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源持續“巨坑”,安居客亂象何時休?

房源持續“巨坑”,安居客亂象何時休?

原創 於半仙 於見 2019-07-22

房源持續“巨坑”,安居客亂象何時休?


2015年58同城收購安居客之後,安居客似乎就從未擺脫過輿論對它的質疑。假房源、黑中介、虛假宣傳、拖延押金、洩露用戶隱私......有意思的是,當年收購了安居客之後,58同城曾高調地將安居客定位在房地產交易、租房服務“高端市場”,現在回過頭來看,安居客所謂的“高端”聽起來頗為諷刺。

幾個月前,一直飽受“假房源”質疑的安居客在競爭對手貝殼找房上線一週年之際突然跳出來“攪局”,它向多家媒體爆料“貝殼找房盜用安居客網站房源、周邊配套圖片,要求貝殼賠償經濟損失9000萬元,並刊登聲明道歉”。

很快,貝殼找房就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提起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訴訟,“反訴”並要求58安居客賠償1億元,同時提出同樣的道歉要求。這場行業頭部玩家之間的盜圖與侵權“口水仗”一時引起了無數的關注,更是再一次讓房產中介圈的老大難問題“真假房源”再一次浮出水面。

據業內人士的說法,各家平臺盜圖互用這種事在中介行業非常常見。其背後的深層次含義在於,房產中介行業的“信任度”和“真實性”一直堪憂。需要指出的是,以安居樂、貝殼、鏈家等平臺為代表的行業頭部玩家在近些年裡一直以“真房源”作為主打。

顯然,不論是安居客還是貝殼找房,它們的“手腳都不乾淨”,對於成立僅一年多的貝殼找房來說,其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的是種種不規範運營的爭議;對於深耕多年的安居客來說,它更是沒有為行業做好良好的“示範”。

前科累累,安居客始終無法擺脫房源“巨坑”

以最近的一篇媒體報道為例。

一名溫州用戶最近為了買房而在安居客上搜索房源,結果卻發現許多房源都不真實。按照這位用戶的說法,“他在安居客上查到的不少在售的房子,不僅價格低許多,而且房子的各方面條件也都很好。但是當他打電話給對應的中介人員後,對方要麼說房子已經賣掉了,要麼說這是好久前發上去的舊信息。隨後,中介人員就不停地推薦其它房源”。

更讓這名用戶疑惑的是,他看好的房源上傳時間僅僅只有一個星期左右,而且房源旁還醒目地標註著“真實在售”的字樣。

這名用戶的質疑得到了《市場導報》的證實。該媒體維權中心調查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安居客中一個頁面上的六十套房源,中介人員自認虛假的就有將近四十條”。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安居客上的許多房源信息都是不真實的,所標的價格跟實際也不符,“所以用戶在平臺上面查詢往往就是浪費時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表面的邏輯非常簡單,那就是通過這些看起來非常美好的房源“吸引客戶詢問,並由此擴大客源”,“ 網上掛出的許多低價房源並不存在,低價只是用來吸引租客,一旦租客‘上鉤’便會向其推薦價位更高的出租房”。《市場導報》記者在調查、報道之後還曾試圖與安居客方面進行聯繫,但根據報道顯示該媒體並未得到針對此類質疑的回應。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今年初,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經多方調查證實,安居客在網站上發佈的“深圳灣1號項目6.5億元豪宅”房源信息與樓盤實際情況不符,屬於虛假房源廣告。

安居客的房源問題還體現在二手房之外的租房領域。

在租房領域,有大量網友、用戶都曾向媒體反映稱“房源發佈平臺安居客上存在大量低於市場平均價的房源出租”。相關媒體記者也曾經在北京市場經過調查走訪發現,在安居客平臺中,“除了部分房源是首月出租有優惠外,不少低價房源不是已被預定就是暫時看不了房”。

