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戶平均虧損30萬,茶農們還在苦等春天

記者 | 吳容

廖雨霖怎麼也沒料到今年的開春會是這樣。他是福建尤溪縣的茶農,通過合作社模式擁有近千畝茶田。

尤溪地處福建腹地,介於戴雲山脈與武夷山脈之間,是福建為數不多優質茶區,茶葉適生區域達到20萬畝,擁有梅贊、福雲6號以及小菜茶等茶樹良種。

過去,這裡產出的茶葉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因為它是元宵後華東第一批上市的綠茶,人稱“華東第一綠”。

而今年元宵過後,廖雨霖只能看著茶田裡茶芽集中萌發、自由生長,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茶農們本該忙碌的時節變得清閒起來。

每户平均亏损30万,茶农们还在苦等春天

“現在都沒辦法開展春茶的採摘,即便摘下來也沒人要,茶商們基本都按兵不動,不來收購。”廖雨霖對界面新聞說,“而且加上疫情之下村鎮封路,他們想來也進不來。”

在中國,人們向來喜歡喝春茶。每年2月中旬,是江浙、福建及貴州等地春茶的上新期,經過數月休養和春雨滋潤,此時採摘的茶葉芽質頗佳,口感最為甘醇鮮爽。

茶農們通常分成兩類,散戶一般只負責種植和採摘,像廖雨霖這樣開展茶園、合作社模式大農戶,除了自己種植外,也收購散戶的新茶進行加工,再賣給各路茶商、茶企等,通過零售環節到達消費者手裡。

每户平均亏损30万,茶农们还在苦等春天

參照去年,尤溪當地春茶茶青的收購價格是70元一斤。在疫情爆發後,由於“無人問津”,如今陷入了無法定價的局面,“市場沒有人在消化(春茶),定價多少錢好呢?高一點還是低一點都很尷尬。”廖雨霖說。

尤溪縣散戶居多,以家庭作坊模式為主,用的也是各家各戶的幾十畝田地,一般年收入約為100萬元,由於茶葉的滯銷今年損失大概達到20萬-30萬元。大農戶抗風險能力好些,廖雨霖的損失可能在10%左右。

“春茶時期錯過就錯過了,沒辦法說損失後面的季度或下半年補回來的。”廖雨霖估計,全縣資金虧損達到幾千萬元。

每户平均亏损30万,茶农们还在苦等春天

“事實上,如果春茶無法開採,還可能面臨倒春寒,而這對茶芽來說又是傷害。”廣東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李勇剛對界面新聞說。眼下,廣東粵北地區的春茶也即將迎來開採,以韶關的英德紅茶為例,一般在在3月上新,如今也面臨著採茶滯後的局面。

根據李勇剛提供的數據,春茶在全年茶葉消費中一般能佔到50%左右的比例,從全國幾大茶葉主產區來看,預計茶農們損失達20%-30%。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3年,我國茶葉產量僅192.4萬噸,隨著茶種植面積擴大,到2017年產量增至260.9萬噸。2019年,這個數字增至265萬噸左右。

而茶葉講求精挑細選,是一個重人力成本的事情。

“五萬個茶葉芽頭才能製作成一斤茶,可想而知人工有多大。我們不得不聘請一些本地茶工,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陳俊傑是西湖龍井一位茶園的負責人,他正陷入到這樣的困境中。

作為名優綠茶主產區的浙江,西湖龍井和蘇州碧螺春知名度較高。去年暖冬讓今年清明前茶量大增,在杭州西湖龍井,擁有幾百畝地的大茶園每逢開採期,都依賴大量茶工進行採茶,眼下遭遇採茶工返工困難,即便抵杭需要隔離14天。

每户平均亏损30万,茶农们还在苦等春天

外地茶工一般來自江西、安徽等地,以往薪酬為每天150-200元,目前已上漲20%-30%,本地茶工的要價也基本在每天200元以上。

“今年茶葉肯定是沒那麼快能銷售出去,所以需要花點心思。這些也都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了。”陳俊傑說。他計劃今年採取精加工模式,同時做好保鮮措施,比如把茶葉放在冷庫、冰箱中用密封真空包裝來保管,以便放置時間更長,為了賣個更高的價格。此外,還會輕裝上陣,不像過去那樣盲目地壓貨存貨。

和水果蔬菜的農戶一樣,茶農們希望藉助網絡儘可能地帶來一些銷售。

“以前一到採摘期,順豐、京東等快遞和電商平臺都會茶區設點大規模收購,現在基本沒有了,因為疫情人群不能聚集。”在同鄉的幫助下,四川峨眉茶區茶農林輝正在慢慢摸索線上的路子,藉助朋友圈和小程序來宣傳賣貨,自己聯繫快遞物流上門,但快遞復工並不多,路上也遇到過停運。

每户平均亏损30万,茶农们还在苦等春天

林輝不指望能掙多少錢,摘下來的茶葉哪怕賠錢也要賣出去,“多少填補一點(損失),在家囤久了看著更焦心。”

作為茶行業鏈條之中底層環節,茶農是目前最直接“受傷”的一環,李勇剛覺得,更現實的問題在後頭。

茶行業仍處於較為低端的發展模式,摘茶、炒茶和製茶多為手工,機械化程度低導致人力成本高。

“今年採茶增加的人工成本攤到了本就不多的春茶上,這部分溢價從茶農轉嫁到流通環節的一個個茶商上(包括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加工企業、零售企業等),大概溢價20%-30%,最後到達消費者手裡的春茶價格可能比往年貴40%左右。”

李勇剛認為,溢價的承擔者包括茶商和消費者,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疫情結束後的銷售期,茶行業將迎來最嚴峻的時期。

(文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應受訪者要求“陳俊傑”“林輝”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