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本文由“好媽聊育兒”原創發佈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絡以及自編,感謝大家閱讀!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爬行、站立和走路等等都是寶寶們生長髮育的重要里程碑,寶寶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進步,都會讓爸爸媽媽感到欣喜。但是,當寶寶學會走路後,又有一系列新的成長問題接踵而至。

前陣子好媽收到一位媽咪的反饋,這位媽咪很焦慮,她說:”好媽,我懷疑我的寶寶可能患腦癱。“ 結果仔細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那位媽咪看到寶寶學會走路後總是踮著腳走路,然後再結合小兒腦癱的症狀,才會下這樣的結論。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那位媽咪所說的孩子”踮起腳尖走路“是指一種名為肌張力高的現象,也是小兒腦癱的其中一種症狀,但是並不是所有出現肌張力高現象的寶寶都患有腦癱。除了腦癱這種病理性原因外,還有其他因素導致寶寶踮起腳尖走路。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判斷寶寶肌張力高的兩種方式)

在寶寶的學步時期,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經常摔跤、O型腿、X型腿、內外八字等等。一度讓爸媽們非常頭疼和心急,擔心寶寶從小腿型不好,會直接影響將來的成長狀況。

實際上,很多我們認為需要矯正的不良腿型,放在寶寶的學步期,都是正常和合理的。但是如果這種不良腿型一直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則需要帶寶寶給專業的醫生仔細判斷。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小寶剛開始學會走路時,走起路來東倒西歪的,稍不注意就很可能會摔跤,每次一摔就會自己爬起來,繼續練習。

到後來,小寶越來越熟練走路,走起路來也更穩了,但是兩隻小腿中間縫隙卻越來越大,就像人們經常說的“羅圈腿”。好媽當時也擔心這樣會影響小寶的腿部骨骼發育,因此向當時和好媽一起照顧寶寶的育嬰師訴說了這個問題。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育嬰師聽完後告訴好媽,其實小寶正很努力地掌握走路的能力,會出現“O型腿“的現象是為了平衡身體,不讓自己輕易摔下來,而這種O型腿現象也會在孩子熟悉走路後逐漸消失,它只是暫時的。

另外,育嬰師還與好媽講述了許多孩子學步時期容易出現的狀況,一一解答了好媽心中的疑問。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 寶寶學步期中經常出現“症狀” 」

1、踮起腳走路

好媽之前就聽一位媽媽說過,寶寶學走路的時候總愛踮起腳走,就像跳芭蕾舞一樣。

我們身邊不少父母會把”肌張力高“與”腦癱“直接聯繫起來,認為孩子踮腳走路就是患腦癱的跡象。

實際上,除了”肌張力高“這種症狀會讓孩子踮起腳走路外,大多數情況下還與孩子的跟腱發育程度有關。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跟腱是控制腳抬起和放下的肌肉結構,當正常走路的時候,需要保證腳前部的肌肉比較緊,腳後部分比較松,才能完成行走的動作。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跟腱發育不完善,還不能完全把握好肌肉的鬆緊度,所以會短暫地出現踮起腳尖走路的情況,等寶寶熟悉掌控腿部肌肉的力量時,這種狀況便會慢慢消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寶寶一歲半後還保持踮著腳走路,或寶寶在平躺放鬆狀態時腳依舊保持繃直的狀態時,則需要帶寶寶去做相關的檢查。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2、經常摔跤

寶寶們摔跤放在學步期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也有敏感的父母擔心孩子經常摔跤可能與腦部發育不良有關。

的確,小腦有控制身體平衡的作用,而寶寶也是因為經常失去平衡而摔跤。可是兩者並不完全對等,寶寶的成長往往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並不是一會站起來,下一步直接就能走路,中間還需要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而掌握平衡感也是寶寶們需要練習的一種能力,小寶寶們的平衡能力和專注力就相對比較差。對於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周圍一切事物都是充滿吸引力的,注意力分散時則很容易摔跤。

3、O型腿和X型腿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其實大部分孩子在學步期時,都會經歷O型腿——>X型腿——>正常腿型的過程,這是孩子腿部正常生長的表現。

當寶寶們正式踏入學步期後,膝蓋關節位置還有很大的縫隙、腿部肌肉仍不夠發達,因此走起路來總會東倒西歪,為了保持平衡,寶寶們可能一開始會出現O型腿或X型腿。

根據澳洲Baby Centre母嬰專家稱:

X型腿通常會出現在3~6歲的兒童身上,和O型腿一樣,會在走路能力逐漸成熟後自行矯正。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但是,如果寶寶的腿存在很嚴重的彎曲,甚至影響到他們正常行走,或者兩條腿的彎曲程度存在明顯不同,最好讓醫生進一步確診。

4、外八字和內八字

寶寶走路呈外八字的原因其實和O型腿類似,是孩子在學步期間保持身體平衡而自然形成的腳型,同樣是暫時的。

不過外八字的走姿,本身也不算是太大的問題,有的寶寶可能會一直走路呈外八字,既不會讓寶寶容易摔跤,還能把持身體穩定,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至於內八字走姿則更常見,3~6歲的孩子,很多都有內八字的情況。對比外八字走姿,寶寶經常走路內八字比較讓人頭疼。

走路呈現內八,兩膝朝向內,兩腳腳尖相對,孩子很容易摔跤,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自己絆倒自己”。

