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催化劑可連續運行一個月以上,將溫室氣體轉化為燃料和氫氣

新催化劑可連續運行一個月以上,將溫室氣體轉化為燃料和氫氣

最新開發的催化劑,可將溫室氣體再循環為可用於燃料、氫氣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成分。圖片: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KAIST)

科學家們已經通過開發一種持久、經濟的催化劑,朝著循環碳經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催化劑將溫室氣體再循環為可用於燃料、氫氣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成分。研究人員稱,在逆轉全球變暖的努力中,這一結果可能是革命性的。該研究於2月1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可以轉換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長期有效催化劑。” 論文作者卡弗·T·亞武茲(Cafer T. Yavuz)說,他是及在KAIST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副教授。

該催化劑由廉價且豐富的鎳、鎂和鉬製成,可引發並加快將二氧化碳和甲烷轉化為氫氣的反應速率。催化劑在每小時每單位質量催化劑60升的反應性氣流下以超過60升的速度連續運行850小時以上,沒有發現焦化現象。

這種轉換稱為“乾重整”,處理諸如二氧化碳之類的有害氣體以產生更多有用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以精煉用於燃料、塑料甚至藥物。這是一個有效的過程,但是以前需要稀有且昂貴的金屬(例如鉑和銠)來引發短暫而且低效的化學反應。

其他研究人員此前曾提出將鎳作為一種更經濟的解決方案,但會生成碳副產物,並且表面納米粒子會在便宜的金屬上結合在一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催化劑的組成和幾何形狀,並使其變得無用。

亞武茲說:“困難在於缺乏對龐大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的控制,因為任何精煉方法也會改變催化劑本身的性質。”

研究人員在還原環境下,在單晶氧化鎂的存在下,生產了鎳鉬納米粒子。當成分在反應氣體下加熱時,納米粒子在原始晶體表面移動,尋找錨點。所得的活化催化劑密封了其自身的高能活性位點,並永久固定了納米顆粒的位置,這意味著鎳基催化劑將不會積碳,而且表面粒子也不會彼此結合。

KAIST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的研究生,第一作者宋永東(Youngdong Song)說:“我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瞭解其基本機理。當我們詳細研究了所有化學事件,我們被驚呆了。”

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單晶邊緣的催化劑納米催化劑(NOSCE)。氧化鎂納米粉來自精細結構形式的氧化鎂,其中分子連續結合到邊緣。表面沒有斷裂或缺陷,可進行均勻且可預測的反應。

亞武茲說:“我們的研究解決了催化劑行業面臨的許多挑戰。我們相信,NOSCE機制將改善其他低效的催化反應,並進一步節省溫室氣體的排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