當然,類似事件同樣也不是安居客平臺上的少數案例。主打了很長時間的“真房源”之後,安居客一直都沒有辦法擺脫房源“巨坑”的風評。

另外,安居客的房源亂象不僅僅只聚焦在“虛假房源”領域,還有更為嚴重的“違法違規”房源。

去年六月,杭州市住管局等部門約談了58同城、安居客、房天下等網上房源發佈平臺負責人,約談中指出,多家平臺發佈的部分房源存在價格虛假、面積虛假、圖片虛假、描述虛假等情況,責令各平臺十日內完成自查整改。相關網上房源發佈平臺應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主體責任,立即停止傳輸虛假房源信息。

幾個月之後,隨著互聯網平臺發佈房源信息“新規”的實施,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對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房天下、百姓網、貝殼找房、吉屋網等15家主流網站自查整改後的情況開展全覆蓋檢查。其檢查重點在於“營業執照和經紀從業人員信息卡公示情況”與“房源信息的合法、真實性”。

但包括安居客在內的58系平臺的自查表現卻遠遠不盡人意,9月底,安居客連同其“兄弟平臺”58同城、趕集網一起被相關部門再次“約談”,約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以安居客為代表的房源亂象並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據報道,北京市住建委、網信辦依法約談了58集團主要負責人,責令立即開展專項整治,整治期間(自9月21日18時至9月25日18時止)暫停安居客、58同城、趕集網網站所有北京房源信息發佈。“58集團旗下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等產品未能有效履行平臺監管責任,導致平臺上長期大量存在出售‘小產權房’、出租‘群租房’等嚴重違法違規的房源信息和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的‘黑中介’內容,經督促整改效果不明顯”。

此次被相關部委約談一度讓以安居客為代表的58系平臺又一次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這次的“整改”繼續“一如既往”。

不久之後,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發佈了對15家房源信息發佈網站自查整改後的調查結果。經檢查,百姓網等網站在自查整改期間下架了全部房源信息,在重新審核經紀機構營業執照和經紀人信息卡後再行發佈,落實情況較好;21世紀不動產、58同城、安居客、搜房網等多個網站在房源信息發佈方面仍不規範——存在網頁未公示營業執照和經紀人信息卡,或公示內容存在倒置、橫置,個別經紀人信息卡掃碼失效,並存在對個人發佈房源信息審核把關不嚴,對發佈主體身份認證、房源真實性核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很多媒體記者也發現安居客等平臺並未切實有效地進行了相應整改,比如南都記者在隨機瀏覽搜房網、安居客等網站時就發現,“仍然有不少平臺並未按期整改,房源頁面缺少房地產經紀機構營業執照和經紀從業人員信息證明,或是資質信息顯示模糊不清、令人真假難辨”。

2018年底,北京市住建委再一次對外披露,“12家中介因違規被查處,涉嫌發佈虛假房源信息,安居客、房天下、貝殼找房等網站也被發現信息不符等行為”。

僅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安居客就因為虛假房源、違法違規房源等問題而被各地監管部門多次通報批評。但在安居客“弱管理”的模式下,平臺房源“巨坑”持續不斷,每次的整改效果都非常有限。

於是用戶逐漸習慣了這樣一個常態:在安居客平臺APP上,大量配有裝修美觀整潔、明亮舒適、價格優惠等照片、信息的房源雖然被放在頁面顯要位置,但其實它們並不存在。如果用戶想要就此諮詢,那麼他就將掉入房產中介的坑裡。

為什麼安居客平臺上的房源“巨坑”屢禁不止?這還是由安居客目前的商業模式所決定的。從安居客平臺的角度出發,只有中介客戶、房源發佈信息越來越多,平臺的營收水平才會越來越好,所以安居客方面是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加強嚴格審核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嚴查時通知下架,檢查完馬上死灰復燃”。

但這種現象長此以往已經嚴重地傷害了平臺的信譽度和用戶對它的信任度,這就造就了一個屬於安居客的“魔幻現實主義”現實:安居客每天大談“真房源”,用戶卻對其嗤之以鼻。

投訴不斷,安居客亂象遠比想象中的多

大量公開報道的關於虛假房源、違規違法房源亂象之外,安居客所面臨的用戶投訴數量更為龐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居客似乎已經被輿論口碑所“拋棄”了。