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會在孩子七八歲後慢慢消失,爸媽們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多些維生素D和鈣物質。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另外,還有一種生活習慣會加重寶寶走路內八的情況,那就是孩子的”W”坐姿。在寶寶們看來,這種坐姿很舒服,而且不會讓身體輕易傾倒,但是會對腿型有影響,還會對髖關節產生損害。

5、扁平足

這幾乎是幼兒在學步期間都會出現的問題,扁平足在孩子的嬰兒和幼兒時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骨骼和重要的關節都十分柔軟,支持踝關節的肌肉群還沒有發育完全,寶寶身上全部的重量壓在柔軟的肌肉上,足弓便完全“消失”了。

另外,小嬰兒的足弓位置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墊,將寶寶原本不太明顯的足弓包裹起來,再加上寶寶們剛開始學走路時,腳趾會稍微向外,這樣會往足弓上施加更多壓力,讓足弓變得扁平。

不過這種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運動量變大而慢慢消失,足弓也會越來越明顯。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 父母容易在寶寶學步期陷入的誤區 」

1、攙扶孩子走路

有很多父母剛開始看到孩子走路不穩、走得慢就想著“幫孩子一把”,牽著孩子雙手,帶著孩子走。

然而,寶寶們的步伐與父母不一致,非常容易在期間摔倒,而且爸媽經常彎下腰帶著寶寶走路,腰部容易損傷和疼痛,還會在疼痛感的刺激下加快步伐,寶寶們若一時跟不上父母就會被拉扯,還有脫臼的風險。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2、使用學步車

我們很早以前就開始提醒爸爸媽媽們不要使用學步車,一來寶寶們無法很好控制學步車的滑行速度和滑行方向,寶寶們稍不注意可能就會滑向各種危險的地方,例如浴室、露天陽臺、廚房等等。

二來,孩子坐在學步車上臀部會在學步車座椅的承託下往前傾,從而不得不踮起腳走路,更無法自己學會掌握平衡。另外,長時間坐在學步車上,寶寶的骨骼和腿形發育可能會產生變形。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3、用學行帶幫助孩子走路

學行帶曾在媽媽圈子裡流行過一陣子,不少新手媽媽也還在使用這款俗稱“育兒神器”的產品,很方便,還能有效地“管”好孩子。雖然看上去好處不少,但好媽從一開始就不太建議媽咪們在孩子身上使用學行帶。

表面上能給爸媽減輕帶娃壓力,看似輔助孩子學習走路的工具,實際上更加限制了孩子走路能力的學習。

用學行帶輔助寶寶學走雖然能確保更安全,寶寶也不容易摔倒,與此同時也限制了寶寶的活動範圍,可能會消磨他們探索周圍事物的熱情,同時寶寶被束縛後身體總會往前傾,腳也會踮起來走,同樣不利於孩子骨骼發育。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 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該如何正確幫助寶寶 」

1、多讓寶寶進行扶走練習

讓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境裡活動,如讓他扶著牆面、沙發、茶几、小床、欄杆、學步的推車、輕巧的凳子移步。

爸媽們還可以在寶寶身後,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走,慢慢地過渡到握住寶寶的一隻胳膊讓他自己走。注意不能牽拉或提起寶寶的前臂讓他行走,這樣容易造成寶寶脫臼。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當寶寶扶著會走後,爸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鼓勵寶寶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走後,爸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2、學步初期儘量讓寶寶光腳走路

光腳走路可以讓雙腳完全接觸地面,能夠增加對腳部神經的刺激,有助於足部發育和腦部發育,讓寶寶能嘗試自己牢牢抓住地面,更好地找到平衡點和協調自己的步伐。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在學步前期,光腳走路對寶寶來說有很多好處,但是大人們也擔心寶寶光腳會著涼,天氣冷的時候給寶寶套上一雙襪子即可。

3、多鍛鍊寶寶的平衡能力

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多和寶寶進行做一些鍛鍊平衡力小遊戲,例如讓寶寶騎搖搖馬或者讓寶寶走獨木橋。

平時還能讓寶寶經常練習單腳站立等等,逐步增強寶寶對身體的把控感和平衡感,這樣有助於寶寶走路更穩。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4、給予寶寶及時的鼓勵

對於寶寶們來說,每多走幾步都是一次小小的進步。爸爸媽媽們可以及時給予寶寶鼓勵和誇獎,讓寶寶們更積極練習走路。

另外,寶寶在家裡學步期間,爸媽們需要將寶寶可能接觸到的所有危險”障礙物“清除乾淨,例如插電版、玻璃易碎品等等,讓寶寶學走路時更安全放心。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5、為寶寶們及時補充鈣質和營養食物

鈣、蛋白質、維生素D等等,都是促進寶寶骨骼發育的非常必要的營養物質,能夠有效幫助寶寶腿型發育,為接下來的生長打好基礎。

好媽說|寶寶踏入“學步期”,父母要懂得正確幫助寶寶

寶寶們學走路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面總會充滿著各種爸爸媽媽意想不到的狀況,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正常的,

所以爸媽們也不用太焦慮和著急,給予寶寶多點時間,讓他們得到充分的練習。

另外,爸爸媽媽們也需要細心的觀察寶寶走路時的狀況,及時引導和鼓勵寶寶自己走路,提高他們走路的積極性,刺激肌肉和骨骼的生長。

可能不用很長時間,你會驚然發現,寶寶不僅能熟練地走路,甚至還能跑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