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十年代的中國(5)


城在山上,人在江邊,這就是重慶的印象。這裡山水交織,美女如雲,堅毅不屈。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山城啤酒、山城影城、山城飯店、山城棒棒軍......


嘉陵江和長江環繞著渝中半島,這裡有著名的重慶地標——朝天門碼頭,也是很多關於電影的取景地,而在民間風水學中,兩江並流的朝天門是重慶的"龍尾"。


我每一次去重慶出差,都喜歡到朝天門碼頭走一走,尤其是晚上,在大江兩岸的高樓大廈之間,走在碼頭的小道上,吹著江風,這才是重慶的味道。


不過隨著朝天門的改造,購物中心和五星級酒店取而代之,碼頭文化、市井氣息逐漸遠去,取而代之所謂的網紅經濟,那種《瘋狂的石頭》電影裡的老重慶的味道,也將越來越淡了。


解放碑,傳言中美女如雲的地方,位於渝中區的中心位置,也是遊客必去的地方。


從洪崖洞走到解放碑,行走在路上,與其他城市的市中心不同的是,能看到一群群的時尚美女,手上拿著各種小吃邊吃邊逛街,一點都不需要顧忌"吃相"。


正是這種煙火味兒,讓這裡跟王府井、南京路、中山路等其他的城市地標,構成了不一樣的氣質。


說到吃,除了火鍋之外,最值得推薦的,還是擺在彎彎曲曲、高低不平的馬路兩邊的路邊攤,尤其是晚上,這些燒烤攤、小吃店、小麵館,才是這座城市的最正宗味道。


簡陋的攤位,平常的食材,卻能在這裡做出不亞於五星級大廚的美味,對於重慶這座城市來說,這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時光遠去,山城的故事還在繼續,通過80年代攝影師的鏡頭,來回味這座城市的生活味道。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手繪的重慶市區地圖,可以看到楊家坪、沙坪壩、石橋鋪等著名的重慶地名。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解放碑,又名"抗戰勝利紀功碑",重慶最知名的地標,也是山城的象徵。圍繞解放碑構築的步行街,也是重慶的商業中心之一。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的在解放碑上的計劃生育標語。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吊腳樓現在在重慶已經很難看到了,但在八零年代,還保存的比較多,這些依山而建的"筒子樓"建築,可謂是重慶的標誌性建築風格,不過目前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在重慶,自行車完全不用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爬坡,而且當時不少地方,開車還沒有走路快,這就是重慶這座城市的特點,如果說其他城市你可以用自行車去丈量,重慶則只能用雙腿來丈量。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從高處看江邊,對於重慶的建築來說,那時候雖然簡陋,卻隨處都是江景房。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除了爬坡爬樓,過江索道和纜車是重慶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很多電影裡,重慶的日常生活寫照。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的商店,那時候主要還是國營商店,而隨著改革開放,顧客至上的服務意識也從沿海進入到山城的商店。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這張照片很好地體現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廣告牌也開始出現,但背後的大樓還是很典型的蘇式風格。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的電影院門口竟然那麼多人,那時候的片子也很開放。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八零年代:重慶人的日常生活

坐在路邊和箱子裡的重慶市民,路邊攤是這裡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