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業復工難題

原標題 人民觀察:“復工復產進行時” 之二

破解企業復工難題 各行各業共渡難關

一場波及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與每一箇中國人息息相關。為打贏這次疫情防控戰,全國上下攜手並肩。2月10日起,企業陸續復工,各行各業開始面對如何阻擊疫情的同時推動復工復產的現實拷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人心齊,泰山移。全國各界都在探索著2020年春節後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兩手抓”的切實舉措,用實事求是的方法破解這道難題,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出一份力。

在家辦公、線上業務成復工常態 消毒是“標配”

當下,減少人員接觸,實現在線、在家辦公,是可行性較強,同時支持疫情防控的好方法。不少企業已經摸索出一套既保證工作成效,又能減少人員密集接觸的辦公新模式。

記者從同程集團瞭解到,目前同程鼓勵有條件的員工在家辦公,研發團隊還上線了“平安日報”系統,便於集團及時瞭解員工狀況,保障員工安全並做好應對措施。對於身處湖北、溫州等重點防控地區的員工暫緩返回工作地。

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對記者表示,為了保障疫情期間爆發的線上化服務需求,對智慧辦公系統進行了擴容升級,以滿足30多個業務公司、100多萬名員工在線辦公的需要,建立起了業務和員工之間的智能化遠程通道,內部信息可以高效流轉,形成了協作順暢的數據化經營管理模式。

在人民網2月11日線上舉辦的“金臺圓桌”人民戰疫·企業對策共商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將所有授課、培訓業務全部轉移至線上,加大平臺建設力度。同時,積極開發各類平臺程序,增加在線教育便捷性、趣味性。蘑菇街高級副總裁俞林茂也指出,互聯網企業有非常好的基礎是員工具備線上辦公的能力。疫情防控期間,嘗試各種線上辦公工作方式,保證線上辦公井然有序。

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已經把殺消工作作為了“標配”。馬蜂窩員工對記者表示,公司每日安排專業消毒公司定時對辦公區進行地毯式噴灑消毒,保潔人員每日對公司進行四次常規消毒,每兩小時一次通風,保安人員在辦公區各入口進行體溫檢測。不光自身做好殺消工作,一些平臺企業還指導商家進行有效防控。愛彼迎方面表示,相關房東培訓課程已落地並正式上線愛彼迎房東學院,首批系列課程覆蓋逆境下房源運營、房東溝通技巧和房源消毒防疫等房東目前最為關切的領域。

此外,對於類似物流這種無法完全在家辦公的行業,一些企業也在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工作模式。順豐快遞業務在疫情期間一直正常運營,在同城配送服務上,順豐同城也在262個城市全程值守,為居民生活提供服務保障。順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為已復工人員提供了多項保障,比如為小哥提供防疫物資配置、快件交件消毒,要求小哥必須戴口罩、不握手,與人交流1米遠,全國網點防疫消殺,進入場地及開工前的健康檢查等。此外,為了業務能正常運行,還啟動了線上招聘,通過線上面試、線上入職等方式招用新入職人員到崗;並努力拓展其他渠道,通過業務流程外包、臨時人員、共享用工等社會人力資源進行補充,讓復工更加順利有序。

製造業、服務業復工有難度 企業積極求變

相對於能夠實現更多在線辦公的企業,製造業、服務業等產業復工的難度明顯更大,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也更加凸顯。

以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生產的核心特徵是產業鏈長,供應鏈的銜接極其重要。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此次疫情對零部件企業是一個考驗,建議整車企業要給零部件企業更多的支持,協力共渡難關。吉利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會讓今年的車市開局較為困難,對一季度車市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不管是生產或銷售端,包括零部件供應鏈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長期向好,疫情不會改變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疫情促使企業重新審視市場形勢和用戶需求,線上線下結合發展成為汽車消費新趨勢。用戶將更加關注安全、健康、環保等配置,車企也會深挖用戶需求,從而全面帶動相關配置普及率的提高。”

疫情期間,零售業受到的衝擊同樣不小,復工難度較大。傳美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謝一銘表示,零售門店由於疫情原因而無法正常營業,在武漢地區非常普遍,情況嚴峻。“以我們零售行業來說,工廠、經銷商、門店、員工等硬性成本在正常時期都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在如今整個行業近一個月營業額幾乎為零的情況下,這筆開支則成為了壓垮每一家零售企業的稻草。”謝一銘建議,希望政府能為疫情嚴重地區企業提供正常的物流服務,讓企業在無法進行線下經營的時候能正常的在線上營業,從而彌補由於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出臺相關的減租、降稅和緩交社保等利民政策,降低疫情嚴重地區企業的資金壓力,熬過這段非常時期。愛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榮明則認為當下復工面臨的難題集中於多個方面,首先愛慕企業涉及的銷售區域較廣,其中湖北、河南等疫情嚴重地區員工返崗時間不確定;產品銷售受阻,工廠生產訂單完成即變成庫存;企業加工訂單取消,加工費收入驟減;口罩等防護資源有限,企業緊急轉型部分生產線用於生產民用口罩,但是設備、原料急需協調等。