以著名互聯網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關於安居客的用戶投訴為例,只在該平臺上,關於安居客的累計有效投訴量達244110,24小時有效投訴為1976起。

我們一起來看看用戶們對於安居客的一些典型投訴。

“安居客盜取用戶餘額,使客戶受到嚴重損失!客戶不處理、工作人員不管”。

“安居客提供虛假黑中介信息,導致租客受騙”。

“今年4月1號通過安居客租了四方景園的房子,並繳納房租/押金/管理費9225元。在6月3號繳納房租5300元。但在6月中旬接到房東通知,中介於6月1號已經同房東解除了合同,並且中介已跑路,無法聯繫。兩次共計繳納14525元。共居住兩個月應退還房租/管理費/押金共計10084元。聯繫安居客客服各種推諉,在網上查到該中介公司已被執法部門立案查處,並要求主流互聯網平臺下架其發佈的全部房源信息。然而安居客至今都還有相關信息。對於虛假房源、黑中介,作為平臺方不加甄別,導致租戶經濟損失,安居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樣不負責任的平臺誰還敢用?”

“安居客虛假宣傳”,“我是一名中介,買的安居客的端口,總共是40條的推廣房源,我推廣了30條出售房源,10條出租房源,但是我在搜索出售房源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給我推廣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約22條左右,跟安居客客服打電話,他們也只是說核實這一些,根本沒有處理。我出了買40條推廣房源的錢,沒有得到應有的服務,如果不是我自己發現,還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能知道”。

“租房不予退還押金一直拖延”,“在安居客上面的中介介紹下租了歷下區一個單間,簽訂了為期半年的合同,合同上約定在退房後的七個工作日之內退還押金,現如今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依舊沒有消息,每次發微信,要麼是不回,要麼就說明天退,還說逾期不退還押金”。

“安居客租房軟件發佈內容與實際不符”,“前幾天在安居客軟件上找房子。發現大部分房東發佈的房子都已經是租出去了,但平臺卻仍然不下架發佈內容,而且租金與實際不符。大部分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打了12315也無法處理!根本沒有相關部門管理!”

“安居客虛假租房的房源圖片和價格”,“來到杭州租房子,在安居客上面看到一個人住的 房間價格很多在800到900之間。當我去看房子之後發現是中介找人給你看房,還要中介費,結果中介的人帶我去看的房子和安居客上介紹的完全不一樣。中介說:都是假的,為了吸引你們這些要租房子的。我第二天又找人看了豐潭路的房子,我要的是800到900的之間的,給我看的卻是1100到1300的價格,而且房價設施、裝修明顯很差”。

“安居客上很多假房源,暴露個人信息騷擾電話不斷”,“自從在安居客找房源之後,房產中介電話不斷,問其中一箇中介是怎樣拿到電話的,說是看到在安居客上搜索房源了。其中找了一家我愛我家的中介,房源多是假信息,被騙去看房,網上的房源多實際上是沒有的,而且洩漏個人信息,被不同地方我愛我家的中介騷擾”。

“安居客全是假信息”,“安居客的房源信息全是假的多,被欺騙了多次,撥打它網站提供的電話,業務人員介紹的信息和網站產品描述完全不一樣。房屋地址不一樣,房租金額不一樣。多次在網站留言,回覆也非常慢,兩天了才有電話聯繫。業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太差了,全是黑中介的感覺。而且提供的房源信息裡面中介直接表明是隔斷間。這個是不允許的”。

“暴漏個人信息”,“被投訴人在所在網站上暴露我的個人信息,帳號註銷後依然有大量暴露個人隱私的內容存在,嚴重侵犯了個人的隱私,多次要求刪除沒有結果,現要求被投訴人撤銷一切包含有我的個人信息的帖子”。

很明顯,在安居客平臺上,圍繞房源真實性、中介服務等亂象相關的“巨坑”已經多到“隨處可見”的狀態了,在持續數年、多次的媒體曝光、部門監管、整改之下,安居客平臺中的亂象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安居客真的就那麼“肆無忌憚”嗎?於見相信,如果安居客繼續這麼聽之任之下去的話,那麼它離用戶拋棄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