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作為《羽毛球》雜誌2月刊的封面組合,“雅思”這次向我們展示了不同以往的默契火花。鄭思維和黃雅瓊均不止一次登上過雜誌封面,但自兩人搭檔後,這還是他們首次一起同框登場。同上封面,日漸成熟的他們帶著默契無間,從包容到互補,從差異到整體,娓娓道來一起並肩成長的思考與改變。

《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對於“雅思”而言可能會是“有點難”。全年,他們59勝8負,而這8場失利多半集中在下半年。但在12月廣州總決賽慢熱開局後,他們迎難而上,如願摘金,為該賽季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加上世錦賽的蟬聯、三站超級1000賽的冠軍,鄭思維和黃雅瓊在2019年完成了史無前例的超級滿貫。

回想他們這幾年的經歷,2017年,他們憑藉連奪三站冠軍乘勢而起;2018年,他們用9冠詮釋了何為一覽眾山小;2019年,他們在突圍的盤山路上7金經歷磨礪。他們知道,通往尚在途中的未來,必須領略半山腰的風光與寒意。

邁入2020年,他們已經開始仰望更遠的地方。

《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通關”總決賽的反思

2019年12月對於鄭思維和黃雅瓊來說“有點難”。原本世界羽聯巡迴賽總決賽前,他們在廈門的兩週冬訓練得不錯,出發前狀態也挺好。但小組首場,瞄著冠軍目標的他們以2個15比21草草負於日本的渡邊勇大/東野有紗。輸球后,鄭思維反覆思索一個問題,“為何被打得如此慘,有種球都不知道往哪裡打的無力感。”

簡單溝通後,兩人就各自回房間休息,畢竟十多個小時後的第二天中午,他們還有第二場小組賽。翌日雖然仍是苦戰61分鐘,心態上仍略有起伏,但“雅思”2比1拿下了這場“非贏不可”的比賽。至此,他們找回節奏,隨著大破此前連負兩次的印尼組合喬丹/梅拉蒂,半決賽復仇日本組合,決賽擊敗隊友,“雅思”摘得總決賽冠軍。

2019年,他們在3站超級1000賽和總決賽中均捧起冠軍獎盃,這讓他們成為該賽制實行以來首對解鎖這一成就的混雙組合。

比起通關的快感,鄭思維更在意小組賽的後兩場,他們在場上打出自己的東西,沒有被憋在裡面。他對總決賽的記憶是,輸球要輸得有價值。贏下冠軍的喜悅也帶給這對搭檔深入溝通的機會。

原本半決賽時,鄭思維就想找搭檔聊聊未來的訓練方向,但因為還有比賽,所以他決定等到決賽後再聊。其實,在福州公開賽後,他們就有過一次不錯的溝通。這也讓他更加篤定,要和搭檔加深溝通。他相信贏球后可能聊得更深刻,藉著那股衝勁能說得更透徹。“輸球的話,就算了。有時說不到點上,會有種互相責備的感覺。”

從2017年的破竹之勢,到2018年的冠軍收割機,“雅思”不逃避2019年的難點。這一年的流行語“太難了”,似乎用在賽場優等生身上也沒什麼不合適的。但是在廣州,“雅思”憑藉硬核實力,以及日積月累的比賽底蘊,打出了逆轉戰。其中的關鍵,是他們帶著搭檔之間的信任。“有一個人覺得沒戲,就會很難,不堅決是贏不了的。”溫柔的黃雅瓊篤定地說。


《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賦予天賦以力量

擅長打出大空當球的鄭思維,是個敢去放膽想象的人。黃雅瓊則剛好相反,她聽到新想法時,並非馬上能夠接受,特別是在與她慣用的打法有所違背的情況下。“思維點子多,我總會不斷被他‘洗腦’。遇到分歧,就看我倆誰能夠去說服誰。”而自信的鄭思維對於反對意見總是抱著樂觀的心態,“就像大家經常覺得我想的出球路線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能完成得比你快,還是可以變為合理的。”

最初練球時,鄭思維將蔡贇視為偶像,進入國家隊後,他也喜歡上了“寶哥”傅海峰。如今,從打法來看,他特別崇尚印尼男雙選手蘇卡姆約。“看他打球就感覺特別爽,每個球都是打到該打的位置。他是我自打球以來見過天賦最好的運動員。”自然,來自蘇卡的球場靈感,鄭思維自然不忘帶著黃雅瓊一起去踐行。

平穩是黃雅瓊的常態,起初聽到搭檔用蘇卡來舉例子,她總會有些抗拒,認為男運動員和女運動員有區別。但是,孜孜不倦的鄭思維就會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你要是能做到別的女孩子做不到的,你就會更好。”聽到此話,黃雅瓊也會被說動,但她依然覺著搭檔並不瞭解,男運動員的一些技術看似很輕鬆,但那是在身體能力有保障的前提下做到的。鄭思維卻依然積極鼓勵她:“你先試試拍面稍微變一變,可能也會打出這樣的球。”

每當鄭思維聽黃雅瓊說男女有別時,他就開啟了正能量“宣傳”:“你不要這麼想,你試試肯定沒問題,你去試一下。”因為搭檔的態度實在太好了,黃雅瓊真的會去嘗試,“儘管會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但是,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雖然,時好時壞。”不過,對網前處理球的方式,黃雅瓊從最初的否定到嚐到甜頭,如今她對改變也有了新的認識。