同樣在本次疫情中經受復工考驗的,還包括旅遊業。疫情之下,團隊遊暫停、大量景區關閉,讓旅遊業瞬間“入冬”。但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開始上班,旅遊人也迎來了特殊的“復工”:攜程、馬蜂窩、眾信等都開始“練內功”開放多門培訓課程,同程國旅接入咪店SAAS系統,將數千名旅遊顧問“升級”為電商達人……巔峰智業創始人劉鋒博士表示,中國仍有最大規模的市場容量,此次疫情恰恰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調整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內涵。同時,劉鋒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編制促進夏季或秋季旅遊業的振興計劃。增加旅遊發展資金,給予更多的財力支持,以拉動消費促經濟發展。

餐飲業是另一受到疫情直接影響的行業之一,各類聚餐、婚宴等取消,大量餐飲門店停業。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中指出,相比去年春節,今年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成都小龍坎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副總經理李碩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對餐飲企業的影響很大,因為閉店歇業相當於自斷筋脈,沒有了顧客,意味著每天的現金流很大程度上是隻出不進。據悉,因疫情閉店,小龍坎火鍋已第一時間上線外賣平臺並推出了外賣火鍋,外賣業務環比增長350%。對於餐飲企業復工目前所需要的支持,小龍坎火鍋方面指出,期望政府可從社保公積金減免和緩交、餐飲門店房租減免、銀行貸款及貸款政策、餐飲行業門店恢復開業等方面進行幫扶;並且在未來有針對性地出臺救市計劃,刺激餐飲服務業消費。

跨界合作 企業互相幫扶為復工潮保駕護航

近日,“共享員工”成了熱詞。盒馬鮮生與青年餐廳、雲海餚、西貝等餐飲企業的跨界合作讓不少本已進入“吃土模式”的餐飲從業者一下有了“新工作”。“我們最需要的是人手,所以我們和西貝等餐廳企業對接,讓更多閒置餐廳的員工加入到我們門店來。我們會給予相關培訓,然後讓他們做一些分揀貨物的工作。”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馬春茂表示。據瞭解,已經有超過20家餐飲企業的1200餘人,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

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外地務工人員陸續返回原工作城市,“居家隔離觀察”成為員工返崗的前提條件。針對許多企業無宿舍或集體宿舍無法達到“個體居家隔離”標準的情況,目前一些相關企業則開發出了相關業務,助力員工返工前的居家隔離住宿需求。美團方面表示,美團酒店已正式上線“返工安心住”專題,攜手鉑濤、華住、如家、錦江、東呈集團等眾多酒店商家,提供特殊時期的安心暫住之所。目前,該活動已覆蓋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等200多個城市。華住集團則表示,即日起,華住在旗下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的幾千家在營酒店推出“安心淨享專屬房”服務,保障企業員工安全復工。同時,這些專屬房也將嚴格執行防疫部門相關規定,對酒店所有區域進行全面消毒清潔,保障賓客和員工健康安全。

對於餐飲業,復工的同時也在支援疫情前線。村上一屋方面表示,目前除了做好企業的防控外,還為北京市定點醫院免費送餐。據介紹,在梳理門店出餐能力後,村上一屋計劃首批為北京市定點醫院免費提供每天300人份單價68元的套餐,首批將持續15天,共計送出套餐4500份。“謝謝!謝謝你們”是這些天以來,送餐員聽到的最多的話語,也是送餐員說出最多的話。

資金壓力是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最大危機,一些金融、保險機構對此也在第一時間有針對性地推出了相關幫扶政策,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其中,美團啟動商戶幫扶舉措,美團生意貸聯合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共同為雲海餚、周麻婆分別提供1000萬元貸款。浦東銀行為西貝提供了1.2億元貸款。此外,記者瞭解到,面對疫情衝擊,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經營壓力劇增,復工也面臨危機。對此,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聯合推出了多項特殊措施,包括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提供免息低息貸款、開放靈活就業崗位、補貼快遞物流、提供數字化服務、支持遠程辦公等,扶助中小企業應對暫時的困難。其中,記者從支付寶獲悉,為降低小微商家的經營風險,支付寶保險平臺開始為復工的小微商家免費贈送“營業中斷險”。來自四川的大卷告訴記者,他在自貢經營一家冷吃兔淘寶店,春節去菲律賓旅遊期間得知國內疫情,便在第一時間為自己的店鋪領取了“營業中斷險”,“小本生意抗風險能力弱,希望能減少一些後顧之憂。”業內人士認為,小微商家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疫情之下,互聯網平臺給小微商家提供健康和復工的保障,可以雙管齊下降低他們的經營風險,助力疫情中的經濟和消費良好運轉。

線上辦公、轉變模式、加強防控,各行各業已經逐漸摸索出一套疫情期間積極恢復運營的新思路。2月17日,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繼續加強精準防控,推動有序復工復產。不論是新技術、新方向,還是新模式、新業務,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企業不會被疫情打垮,中國的經濟也依舊會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繼續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