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釘釘又上熱搜了,因為線上直播開課“得罪”了不願開學的祖國花朵們,因此在應用商店中被狂刷一星差評。截至目前,釘釘的評分已低至2.5。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當然,這令人哭笑不得的評論也從側面反映出釘釘的流量不容小覷。

一場疫情將線上協同遠程辦公推上了風口。春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辦公日,全國共有近2億人“雲上班”,人數之多更是一度擠癱了遠程辦公軟件,釘釘、企業微信兩大平臺先後回應稱網絡暫時出現擁堵。

A股相關“雲辦公”概念亦聞風而漲,截至發稿,三五互聯已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會暢通訊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二六三、蘇州科達等個股漲幅也較大。

從App Store免費應用排行榜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力壓微視、快手、抖音以及各類視頻App,牢牢佔據著排行榜第一、第二的位置。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幾億人在家辦公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這一場疫情可能比之前釘釘、企業微信開幾場大會帶來的宣傳作用還大。強烈需求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線上辦公流量的暴增。

暴增的流量

中國SaaS,尤其是與線上辦公相關的產品,一直存在獲客難的問題。正常情況下,中小企業用微信、QQ就可以解決考勤打卡、群組溝通、線上視頻會議等事項,根本沒有采購SaaS軟件的必要。

可在非常時期,當企業察覺到微信、QQ這類C端軟件幾乎沒有管控手段,微信視頻也無法接入更多員工,財務、人力系統無法接入個人應用時,釘釘、企業微信的價值才得以凸顯。

這也是為什麼,2月3日線上辦公剛一開始,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這些產品出現卡頓、延遲、掉線的原因。

短時間內,湧入的流量實在太大了。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全國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以減少集中辦公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學校也紛紛通過釘釘直播在線開學。廣東、河南、山西、山東、湖北等20多個省份的220多個教育局加入阿里釘釘“在家上課”計劃,覆蓋超過2萬所中小學、1200萬學生。

這直接導致釘釘在2月3日、4日連續兩天擴容了2萬臺服務器;企業微信進行了一定量的服務器擴容;騰訊會議更是在8天內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的計算資源超過100萬核。

這些數字是什麼概念呢?能同時容納8名明星出軌的微博,曾經為了應對流量暴增,一次性擴容也才只有8000臺服務器。

而釘釘的這兩次擴容,已經創造了阿里雲上短時間彈性擴容的記錄。騰訊會議的擴容,更在騰訊雲的歷史上屬於首次,應該也是中國雲計算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

釘釘CTO一粟說:“我們和阿里雲已經成立專項團隊,24小時輪班倒,全力保障平臺穩定。這次是對釘釘的歷史大考。”

可即便準備的如此周祥,釘釘、企業微信和騰訊會議還是卡了。無疑,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對線上辦公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最初預估。

困境中的機遇

雖然疫情會帶來各種問題,可沒有疫情,廣大中小企業很難意識到線上辦公的必要性。

但隨著疫情出現,釘釘、企業微信都聚攏了大量企業用戶,用戶完全可以在免費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去發現產品更多的價值。

這是一次互相瞭解、互相成全的好機會,也是釘釘、企業微信逆勢突圍的關鍵點之一。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以往,即便貴為巨頭,釘釘和企業微信也一直為教育用戶而苦惱。可現在方向發生了轉變,企業用戶開始主動靠向SaaS平臺。

雖然有用戶並不意味著用戶會在使用後付費,可把釘釘、企業微信當成是B端入口的阿里、騰訊,肯定不會在乎眼前的利潤。

巨頭為了聚攏市場,根本不差錢。巨頭在乎的是用戶數量,用戶數量一旦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價值。

就像沒有QQ巨大的用戶儲量,騰訊遊戲未必會火,微信未必能成為全民社交工具。

ToB市場也一樣,企業微信、釘釘、飛書、WeLink賭的都是企業用戶的價值。因為有錢,它們完全可以搶光用戶,再去想盈利手段。

所以,疫情之中,巨頭們最大的機遇就在於,以前巨頭們需要通過一次次宣講,去影響企業用戶,讓用戶來選擇自己,可現在這一切都反著來了。

巨頭佔了市場,機會在哪

輿論的火熱和行業的冷靜形成對比,比起爭辯“風口”觀點的是非,協同工具行業本身的狀況和趨勢更值得關注。

從格局上看,協同工具是被互聯網巨頭佔領的市場。作為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在B端市場的重要抓手,企業微信、釘釘和飛書佔據了綜合協作工具的大半市場。

釘釘是阿里巴巴無心插柳的作品。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社交產品“來往”大舉進軍社交領域,收效甚微。“來往”團隊不得不謀求改變,將方向改為企業協同。令人意外的是,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的釘釘成長飛快,2016年,釘釘的企業用戶數為100萬,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增長至700萬。

面對釘釘的崛起,騰訊在2016年推出企業微信與之對抗。另一個互聯網明星巨頭字節跳動在企業協同領域也推出了辦公套件飛書。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綜合協同工具格局難以撼動,這是巨頭的戰場,諸如協作文檔和視頻會議等通用型產品領域也是類似狀況。

風口下的線上辦公,在垂直領域仍存在新產品生長空間

無論金山文檔、騰訊文檔還是釘釘、企業微信、飛書,都是互聯網大廠出品,除了巨頭,協同辦公賽道還有創業者的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以往協同工具只在一線城市的大企業、辦公方式相對前衛的互聯網企業中流行,如今在二三線城市和更加傳統的行業也開始獲得認知,新的用戶湧入意味著有新的需求需要被滿足。

換句話說,協同工具在“下沉”,而目前市面上的標準化方案無法覆蓋各行各業的細分需求。

由於垂直領域的市場相對較小,對於巨頭來說,親自下場的投入產出比不高,因此在垂直領域存在新產品生長的空間。

目前的協同工具市場競爭激烈,巨頭產品間涇渭分明,但滿足細分需求的協同工具更像是現有產品的補充,作為插件或組件與之相互兼容。

協同工具行業確實在迎來變化,行業下沉過程中與細分需求相遇,新玩家會隨之出現,而相比和巨頭硬碰硬,合作更可能是行業未來的重要話題。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儘管這一次協同辦公產品賺足眼球,但相對而言,其滲透率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更重要的命題在於,疫情過後,如何將企業和用戶留下,將是協同辦公產品們面臨的共同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