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直播課,上海“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符合現實

上海市中小學在線教育從3月2日起開始,學生不到校。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相關要求,由市級層面制定統一的覆蓋全市中小學的教學方案。不同年級的教學方案,充分考慮了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每節課的長短、每天總課時的多少以及教學容量上都有所差別。按照“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的原則,組織了全市各學段、各學科一千多名優秀骨幹教師按照課程標準錄製相關課程。


不上直播課,上海“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符合現實

由市級層面統一授網課,而不是各校各行其是,要求教師上直播課,而且,網課以電視播放為主,輔以電腦、平板(Pad)、手機等多種終端聽課,上海的這種做法,是當前開展在線教育的較優模式,是值得其他地方借鑑、推廣的。

也許在有的人看來,這種統一授課方式,個性化、交互性嚴重不足,但是,由每個教師上直播課,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嗎?由每個教師上直播課,並不能解決在線教育本身存在個性化、交互性不足的問題,反而讓每節直播課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從已經進行的直播教學看,教師累、學生累、家長更累。

進行“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時,是可以統一利用已有的在線課程資源的,這可以保障基本的課程質量。在線教學的個性化、互動性,主要由各校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輔導體現。同時,匯聚全市所有各科優秀教師,共同打造“停課不停學”課程,這也是實現了各校優質資源共享。


不上直播課,上海“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符合現實

還有人質疑,這種模式不就是“電視大學”模式嗎?從具體模式操作看,就是如此,這並不是說就比網絡直播模式差。事實上,基於網絡平臺的在線授課,並沒有充分考慮農村孩子的上網條件,以及同一段時間上網課的卡頓問題,而且,孩子盯著很小的手機屏幕看在線課程,進行在線學習,會對視力發育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簡單來說,在特殊時期的“停課不停學”,要儘量減少折騰和形式主義。要求所有教師都上直播課,要求所有學生每天都打卡,就是追求形式主義。說到底,這只是延期開學間教育部門、學校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源,並不是把線下學校課堂教學就搬到網上。

在筆者看來,進行延期開學的“停課不停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停課不停學”不應該只關注學科知識教育,要重視學科知識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如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科學教育。不論是教育部門、學校提供的在線教育內容,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把“停課不停學”窄化為學科知識教育,更不能窄化為在線學科知識教育。要有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內容,諸如可教學生在家煮飯、做菜,和父母一起完成家務,可開展以防控疫情為主題的生命教育。學校和家庭的“共育”,更應該體現在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上。


不上直播課,上海“同一學段、同一課表、同一授課老師”符合現實

其次,進行在線教學,要充分發揮在線教育開放、共享的優勢。教育部門的責任是整合、提供在線教育課程資源;學校的責任是利用好平臺資源,制訂“停課不停學”學習計劃;教師的責任則是擔任學生的學業導師,交流、分析“停課不停學”存在的問題,輔導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引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業發展方案。

再次,延期開學居家學習,要求家長轉變家庭教育理念,很多家庭不適應目前的“停課不停學”,是因為長期以來,家庭教育就圍著學校教育轉,而且核心是知識教育,學生則被教師、家長規劃、管理,缺乏自主性。這些問題都在現階段暴露出來。學生居家學習,要求家長改變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具體而言,不是關注孩子究竟學得怎樣,而是要有居家學習的作息時間表,監督孩子嚴格落實,居家學習的最大成果,不是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獲得怎樣的成長,自主性、獨立性、責任心有沒有提高。換言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能力,是“停課不停學”對學生最重要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