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幾乎每一個90年代的香港家庭都曾在晚餐時用「電視撈飯」,這是在戲稱香港人每天透過電視獲取無限的娛樂。雖身為成長於90年代的大陸人,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看著一部感人肺腑的香港電視影集,眼淚就真的從我的臉頰滑落,滴進我手中的那碗白飯中。當時才六歲的我似乎認為自己已經理解了世上所有的人類情感。

每到週末,除了觀賞《美少女戰士》、《精靈寶可夢》等大家都喜愛的日本卡通外,我更會忘情地觀看周星馳的喜劇片。作為香港代表性的導演和演員,周星馳的粵語喜劇成為90年代香港或大陸影迷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人的幽默感也在他荒唐的笑話中萌發繁茂。


“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周星馳是公認的「無厘頭」幽默大師,英國影評人、喜劇演員喬納森·羅斯(Jonathan Ross)曾將這樣的「無厘頭」風格約略翻譯成「荒謬」或「愚蠢的對話」。周星馳90年代的許多電影背景設置於1368到1644年間的明朝,但劇中角色口中卻說著當時根本還不可能使用的現代粵語俚語。

舉例來說,《唐伯虎點秋香》(1993)便有這經典的一幕。由周星馳飾演的明朝才子唐伯虎本應假裝罹患重病、臥床不起,卻被發現在吃烤雞翅。當他被問到為什麼有辦法吃雞翅膀時(「但是你老孃說你快升天!」),唐伯虎慢慢起身,突然開始唱歌跳舞,用一首荒謬的歌曲訴說出他對紅燒雞翅的熱愛(雞翅膀也真的是周星馳童年最愛的食物,時常出現在他的電影中)。

我必須承認:儘管那洗腦的旋律非常愚蠢,但掀蓋式手機流行了多久,這首歌就當了我的手機鈴聲多久。


“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周星馳90年代作品中草根而時常粗鄙的幽默總是伴隨著一套鮮明的劇情:主角一開始常常是一個吊兒郎當的角色,或誓言要成為反派人物,但他總會一敗塗地,並在墜入愛河或在經歷生命的重要轉折後成為英雄。

在《食神》(1996)中,周星馳飾演一名傲慢的名廚,他透過欺騙顧客和操弄廚藝競賽來建立自己的名聲。在被自己的下屬攆走後,他受到街頭小販、臉部因刀傷而毀容的「火雞」(莫文蔚飾演)相救。最終,我們的英雄體悟了愛的真諦,而火雞也在整形後變成一位美人;這也顯示周星馳總會在電影中找來美貌出眾的女演員演出他的戀愛對象。

同樣的故事軸線在《功夫》(2004)中又再次上演。由周星馳飾演的「阿星」在電影一開始試圖在貧民窟城寨裡行搶敲詐;但最後,這名本將成為黑幫成員的角色卻變成了功夫大師,不僅拯救了整個城寨,還與童年的愛慕對象重逢。「回頭是岸」的主題在周星馳幾乎所有電影中反覆出現。

或許很多人就是需要周星馳90年代的經典作品所帶來的歡笑和振奮情緒,於是,香港的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達到頂峰,當時成龍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王家衛則鞏固了他全球知名藝術片導演的地位。

“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周星馳在90年代的成功,部分要歸功於他的長期搭檔吳孟達。如果周星馳演出的是一名天才律師,吳孟達就是貪汙腐敗的法官。當週星馳飾演「孫悟空」,吳孟達便是二師弟「豬八戒」。儘管吳孟達比周星馳年長九歲,從外表看來也明顯老了不少,但他毫不遲疑地演出周星馳的姪子或乾兒子等角色,巧妙地加強了喜劇的效果。這兩人深受影迷喜愛和敬重,許多人也敬稱周星馳為「星爺」,吳孟達則是「達叔」。

然而,自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後,達叔就未曾再參與周星馳的任何作品。據稱,本來《功夫》有為吳孟達保留一個角色,但最終卻未能順利拍板定案。香港影迷認為《功夫》是周星馳最後一部偉大的喜劇作品,也是他偉大時代的告終,不過也有人認為周星馳的天賦在《少林足球》便已發展到了極致。

《功夫》是周星馳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在亞洲以外贏得無數國際大獎的電影。劇中富含中國武術的元素,卻又伴隨著令人耳目一新的無厘頭幽默,與傳統的功夫片截然不同,也因此成功吸引了西方觀眾的目光。周星馳戲裡的各個角色定位鮮明,且動作畫面也相當引人入勝。再者,觀眾怎麼可能忘記包租婆滿頭的髮捲,以及總是叼在嘴邊的香菸呢?這個角色帶來的影響之深遠,以至於現在如果我們在搜索欄中輸入「包租婆」,最先出現的影像就會是《功夫》裡那位經典的「包租婆」。


“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多虧他誇張的肢體表現和滑稽的喜劇特效,即便觀眾不懂粵語也能盡情享受他的電影。但周星馳的無厘頭幽默絕大部分是無法翻譯的,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他對粵語的精妙運用。

舉例而言,在《功夫》的一開始,斧頭幫老大琛哥在圍剿敵對幫派的上海人首領。在將他的敵人團團包圍後,琛哥告訴他,「你的兄弟們都去學廣東話了」,意味著他們不是被殺就是歸降了。無論是普通話或是英文翻譯都無法掌握這簡單一句話的精髓。在周星馳的電影下成長,無俚頭幽默都已內建在我們腦中。

在《功夫》打破票房紀錄以後,周星馳時隔數年再推出了《長江七號》(2008)和《美人魚》(2016),但是他的魔力已經大不如前。為了拍攝《美人魚》,他從製片公司取得6072萬美元的鉅額投資——此金額是《功夫》拍攝預算的三倍之多。《美人魚》的巨星卡司、精心的服裝設計和水下全3D拍攝的元素等,均體現出這部電影的龐大的預算。周星馳則退居幕後,擔任導演、編劇和製作人,並找來極具知名度的演員領銜演出。他當時闊別香港影壇長達八年之久,大量的死忠影迷——包括我自己在內——對這部電影感到興奮不已,結果卻有點令人失望。


“無厘頭”幽默大師周星馳: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


首先,周星馳的無厘頭幽默已經失去了根源和最初的吸引力。或許周星馳自己未能在電影中演出也是它沒有那麼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但整部片最令人失望的原因在於其依循了一些主流電影的模式:奢華鋪張,但缺乏質感。死忠的粉絲仍能對周星馳二十年前好笑的對白倒背如流,但《美人魚》中沒有任何一個笑點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儘管豐富的攝製手法提供了良好的視覺體驗,但會讓觀眾覺得特效是為了用來補足失去的幽默感。

香港電影多年來已失去大部分的影響力,除了王家衛的《2046》(2004)和劉偉強的《無間道》(2002)之外,我們很難能舉出2000年初期任何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香港電影,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參透。

​作為電影導演,周星馳是一個懷舊時代的象徵。將周星馳和他的電影當作一種集體記憶,暗指的是他已成過眼雲煙,如同我們的童年、我們逐漸頹敗的歸屬感,以及我們對家鄉的理解。這樣的「過去」,我們可以感覺到它正在一點一滴地流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