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妮“倒”下了:父母懂得認慫,孩子進步更大

電影《我是你媽》裡秦美麗的扮演者閆妮和她的女兒趙小藝既是母女又是冤家。

秦美麗是一個離婚的女人,在一家酒店當服務員,漂亮,潑辣;趙小藝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開朗,叛逆。

秦美麗在女兒面前不是逞強就是控制,從女兒每天的早餐,日常著裝,學習狀態,興趣愛好,再到情緒和心理,無一不在窺探、干涉、糾正。

在女兒上大學之後,她才發現女兒不在需要她而她需要女兒,加之酒店老闆不是揩油就是拖欠工資,她毅然辭職來到女兒所在的城市,準備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女兒。

閆妮“倒”下了:父母懂得認慫,孩子進步更大


後來,一個同事假裝賣好,設下圈套,騙走秦美麗的全部積蓄。

女兒的學費無法接濟,自己生活也無著落,秦美麗陷入了恐慌無助中。

離婚,失業,孤獨,使她無力再在女兒面前逞能。

就像女兒所說的,“無所不能的秦美麗終於倒下了。”

秦美麗感慨地對女兒趙小藝說:“我要帶著小藝的照片進手術室,陪著媽,我一個人不害怕。”

那個曾經想“考上大學遠走高飛”擺脫媽媽控制的趙小藝瞬間長大了似的,之前生活裡媽媽的一幕幕讓她明白,媽媽是那麼地愛她。

媽媽獨自一人把她帶大,非常不易,她應該為媽媽做點兒什麼了,哪怕抱一抱媽媽,媽媽不是一個三頭六臂的女人,也需要她的愛。

秦美麗服軟了,女兒長大了。

父母不可能永遠是孩子的鎧甲。歲月白晝交替,生活悲喜交加。本就一家親人,在孩子面前,父母脆弱,認慫,孩子才懂得疼愛,懂得分擔。

01拼盡全力給孩子的,孩子不一定珍惜。

有這樣一則新聞,在河北有個叫李文的十四歲小男孩兒,他從小到大都由爺爺奶奶照顧。

爺爺奶奶對李文百般遷就,溺愛有加。

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孩子身邊,覺得虧欠孩子太多,常常以物質來彌補情感的缺失,孩子要什麼家人就給什麼。

閆妮“倒”下了:父母懂得認慫,孩子進步更大


李文的爸爸向他承諾:寶貝,如果你想要月亮,爸爸定想盡一切辦法給你摘下來。

李文過生日時,爸爸送了他一條斑點狗。

因為要上學,他把溜狗狗的事兒交給爺爺代理。

有一次,爺爺在菜市場挑他最喜歡吃的螃蟹時,過於專注就忘了狗狗,等他回過神來,狗狗已經走丟了。

李文放學回家,發現狗狗丟了,不依不饒,要爺爺去找,爺爺走街串巷,公園商場找了遍,還是沒找到,見爺爺空手而歸,李文一把把爺爺推到地上。

奶奶勸說,他還打奶奶。爸爸又給他重新買了一隻於之前一模一樣的,他又把新買的狗狗趕出家門,一家人被他鬧得雞犬不寧。

其實,家人給小文的所有東西,包括愛和物質,小文一點兒也不珍惜。

家長在小文面前處處逞強,無所不能,讓他失去挫折感,這種愛是典型的包辦型溺愛。

心理學者武志紅說:過度溺愛,會令孩子既依賴父母又恨父母。”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習慣靠別人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失去家勢,在外沒有人會接受他的頤指氣使,往小講,孩子會產生深深的挫折感;往大講,孩子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意願和目標。到頭來,孩子就會抱怨父母的無能和不作為。

02 向孩子認慫,孩子內心會更強大。

塗磊主持的一檔節目裡,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李若楠8歲那年,家裡發生變故,父母做生意經營不善,破產,欠債一百多萬。

閆妮“倒”下了:父母懂得認慫,孩子進步更大


當時父母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認真而無奈地告訴她,他們不得不遠走他鄉打工還債。

小若楠被留在家裡,由鄰居幫著照看,弟弟被送到一百公里之外的親戚家照顧。

靠別人接濟活著,李若楠不得不早早輟學。

李若楠不想拖累鄰居,她想辦法自己掙錢養家,希望爸爸媽媽還債回來後,家還是一個完整的家。

李若楠發現自己喜歡唱歌,她主動去一個流動歌舞團表演,幾次演出後,她有收入了。

於是在她18歲時便把寄養在別人家的弟弟帶到身邊,省吃儉用供弟弟讀大學,還用自己的積蓄給弟弟買了一套房子。

10多年後,父母把債務徹底還清,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長姐比母,在絕境裡李若楠沒有墮落,沒有放棄,瘦弱的肩膀扛起一個爛家,還把弟弟撫養成才。

父母的坦誠相告,讓李若楠陷入困境,幸運的是她被父母的擔當精神和責任心影響,她沒有氣餒,絕望,沒有向命運低頭,敢於直面生存和生活的壓力。

在困難面前,她贏了,她在生活的淬鍊中成熟了。

正如作家劉白羽所言:“火,只能把鐵煉成鋼,卻無法把鐵燒為灰燼。”

家長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會學會獨立、堅強、自信、感恩等多種優秀的品質,他們的內心世界會更豐盈富足,面對困難的能力回越來越強。

03 愛孩子就要學會示弱。

示弱,不是指父母向孩子赤裸裸地展示貧窮、疾病、無助。

示弱是一種教孩子認知世界的方法,在孩子為達到目標尋找幫助時,家長有意拒絕或放手,讓其獨立完成,而不是處處逞強幫孩子做好。

或者家長在真正困難時,告知孩子,向孩子求助和孩子共同完成。

李湘養女的方式被好多人病詬,她曾開玩笑說過:“照我們家這個花錢速度,王詩齡長大之後也就穿不上什麼好衣服了。”

閆妮“倒”下了:父母懂得認慫,孩子進步更大


董明珠上下班開車,但從來不開車接兒子,兒子上下學的代步工具就是公交。她很少給兒子零用錢,鼓勵兒子自己去掙零用錢。

董明珠的兒子說:“媽媽你能從零開始,我也能。”

顯然,李湘女兒眼裡的媽媽是在“示強”,不管如何,媽媽總會給女兒很多;董明珠兒子眼裡的媽媽是在“示弱”,即便媽媽身價再高,給兒子的也不多。

前者和後者教育出來的孩子,不管窮富,兩個孩子對世界和生活的看法肯定不一樣。

生命的意義不是積累財富,而是征服苦難。

示弱就是讓孩子慢慢獲得征服的能力。

往往從襁褓之中到碧玉年華和舞象之年,父母時時似最堅強的盾牌護住我們,而我們的生命已經成熟,他們還是不肯離開。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受挫折的權利。

愛孩子一定要學會示弱,合理地幫助孩子,主動向孩子求助,逐漸增強他們面對困境的勇氣。

這是每個父母應該做到的。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