是美國,不是世界貿易組合(WTO)。

這事有意思的點在於:一個國家到底是屬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判定標準並不由WTO說了

算,而是各個成員國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確定。

在WTO框架裡當發展中國家更划算,因為能享受特殊待遇。比如WTO規定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要更受到

保護,能享受更高比例的補貼。本次美國主要修改的就是這條。

再比如發展中國家在使用關稅壁壘、農業補貼、有限貿易保護等經濟和商業政策工具時,可以更加靈

活。

WTO新出臺一些政策和規定後,發展中國家接受政策的過渡期會更長。

當然優勢都是相對的,比發展中國家更爽的是「最不發達國家」,享受優惠的程度更多。

定性來說,這次變化的影響有限,因為只是美國調整對我們的認定標準,而且只動了其中一條。

回顧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騰飛最重要的三大推動力就是工農剪刀差、加入WTO、城市化。沒有這三

步,我們成不了大國。

工農剪刀差培育了基礎工業體系,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

加入WTO讓中國加入了世界分工體系,一舉成為世界工廠,後來又進階成基建狂魔。對內瘋狂提高基

礎設置水平,對外通過一帶一路瘋狂輸出;

城市化則培育了統一大市場。本次疫情再次證明了城市化的偉大——當城市停止運轉,絕大部分經

濟活動都沒法進行。

城市化又分為兩個階段,1.0主要搞硬件,地鐵往遠了修,樓往高了蓋。2.0主要是往城市裡灌人,同時

做都市圈,加強輻射和連接。我們現在就處於2.0階段,強調各省省會的首位度,做都市圈,同時放開

落戶,搶人。

一線城市房地產的支撐在於稀缺,二線城市的支撐來自人口的長期流入。所以,對這兩類城市我敢長期

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