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宅經濟|疫情防控升級 生鮮電商迎“大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升級,深圳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很多市民把買菜的任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深夜上網預約次日配送,或是大早上用鬧鐘叫醒自己用手機下單買菜,成為一些市民的“日常”。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各大生鮮電商用採用大量備貨、分時段下單、共享員工等手段來應對特殊時期爆滿的訂單。業內人士稱,疫情是對生鮮電商的一次“檢驗”,促使平臺進一步完善商品、供貨渠道、配送、服務等諸多環節。

“鮮貨”緊俏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盒馬鮮生門店

近兩週以來,各生鮮電商的銷量仍在繼續增長。盒馬鮮生廣東市場部總監羅芸向記者表示,隨著全國陸續復工,返深人員增加,線上訂單以天為單位增長。從品類看,新鮮蔬菜和肉類最為走俏。羅芸稱,有消費者一次會預備兩三天的量,下單金額增加了不少。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美團買菜

京東到家的數據也體現了同樣的趨勢,除夕至正月初九,深圳蔬菜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約340%,豬肉增710%。美團買菜則稱,深圳日均銷售量對比節前漲幅超過100%,蔬菜、水果、肉禽蛋、糧油副食、海鮮水產日均銷量佔比超過70%,其中,蔬菜銷量增長最為迅速。

為了保證供應,各平臺也加大備貨量滿足訂單。羅芸稱,目前較多采取向基地直採的方式,提前鎖定貨品,同時增加冷凍肉類庫存。每天店內補貨兩三次,保證貨架是滿的。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叮咚買菜的供應商基地

叮咚買菜深圳事業部總經理丁懿告訴記者,除夕至初六一共7天,平臺上供應蔬菜1000噸,肉類439噸,蛋類350噸。針對用戶同樣商品一次買多份的,以及對簡易烹製的食材有需求,還增加了大包裝的商品,以及半成品菜、快手菜和速凍食品。

大數據幫忙

為應對居高不下的線上訂單,各大平臺採取緊急調配人力、取消休假、與其他企業臨時“共享員工”等應對策略。不過,除了配送,分揀、打包等方面也都存在人手不夠的情況。

記者採訪時發現,目前一些平臺網上下單仍需卡點預約。“當天0點和8點左右線上可以下單,不過12點運力就基本上滿了”,羅芸說。據瞭解,目前盒馬線上服務能力已經恢復到了春節前的80%。廣深區域的人員缺口有800人左右,除了配送,還集中在內倉崗位。美團買菜方面也透露,除了配送,服務站的分揀、打包人員較為緊缺。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叮咚買菜的員工正在送貨

為解決這一問題,叮咚買菜根據後臺訂單調整了分配模式。丁懿說,平常最快可以29分鐘送達,配送員接到幾單後就會配送。特殊時期,則改用集約化配送方式。比如汽車送貨,一次性可送100單左右,在小區門口分揀。疫情之前,一個配送員一天可以送七八十單,目前可以提高一倍。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京東到家通過智能訂單分發系統提高配送速度

為了保證配送速度,大數據也在發揮作用。京東到家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達達快送大數據平臺“蒼穹”為平臺智能訂單分發系統和運力供需調控系統提供了支撐。通過智能訂單分發系統和運力供需調控系統的協同調度,騎士的接單和配送等流程中平均用時降低了20%,平臺整體的平均人效提升了30%以上。

“不確定”如何變“確定”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圖:盒馬鮮生門店

受創業、投資、巨頭的影響,生鮮電商近幾年的滲透率快速增長。此次疫情使得消費者網上買菜的習慣進一步成熟。微信小程序最新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 ,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任莫岱青稱,疫情是對生鮮電商的一次“檢驗”,促使平臺完善商品、供貨渠道、配送、服務等諸多環節。

丁懿連用幾個“不確定”來描述疫情中的種種困難。“需求、人手、供應、物流、天氣等等都是不確定的”,如何把“不確定”變“確定”?“如果消費者覺得你賣的菜品質夠好,豐富度較好,送達時間能保證,這些都做到‘確定’,才能培養出忠誠度”,他說。

京東到家方面則稱,在物流環節,人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用大數據解決分單和配送才能提效,未來全程智能自動化訂單管理會進一步加強。比如通過大數據,自動匹配並拋單至最適合的騎手;對積壓訂單進行自動輪詢重派,實時匹配訂單週圍的可用運力,提升接單效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黎代雲認為,疫情對線下實體商業有巨大影響,面對面消費短期內都很難進行,像”線上平臺+線下前置倉”模式會加大爆單。各零售商家也要做好準備,接下來第一、二季度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及時調整經營模式至關重要。

战疫宅经济|疫情防控升级 生鲜电商迎“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