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綢繆穩增長|春收滯銷到“脫銷”農產品電商與時間賽跑

戰疫·綢繆穩增長|春收滯銷到“脫銷”農產品電商與時間賽跑

今年2月,春收、疫情、滯銷再到“脫銷”,田間的農戶感受到了電商的力量。隔著一個手機屏幕,電商鏈接了消費者與農戶,讓一直以來小步慢走的電商扶貧、助農,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大步快跑。有“戰疫”打樣,電商助農仍需創新、細分。

6h、1天、90萬斤

農產品的時間競賽

幾天前,王寶看著蘆蒿長得越來越好,卻高興不起來。王寶是南京市八卦洲鎮的一位蘆蒿種植戶,往年他們鎮上的蘆蒿八成是被運往武漢市場的。今年因為交通管制的原因,蘆蒿無法運往武漢,全鎮數十噸蘆蒿面臨著滯銷的困境。

這兩天,稍稍讓王寶鬆口氣。因為自2月12日開始,一輛物流專車來過之後,他一早從田間收割的蘆蒿在6個小時後便會被運輸到生鮮倉庫裡。

“滯銷”困擾的不止是南京的王寶,還有丹東東港的王大姐、三亞的老袁。

王大姐是一家生鮮網店的主播,她有自己的草莓種植大棚。大年初二本該是收購商陸續登門收購的日子,卻門可羅雀。草莓易損,每積壓一天都會產生巨大的損失。及時止損,6天的時間裡,丹東草莓通過直播渠道銷售了90萬斤。如今,王大姐的草莓已供不應求。

2-5月是三亞芒果的暢銷季,但2月了老袁家裡芒果卻賣不動。“疫情影響,沒有人來收購,芒果經不起損耗”,2月初,一個團隊帶著原本不想去產地的採購商隊伍,並幫助採購商們建起了網店。三亞的物流條件較好,消費者購買芒果後,24小時可以收到訂單產品。

今年的2月,為“王寶們”、“王大姐們”解憂的企業有共通的屬性—“電商”。天貓通過直播帶貨,在6天內為丹東賣出了90萬斤的草莓;蘇寧易購藉助自營物流在6小時內將蘆蒿從田間送至倉店;京東給三亞芒農帶去了收購商,還讓消費者在一天內吃上直郵到家的芒果。

战疫·绸缪稳增长|春收滞销到“脱销”农产品电商与时间赛跑

訂單翻倍

農產品上行提速

從五六年前起,國內的主流電商平臺逐漸展開農村電商的網絡。今年的一場疫情,也為農產品上行助力。正如三亞的芒果,更多銷售三亞芒果的網店在京東商城上線,京東商城將給予網店流量的傾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本地採購商之前並未接觸電商銷售,當下卻也嚐到了互聯網紅利。

觸網的群體不止是採購商,還有量級更大的農民。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蘇寧品購在疫情期間對農產品銷售提供流量支持。平臺面向全品類商家開放,免費使用。對於未入駐拼購平臺的農戶,設立極速審核綠色通道,6小時內完成,實現農戶的極速入駐。

此外,對不瞭解運營網店的農戶,蘇寧拼購提供入駐指導,開通滯銷農產品綠色通道。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天以來,入駐平臺的新商家有1842家,審核通過的商家有1700家。蘇寧全渠道的助農會場上線以來共銷售300萬單相關商品,幫助農戶創收1億元。

與此同時,較早觸網的農戶也在疫情期間給出“低損耗”的信息。草莓農戶王大姐表示,“今年的特殊情況下,我有電商渠道銷售,損失相對少一些,有些農戶一直依賴傳統的銷售渠道,不重視發展電商,他們損失會更多”。

近日,拼多多發佈數據顯示,1月與2月,拼多多的農產品訂單出現了小高峰。自1月以來,拼多多的食品生鮮需求持續旺盛。以蘋果、臍橙、草莓、櫻桃、獼猴桃為代表的水果,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120%,米麵糧油、肉禽蛋類和新鮮蔬菜的訂單量,則均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40%。

流量引導農戶

從“輸血”到“造血”

在一位電商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幫助產地打通物流,還是引導採購商線上銷售,電商企業的助農抗疫更多是將已有的成功模式加速在農村市場落地。這期間,電商企業也對網店“新人”予以流量等各項資源支持。

在他看來,目前,電商的助農尚處於輸血階段,接下來應該幫助實現“造血”。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在消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電商助農作為一種新型的扶貧模式,不再只是為農村地區、貧困人群捐財捐物,而是通過為當前農產品提供穩定、可靠、優質的銷售出口,甚至將成熟的扶貧理念和成熟的經營思路留在當地。電商在農村地區農產品銷售領域的介入不斷加深,突破了傳統農產品有形市場的地域限制,拓展了農產品的市場範圍。不過,讓農村市場順利地搭上電商快車,絕不是簡單地搭搭橋、牽牽線,教會農民開網店這麼簡單。電商企業應該嘗試通過自身的資金資源和影響力優勢幫助貧困地區開展全方位的產業脫貧,走向電商助農的更高階段。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認為,從當前電商在縣域、農村地區的佈局來看,電商幫農仍有較大的進步發展空間。農產品上行主要是涉及到物流的問題,從現在的發展情況看,農村物流已有相當的基礎。農產品的毛利空間較大,這也決定了這一品類通過電商上行的可行性。

有專家人士分析表示,受限於農產品自身的特點,農產品冷鏈物流環節多、成本高、保鮮不容易、標準普遍缺失,以及電商在農業領域滲透率低等因素影響,農產品電商上行之路還在初始階段。未來新電商若能成功觸碰農產品上游的生產端,同時通過完善冷鏈物流,整合農業加工企業來延長產業鏈,將會獲得巨大紅利。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