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快實細”,背水一戰,武漢3天拉網式大排查速記

“強快實細”,背水一戰,武漢3天拉網式大排查速記

武漢晚報2月18日訊 拉網式大排查,為期3天,19日是最後一天,各項工作仍在緊張進行。排查目的,是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背水一戰,摸清四類人員底數,從源頭上切斷傳播途徑。

“每個同志都不要光喊口號,每項工作都不能懸空,簡單粗暴的做法絕對不行。”大排查發起後,武漢各級各部門尤其社區幹部群眾迅速行動,“強、快、實、細”展開工作。

看電錶、瞄水錶;白天上門,晚上數燈;電話、微信、機器人,快速排查辦法多

一接到大排查通知的當天夜裡,江岸桃源社區的網格員就全部下到樓棟,挨家挨戶“數電燈”。社區書記胡郡豔發現,有的住戶亮著燈,但人不在名單裡,“我們就把他們納入名單”。有的人在名單裡,但是家裡燈不亮,“我們就打電話詢問,是不是回了老家,把他們一家子的體溫登記了,以備再查”。17日一早,社區每個網格再安排4個人員,上門摸查,“數了燈,我們做事就有了重點”。

老舊社區樓層不高,數燈相對容易,但遇到高層小區就得另想法子。17日下午2時,洪山張家灣街萬科金色城市社區副書記徐秋思走進1805棟樓,一手拿著登記表,一手打開電錶箱,逐一查看電錶的“轉動情況”。她這些天就在樓棟之間檢查,“即使有的人家晚上不亮燈,我也知道他們家裡是否住了人,因為電錶水錶不會說謊”。

在沌口同德社區,人員分樓棟,包網格,深入每戶人家。林阿姨的丈夫是新冠肺炎患者,已入院治療,因為她兒子是殘疾人,他們倆被安排在家隔離。這次排查中,工作人員與醫生一道上門,給他們做身體檢查。同德社區住戶有1700家,“三天要查完,時間很緊”,社區的辦法是:第一天整體摸排,第二天集中攻堅,第三天化解最難的難點。

在光谷關東街、佛祖嶺街及九峰街,人們還採用一種“機器人”隨訪系統,自動撥打轄區內居民電話,把住戶、發熱、接觸史等數據,一一詢問記錄,生成表格,反饋給社區。藉助這個系統,這些天排查出發熱居民69人,咳嗽乏力人員331人。

“寧可重複、不漏一人。”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村組,武漢的排查網紮實鋪開。

排查者的日常:飯點不進家門,蹲過道吃方便麵;看到別家孩子想起自家孩子

大排查的骨幹力量,主要是社區幹部、網格員,這幾天“他們都經歷了什麼”,從他們百忙後發出的朋友圈可見一斑。

下沉到百瑞景的黨員陳志剛這樣寫道:掃樓入戶排查第一天,上午一人掃了一棟樓,136戶。中午家門不敢進,蹲在過道吃碗方便麵,兒子捨不得關門,透過門縫愛憐地看著我。我們齊心協力,讓疫情儘早結束,讓我們的孩子可以下樓玩耍!

新溝鎮荷花社區沈丹瓊,用透明塑料片自制了護目鏡,“這個效果真不錯,下雨下雪都不怕——口罩不會淋溼,頭髮不會淋溼,眼鏡也不會淋溼。”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風雪中的她有點瑟瑟發抖,但是塑料片後面的眼神溫暖而堅定。

辛安渡街網格員王玥,一上午排查了98戶人家,看到有位居民家的小朋友與自己兒子差不多大,突然就好想自家兒子,“好久沒有抱抱他了”。還有長青街社區人員張浩,一上午“掃樓”116戶,發朋友圈自嘲“今天要瘦不少”。

市發改委工作人員田雁,早上在社區值守站崗,她發現最早進出的三個人,分別是醫生、警察、街道幹部,“非常時期,他們是構成城市筋骨的一部分人”。田雁自己忙到天黑,晚上和區裡同志一起吃泡麵,相互調侃,“吃得香就是人健康的證明”。

武昌區楊園街公共管理辦馮建忠透露,他們轄區總排查量達5萬多戶,近800名幹部、志願者、樓棟長、網格員上陣,兩人一組,每組排查一百來戶,“這幾個晚上,我們天天加夜班”。

打殲滅戰,沒有條件可講,沒有價錢可講

18日,長江日報9路記者跟隨民警走上街頭,走進社區,探訪排查、轉運、封控在如何實施。他們看到,早上7時多開始,武昌民警劉勝奇便到社區上了崗,一上午打了十多個電話,聯繫轄區的密切接觸人員到社區報到,協助安排20餘位密切接觸人員轉運檢查。他們還看到,老大爺要出門給孫子買包子,被民警攔下後找人去買;一位市民駕車跨街道買菜,被民警勸返;一女士豪無防護上街,民警將口罩送給她……

這幾天裡,全市民警、輔警投入戰疫一線,出動警力近4萬人次,協助送治“四類人員”17000多人。

大排查,就是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不打鬆鬆垮垮的持久戰,為此武漢市委特別強調,“這個時候,每搶一分時間,就是替我們廣大市民保一份生命。對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的指令,大家都要不折不扣執行,這裡面沒有條件可講,沒有價錢可講!”(記者劉功虎 謝冰林 黃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