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進:對通過供應鏈推動抗疫和復工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頭條 | 蔡進:對通過供應鏈推動抗疫和復工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在“應急供應鏈與公共安全”線上沙龍上的發言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 蔡進

感謝各位專家教授、各位企業家的真知灼見。藉此機會,我也談幾點認識。經過這一段時間以來抗擊疫情和保供復產的進展,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突發事件中,迫切需要建立與完善供應鏈高效敏捷、協同有序的機制。無論是在經濟常態運行,還是在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供應鏈都是國民經濟至關重要、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在調研中看到,這次在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一些供應鏈試點企業、供應鏈能力比較強的企業發揮的作用明顯突出。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供應鏈能力的企業,通過全球供應鏈、全球採購、全球供應,把一些十分緊缺的醫療物資第一時間從海外採購回來,及時供應給武漢地區,其供應鏈的優勢與能力是顯而易見的。包括一些應急設施建設、應急物資調配等,供應鏈試點企業都挺在前面,充分發揮了供應鏈高效協同的巨大優勢。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供應鏈造成的較大沖擊,更加清醒認識到我國供應鏈基礎能力相對薄弱的一面。在此我對於通過供應鏈推動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談幾點認識與建議。

一、立足於宏觀環境,充分發揮供應鏈作用,從宏觀層面把握住疫情之下恢復經濟正常發展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首先,要科學把握當前疫情進展與恢復經濟正常運行的有效時機。這次疫情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特別是對民眾心理影響很大。現在來看,人們心態開始由初期的恐慌轉變為焦慮,全社會都在期待疫情結束。因此及時把握和公佈疫情進展情況,科學作出預判,適時引導是關鍵。如果還是處在疫情關鍵時期,供應鏈資源就必須重點保障疫情防控,不可鬆懈。同時,要審時度勢,隨著疫情好轉,逐漸把供應鏈資源轉向復工復產,避免急於求成。

其次,通過供應鏈撬動最終需求,推進經濟全面恢復。我國經濟通過這幾年轉型升級,供應鏈發展逐漸下沉到終端消費市場,一個比較標誌性的變化,就是產品的製造與迭代更多追隨最終需求而不是中間需求。因此通過供應鏈推動整個經濟的恢復和正常運行,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通過供應鏈的傳導作用,撬動出最終需求,而不是中間產業能力的恢復。只有通過供應鏈的產業傳導激發出最終消費市場活力,才能有效實現整個社會經濟運行全面恢復。

再次,要立足於全球化,鞏固我國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與作用。當前全球分工已經高度深化,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上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在考慮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時不能僅僅只是關注進出口訂單,只是關注商品進出口規模,更要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考慮我國供應鏈的影響力,著眼於鞏固穩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二、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供應鏈機制著重解決當前的痛點難點問題。

當前最大的痛點問題就是供給側出現應急性短缺。疫情防控缺少醫療物資;復產復工缺少勞動力等。反應出來的就是供應鏈受到很大沖擊,甚至失效。目前,不同領域與產業的供應鏈受到的衝擊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供應鏈處於失衡的狀況。如醫療物資供應,表現在上游供給短缺,物流配送環節基本能夠保障,下游需求又極度緊張。這一類領域的供應鏈關鍵是發揮供應鏈資源整合作用,集中資源保障供應。

二是供應鏈處於斷鏈的狀況。表現在上游產能與產品儲備較充足,中間物流不能到位,而下游又得不到急需的物資供給。最突出的是農業生產資料,比如飼料、化肥、種子和農藥。上游因為提前備產,供給比較充足。下游急需農業生產資料來備耕備產,否則會耽誤農時天時。但是物流運力跟不上,上下游無法銜接。因此要優先保障農業等重點產業和領域的物流運力。

三是供應鏈處於休眠狀況。表現在上游企業準備開始復產復工,但是下游的需求還沒有啟動起來,只能被動處在休眠狀態。比如鋼鐵等製造業,這一類產業的供應鏈應發揮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機制,同步推進聯產聯動。

三、要突出重點,充分發揮供應鏈的資源,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在疫情突發情況下,既要應對疫情,又要復產復工,全國供應鏈資源相對有限,應充分利用有限的供應鏈資源,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優先推進重點領域的復工復產。應著眼於宏觀全局,把供應鏈資源作用於穩定農業生產,優先解決農業生產資料配送:應著眼於民生保障,集中供應鏈資源保障“菜籃子”配送急需;應著眼於先導產業,加快疏導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供應鏈渠道,為恢復經濟正常發展奠定基礎。

四、要著眼長遠,挖掘深層次的問題,加快建立與完善供應鏈應急機制。

建立與完善供應鏈應急機制,關鍵是要提升供應鏈協同能力。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需要認真總結我國供應鏈發展存在的問題。現在看,最根本問題是供應鏈的協同能力還相當薄弱。這一段防控疫情,供應鏈協同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跨產業、跨部門、跨區域,乃至軍地之間都很好地發揮了供應鏈協同的作用。但是提升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建立應急機制就必須首先提升供應鏈的協同能力。

其次,建立與完善供應鏈應急機制必須要具備全球視野,要立足於全球供應鏈建立我們的應急機制。我們不可能為了百十年一遇的緊急狀況常備超常的供應鏈能力和資源,即便是十年一遇,常備過度資源也是浪費。全球化的供應鏈協同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應對突發事件。

最後,數字化是建立供應鏈應急機制的一個重要工具。應加快供應鏈數字化升級步伐。這次疫情就充分體現出數字化供應鏈響應最快,效果最好,能在緊急情況下第一時間找到貨源,及時採購,及時供應。當然最根本的是要通過這次疫情教訓,牢固樹立應急思維,把應急處置前移到預防預控,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头条 | 蔡进:对通过供应链推动抗疫和复工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監製:志軍

文字:王茜

版式:老李

權威行業全媒體

头条 | 蔡进:对通过供应链推动抗疫和复工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現代物流報微信公眾平臺所發佈的文章,除本報記者原創外,亦含有各大媒體、互聯網平臺推薦作品。如圖文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歡迎廣大朋友及作者直接投稿給我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