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元朝,作為遊牧的草原民族所建立的王朝,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明顯具有草原民族的獨特風格。元代設立樞府專門管理瓷器燒造和瓷器的對外貿易,大量外銷瓷器主要是流動到中東眾多伊斯蘭國家。這一時期繼承和發展了宋代鈞窯和龍泉窯的工藝,並創燒出許多新品種,瓷器釉色肥厚圓潤,器形茁壯,同時還明顯吸收了漢文化特點,燒製的單色釉瓷器比前代更加精美。除了景德鎮瓷窯、鈞窯外,龍泉窯的規模較前擴大了四五倍,磁州窯也燒製出器型較大的低溫孔雀藍釉。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草原民族自幼在藍天白雲下長大,他們的審美格調與情趣與中原民族也有所區別,他們對藍釉瓷器情有獨鍾。一般來說,元代的藍釉瓷器分為三類:祭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藍釉材料中含有一種叫做氧化鈷的呈色劑,屬高溫石灰鹼釉。氧化鈷是青花瓷的呈色劑,融在釉中燒成鈷藍釉,色澤十分穩定。元代藍釉瓷器傳世稀少,且仿造難度很大,真品幾乎都收藏於國家博物館。藍釉瓷器的造型主要有梅瓶、碗、高足碗、盤、爵等,藍色深沉鮮豔,觀之如看深邃的大海。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揚州一個機械工廠工人朱立恆手中的藏寶的故事。朱家有一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1945年,有人想以18石米來換走這件瓷器,那時,18石米已經是一個很高的代價了,但對於這件梅瓶本身的價值來說,簡直就相當於分文不取的白送,朱家的人當然不願意。後來,朱家人擔心這件祖傳藏寶毀於戰亂或不懷好意的人覬覦,便把梅瓶塗上一層泥,再抹上墨汁,掩蓋其奪目地光彩。好容易到了1976年,梅瓶傳到了朱立恆手中,他對這件祖傳藏寶的價值沒有什麼認識,加上手頭有些拮据,便把梅瓶拿到地攤上去賣了,卻只賣了18元錢。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一件稀世藏寶換來18元錢,現在想想都令人難以置信。實際上,用18元買下梅瓶的文物販子也沒認為這是一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的真品,以地攤價收購,也把這件朱家祖傳藏寶當作地攤貨閒置在自家店裡。時間一晃又過了幾年,一位上海外貿公司的工作人員偶然在店裡見到這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一眼就斷定它不是近代的仿品。在徵得店主同意後,他把梅瓶帶到北京去參加展覽,立即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好幾家博物館都買下這件梅瓶的打算。不過,揚州博物館率先出手,以3000塊錢買了下來。博物館的專家心知肚明,這次撿了一個大漏。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從元代開始這件梅瓶在民間流傳了600多年,終於有了完美的歸宿。從形制上看,這件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整高43.5釐米,瓶口直徑5.5釐米,最大腹徑25.3釐米,瓶底徑14釐米,口沿平整光滑。梅瓶都具有口小頸短的特點,瓶肩逐漸豐滿潤滑,肩以下逐步收斂,直至近底處微微外撇。這件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由五節坯胎粘接燒造,由於製作技術精良,粘接處完全看不出一絲痕跡,把元代瓷胎打造的工藝發揮到了極致,充分地展現了我國古代工匠鬼斧神工的制胎技術。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這件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的整個瓶體外壁藍釉豐滿,瓶腹部繪製著一條追逐火焰寶珠的白龍,龍身為白釉呈色,其紋飾為俗稱的“趕珠龍紋”。白釉龍身繞瓶一週,呈起伏狀。龍首昂視,龍角微微後翹,用藍釉點綴的龍睛略微突起,炯炯有神,有畫龍點睛之效。白龍張口吐舌,龍牙銳利,上、下顎唇邊捲翹,細長的龍頸帶動龍鬚作逍遙飄拂狀。全身龍紋動感鮮明,三根龍爪顯露出威武有力的樣子。四朵火焰雲,如雲中浮動的珊瑚枝一般,襯托出白龍的叱吒風雲之勢,好似騰飛於萬里長空。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活力四射的感覺。目前存世的元代梅瓶全世界共有12件,其中白龍梅瓶僅3件,北京和巴黎各一件,卻有缺損,只有揚州博物館收藏這件是完美無缺的。

看看一件藏寶如何從18元到藏家出價40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作為揚州博物館的藏寶,這件梅瓶單獨放置在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大展廳裡,用三層護欄隔開,遊客只能遠觀其風姿。後來,一位香港藏家表示願意開價3.4億人民幣,希望能私人收藏這件元代梅瓶。而一位來自巴黎的藏家更是直接開出了40億人民幣的天價來購得這件東方藏寶。從18石米不換,到以地攤價賣了18元,然後3000元被蘇州博物館收入,最後竟然喊價到40億,其價值的起落讓人唏噓感嘆。但是,博物館專家果斷地告訴每一位心動不已的藏家兩個字:“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