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計劃三年內加速“國際級”標準培育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記者蓋博銘)記者19日從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了解到,預計到2022年,中關村企業和社會團體牽頭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力爭達550項,進一步參與全球創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關村標準”品牌。

近日,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中關村示範區國際標準化工作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圍繞加強國際標準儲備與制定、打造“中關村標準”國際化品牌、優化國際標準化發展環境三方面出臺16項舉措。

國際標準化制定體現了產業的主導權,也是創新的話語權與風向標。截至2019年底,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和社會組織共創制國際標準(含國外先進標準)434項,較2018年底增長14.2%。例如,京東方牽頭創制的國際標準《數字化藝術品顯示系統的應用場景、框架和元數據技術》,填補了國際數字藝術顯示領域的空白。

方案提出一系列新舉措,如提出加強高質量國際標準提案儲備、探索建立“中關村標準”互認機制、推動“中關村標準”融入現行檢驗檢測認證體系、探索推動在高校建設標準化學科或設立標準化課程等。

為了完成計劃,中關村還將進一步整合示範區相關政策資源,從支持標準制定、提升組織能力、促進國際組織和機構落地、支持舉辦活動、強化人才引進、加強服務能力等方面,體系化、全方位服務企業和社會團體國際標準化工作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