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文丨木木

70、80後童年廚房的灶臺邊,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東西。

沒錯,就是風箱。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你肯定想不到,這個只存在於童年記憶中,老舊廚房旁邊不起眼的小風箱,竟是數千年前的產物,它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為了炒菜,風箱的發明,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

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

在四千年,中國與其他文明一樣都處於青銅時代。人類將開採到的銅礦石和木炭一同放進冶煉爐中冶煉成器。因為青銅的熔點較低,大約700~800度,所以可以在原始條件下冶煉製成各種物品。

中國是最早擁有銅冶煉技術的文明,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各種造精美,工藝精湛的青銅器。但青銅有兩個缺點,其一,銅礦石比較稀缺,所以無法大規模生產使用;其二:銅的韌性不足,也就是很脆,易折斷。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古代少不了戰爭,打仗時利刃相撞,青銅製造的兵器因為韌性不足,很容易斷裂,戰場上失了兵器等於丟了命,非常影響作戰。

便可以很好地彌補青銅的這兩個缺點,首先鐵礦比銅礦豐富,其次鐵的韌性也要高於青銅。但為什麼人類文明先進入的是青銅時代,而非鐵器時代呢?

這就要說到熔點的問題了。青銅的熔點一般在800度左右,而鐵的熔點要高出青銅700多度,即便掌握了純熟的青銅冶煉技術,但還是無法將火的溫度升高到鐵的熔點,也就是1538度。

古代工匠只能冶煉出熟鐵,可熟鐵雜質多,質地軟,用熟鐵製造出來的器物易變形,還不如青銅用的順手。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在青銅時代持續了一千年後,中國突然進入到了鐵器時代。大量鐵製兵器,鐵製農具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種跨時代的改變,都因為“風箱”。

風箱的變化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最早的鼓風設備“橐龠(tuó yuè)”。

《老子·道德經》記載: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老子將天地比作成橐龠,橐龠的皮囊中充滿空氣卻不坍塌,拉動其體又將能空氣排出,《管子·揆度》將橐龠稱為“爐橐”。在《墨子·備穴》中記載:

“爐橐,橐以牛皮,爐有兩缻,以橋鼓之”

通過拉動“橋”擠壓皮橐,就可以將皮橐中的空氣送到爐內,通過反覆推拉爐內氧氣充足,溫度也可以快速上升。鼓風設備的發明,讓中國先一步進入到了鐵器時代。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有了鼓風設備,工匠終於可以讓火的溫度上升至1200度以上,士兵們用上了鐵製的武器,農民用來了鐵製的農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民們使用鐵製農具精耕細作,糧食產量上升,中國的農耕文明迅速崛起。

自從橐龠被髮明出來後,各個朝代都再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進。漢代時,人力被畜力、水力等替代。以畜力為主的橐稱為“馬排”。

“舊時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三國志·卷二十四》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水排

公元31年,南陽太守杜詩創造出了水力鼓風機,稱之為“水排”,水排以水力傳動機械,帶動皮製的橐連續開合,從而將空氣送入冶煉爐中。

“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人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後漢書·杜詩傳》

到了唐宋時期,中國人又發明了雙動活塞式風箱。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風箱

這種風箱有兩個進風口,一個出風口,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推送拉桿,都有風送出,雙向鼓風,將效率又提升了一倍。

總結

無論是科技還是文化,中國古代一直處於世界的巔峰,這其中小小的風箱可有著大大的功勞。

公元1557年,阿格里格拉在《論天然金屬》一書中描述了歐洲當時的鼓風設備,其中手拉,腳踏,水力驅動的鼓風器,與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橐及兩漢時期的水排極為相似,而同時期的中國,早已使用上了效率更高的雙向鼓風風箱。

風箱讓中國比歐洲早上千年使用上了鋼鐵,引發了第一次農業革命,中國人民的物質財富大幅度提升,遠遠地超越了遊牧民族,文化也得以高速發展,成為東亞大陸文化的主體。

沒想到吧 ,小時候幫奶奶炒菜時拉的風箱,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你的記憶裡有風箱的?

中國農村廚房中的這個東西,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