“很多時候,不是你有了天賦,就自然有了力量。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足夠努力,賦予了這個天賦力量,你才有力量。”自言條件並不好的鄭思維,與如今越發勇於嘗試的黃雅瓊,身體力行地詮釋著這條金句。

《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鄭思維:正能量大男孩

在黃雅瓊眼中,鄭思維是滿滿正能量的陽光少年。“有時候我不太願意去嘗試,情緒可能直接就浮在臉上了。”這時,鄭思維總是會在完成訓練後主動找搭檔聊一聊。

而鄭思維情緒不高時,他有個“特異功能”——矇頭大睡。“說實話,我很少會情緒特別不好。”作為情緒調節“賊”快的人,他說:“如果我今天稍微有點情緒不好,可能吃頓飯就好了。”在他的認知當中,沒有什麼會讓自己特別想不通的。所以,總會有好朋友問他為什麼能心態那麼好,活得藍天白雲,沒心沒肺。

但是,真正會影響到鄭思維情緒的事情還是有的。從不惜力的他,兇悍搏殺滿場飛,這也讓傷病始終困擾著他。2017年格拉斯哥是他的第一次世錦賽,但是賽前一週,張軍主教練出於對他未來的考慮,下了一道“停訓令”:“世錦賽一年一次,你年紀還小,不要過度消耗。”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鄭思維,忍耐著內心的煎熬。看到隊友們都能練,那份清閒,讓他很不是滋味。

頻繁的國際賽事並沒有機會和時間讓鄭思維徹底調整,只能是教練組根據訓練量,給他在訓練期間硬性調整。傷病始終不痊癒,進入2019年下半年,組合狀態的起伏與傷病也不無關係。“我不願意讓自己放鬆下來,那種等待的感覺很著急。有時,自我感覺稍微好點,但上場後發現,還是跑不了,真的是一種折磨。就像打比賽,比如說我贏了,但是這個點就是跑起來感覺差一些,我自己打得就很難受。那種時候,我感覺就算比賽贏了,我也並不會覺著打得很爽。”

那個沒心沒肺的鄭思維,遇到打球總會忍不住鑽牛角尖,也正是強烈的危機意識一直促使著他前進。隨著一站一站比賽的接踵而來,現實推著他慢慢想通了,“先贏再說其他吧,等到狀態慢慢恢復了再看。從前,沒有學會把控狀態時,還老跟自己較勁呢!”

《羽毛球》2月封面來了!“雅思”組合:優等生的自我修養

黃雅瓊:佛系女孩不懼改變

在鄭思維的記憶中,似乎他永遠是那個去找搭檔談心的人,“若是雅瓊能主動一點就好了。”曾經習慣一個人消化情緒的黃雅瓊,不太願意把不好的感受分享給別人。但是,她很感謝同伴瞭解自己的脾氣,“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會有別人猜不到的想法或情緒。我現在有試著找朋友去說,面對和改變還是挺好的。”

如果不是因為走上羽毛球之路,黃雅瓊坦言自己的心態很“佛系”,就是一個坐看歲月靜好的小女生。所以,搭檔或是教練對待她的時候會更加細心。因為很乖,教練說過的話,她都會在腦子裡走一走,盡力去嘗試。沒有太多叛逆,在黃雅瓊心裡,跟教練和搭檔之間是很透明的,可以心照不宣地去溝通。

黃雅瓊是個按部就班、慢慢完成自我成長與進化的運動員,而她的心態逐漸成熟,還是2017年蘇盃,在經歷了那些困難、挫折之後,促使她有了對場上遇到困難該如何去面對的心態。“打比賽其實有時候打的就是一個心態,到了一定時刻,彼此之間的戰術、實力都相當,可能就是在裡面摳一些細節,在心態上更釋放得開。”她還記得,為了與教練一起看那場蘇盃決賽的錄像,她才敢翻出錄像做了預習功課。即使這樣,當年她也只能獨自看完第一局。

2019年瑞士世錦賽第一場打完後,回到熱身場,黃雅瓊因為發揮失常急哭了。很少出狀況的她因為接連失誤,引起了不小的心態波動,這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調整能力並不夠好。而後,她抱著“即使失誤兩分但還能從別的地方把分拿回來”的心態,允許自己犯錯。結果,這樣的心態對他們後面的比賽幫助很大。

乖巧的黃雅瓊能夠頂住場上的大風大浪,但長時間的上滿弦還是會讓她有情緒上的疲勞感。每當情緒上來了,在訓練場上抹一把眼淚的景象也是會有的。因為從小過集體生活,黃雅瓊習慣了“光流淚不出聲”,所以,當她覺著控制不住的時候,就會坐在場地邊完成這場緩解情緒的過程。從眼圈紅到用毛巾擦去汗水和眼淚,中間並有沒幾分鐘。在情緒崩盤的短暫時間裡,她就是個普通的女生。漸漸地,黃雅瓊意識到,很多時候一個人消化,總跳不開自己的思路。如果有朋友從不同視角去解讀,她能更快找到走出去的方法。所以,改變就在不經意間有了新的萌芽。

如今,鄭思維和黃雅瓊搭檔已經兩年多,他們在馬不停蹄的進化、互補中,將1+1>2做到了極致。面對2020年,他們說更多的困難和考驗依舊擺在前方,更大的榮譽和責任也等著他們去追尋和承擔。但就像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一季的風景,一步步踏踏實實前進,走過,看過,感受過,會更好。


* 本文節選於2020年2月刊《羽毛球》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