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上幼兒園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學習能力、行為習慣能力、創造能力等多種能力並且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

對於3歲的寶寶來說已經可以上幼兒園小班,接觸很多的小朋友。但是有些家長反映自己的寶寶就是不願意去上學,家長怎麼勸都不行。

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家長應該反思的是自己是否在孩子上學前給孩子做好了心理疏導。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原因

一、心理原因

<strong>對於3歲的寶寶來說對於父母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他的內心就會很安穩具有安全感。反之,如果離開爸爸媽媽,就會覺得沒人要自己了。

這樣大家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孩子看不到父母就會大哭,缺乏相應的安全感孩子就會拒絕身邊的任何事情。

想要孩子乖乖的上幼兒園,一定要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疏導。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二、外在原因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才可以順利的完成。突然間讓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他會感到不適應,甚至會出現反抗的行為。

比較常見的就是,寶寶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寧願拉褲子也不願意告訴老師自己想要上廁所。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如何讓孩子接受幼兒園呢?

  • 做好心理疏導是關鍵

勞倫茲曾經提出孩子的成長是存在三個關鍵期,其中第一個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就是3歲,當然也是語言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對於父母的需要是非常大的,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的一切。

想要讓孩子乖乖的去上幼兒園,父母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提前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永遠陪著你。

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幾句話語,但是起到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 採用“漸進式離開法”

如果直接的讓孩子離開父母,這樣不僅僅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恐懼,而且還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為了讓孩子可以快樂的上幼兒園,父母可以採用“漸進式離開法”。

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玩,然後告訴孩子媽媽離開十分鐘,下一次可以告訴孩子離開二十分鐘,這樣可以讓孩子逐漸的適應媽媽不在自己的身邊。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 激起孩子對於幼兒園的嚮往

現在的寶寶上幼兒園基本上老師都是會帶著孩子一起做遊戲,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同時孩子在幼兒園裡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還可以鍛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與人溝通能力。

在上幼兒園之前,媽媽可以提前給孩子滲透一些關於幼兒園的樂趣,最直接大方式可以帶著孩子參觀幼兒園或者看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故事。

這樣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從而在內心裡對幼兒園有個好的期待。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除了以上所提供的這些之外,媽媽還需要做一些事情,就是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讓孩子有規則意識,這樣孩子上幼兒園就不會覺得無法適應。青青推薦<strong>《我愛幼兒園》系列繪本,用小主人公米勒的故事,將幼兒園的生活以及孩子容易遇到的問題用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讓孩子從故事中瞭解幼兒園的真實情況,緩解孩子的抗拒心理。同時為孩子可能遇到了一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讓孩子更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也會省心的多。

孩子去幼兒園就哭鬧,家長這3點做到位,緩解孩子“抗拒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