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

□ 山東社會科學院課題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首先必須正確理解、科學把握防疫情和抓經濟之間的關係。對此,我們應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全局,實事求是,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堅決防止一邊倒、片面化和極端化,練好防疫情和抓生產的平衡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從性質上看,高質量發展是山東立足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特徵、新矛盾,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而推進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則是一項具有遭遇性質和階段任務特徵的阻擊戰。我們絕不能以具體戰術目標損害整體戰略目標,只顧嚴防死守而忽略發展大局;也不能只顧經濟生產而對疫情防控產生絲毫鬆懈麻痺心理。從群眾訴求看,要健康也要發展,一個也不能少。從個體性看,生命健康是“1”,其他都是“N”,防疫情是生命健康權層面的首位訴求表達,底線必須守住;從社會性看,發展是源頭活水,經濟社會發展能保障疫情防控的各類要素資源所需,能衝散撫愈疫情帶來的衝擊影響,抓生產是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的內在需要,發展本身即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防控。

當前形勢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應具體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

杜絕“一刀切”,實施精準防控。當前山東疫情防控總體穩定,已經從初期的全面封堵模式進入精準治理模式,應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摒棄封路、封城、封村、封廠的“一刀切”做法,實施差異化、分類分級治理,分域、分業、分企施策,在切實做好安全防護、嚴防外來輸入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復工復產,加大用工、用能、資金、原材料、物流等要素支撐保障力度,破堵為疏,將疫情防控的緊急戰時機制向常態化治理框架轉換。

有效需求可以短期延後留存,但居民收入來源和生產參與不能中斷。疫情防控對供給和需求均有衝擊,但影響的路徑和效應存在差異,基本格局是短期內需求被抑制和推遲,供給一度被壓制和阻斷。被延緩的需求可以後續釋放,但被阻斷的供給會直接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庫存空間和供貨能力,一旦庫存持續空檔,將嚴重衝擊嚴絲合縫的工業體系的自洽性,甚或導致供應鏈斷裂及製造業停擺。因此,有效需求可以短期延後留存,但供給體系的生產能力和庫存儲備不能停滯;消費需求和慾望可以暫時收斂從簡,但居民收入來源和生產參與不能中斷;市場對經濟的預期可以適當調整,但企業對沖剛性成本的復工復產訴求不能忽視;供給側運轉的步伐可以緩行加速,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不能偏離。

以製造業為主陣地,以服務業為主戰場。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應以製造業為主陣地,加碼生產保供給,高質高效促發展,確保山東在整體供給體系中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應以服務業為主戰場,擴大內需穩增長,增加就業惠民生。應推動經濟運行儘快復歸活力,以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嫁接傳統產業,千方百計激活存量,注重發揮“十強”產業引領示範作用,大力引導鼓勵智慧產業、數字經濟、遠程在線業態發展,推陳出新擴展增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活力充分迸發。

在確保防護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提升復工復產質量和效率。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經濟運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聯動協作關係,法治化誠信互動將推動經濟加碼復力,過激性管制干預則將滯緩經濟回暖。尤其在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若採取傳統一對一的審批式複核,將極大增加企業運行成本,人為延緩企業復工復產時間。對此應採取有效辦法,在確保企業防護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提升企業復工復產質量和效率。

有扶有控、壓懶保為。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各地勇於擔當作為,在防疫情、抓生產、促發展等方面創新舉措頻出,如濱州濱城區網格化防疫佈局、威海高新區全產業鏈精準招商、日照嵐山經濟開發區跨境飛地項目推進、省商務廳開通雲平臺線上“雲招商”等,種種務實做法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時,一些地方也存在辦法不多、措施不實、畸輕畸重、過猶不及等錯誤做法。對此應確立特殊時期的激勵約束機制,做到有扶有控、壓懶保為,這是當前統籌防疫情和促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

疫情會造成短期衝擊,但總體影響可控,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不會減,全年放權讓利改革的力度會更大,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

總體來看,此次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具有區域差異性、行業企業異質性、時效不確定性等特徵,具體表現在對湖北等重災區的影響要大於其他地區,對餐飲、旅遊、物流、交通、娛樂、家政等傳統服務業的影響大於其他行業,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外貿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要大於其他類型企業,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大於中長期影響。

就我省而言,經濟運行在短期內會受到一定衝擊,特別是去年一季度服務業基數和增速較高,今年同期則處於防疫緩速狀態,預測一季度指標下行壓力較大,但隨著後續復工復產的加碼回力,總體看影響可控,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不會減,全年放權讓利改革的力度會更大,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不會變。

從產業結構看,山東作為製造業大省和農業大省,經濟發展的韌勁和迴旋餘地較大。與其他省份相比,山東製造業體系完整、門類齊全,高端先進製造優勢突出,細分行業多處於產業價值鏈的中上游,受疫情直接衝擊面小;農業資源稟賦優良,農產品種類豐富,產業自我調整能力強,在全國供給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這從山東馳援湖北的品目豐富的各類防疫設備、醫療用品、工業產品、農產品清單中可見一斑。可以預見的是,全年與防疫相關的藥品食品、醫療器械、工業用品及上下游行業訂單和生產,將處於擴張飽和狀態。另一方面,本次疫情在對傳統服務業形成衝擊的同時,也催生了無人售貨、自提貨等新興服務業態,疫情防控將加快5G通信、AR/VR、無人機、機器人、雲遊戲等新技術應用,以及跨境電商、遠程辦公、線上服務、靈活用工等新商業模式的興起,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生產生活智能化、線上化、虛擬化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疫情衝擊形成對沖效應。

從需求結構看,山東作為投資大省和人口大省,經濟調控的彈性和施力空間較大。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彰,加上當前疫情衝擊的疊加影響,短期內外貿訂單和外商直接投資的下行壓力較大。但另一方面,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序推進,一大批頗具投資規模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儲備成為經濟穩健增長的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已經儲備三批優選項目,範圍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海洋、高端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遊、雙創平臺、現代物流等“十強”產業,將成為下一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隨著經濟活動的活力復歸,疫情防控期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得到逐步釋放,消費潛力的挖掘和新興消費領域的興起將成為拉動內需增長的基礎引擎。

從應對策略看,山東第一時間出臺了意見方案,政策“排憂解難”的及時性和精準性非常強。如山東立足疫情防控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現實影響,於2月2日率先出臺了《關於認真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費政策的通知》,於4日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發展的若干意見》,隨後又出臺積極應對疫情做好外經貿工作16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各市也陸續出臺貫徹意見和具體實施方案,給企業吃下政策“定心丸”。各項應對方案瞄準中小企業復產後面臨的資金鍊緊、稅費負擔重、運營成本高、穩崗壓力大等迫切難題,架起共渡時艱“同心橋”,綜合施力幫助企業渡關解難:通過降低利率費率、減免逾期利息、調整還款期限和方式、實施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等綜合方案,強化財政金融支持;通過減免地方稅費、延緩稅款期限、緩繳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房租、用能、物流、合同履行等成本,降低企業稅費及運營負擔;通過優惠引導、強化補貼、優化服務等,加大企業穩崗支持力度。

用調控的辦法穩態勢,用平衡的思路促發展,用先進的產業塑優勢,用完善的制度立根基,用託底的保障築底線,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接下來,我們應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調控的辦法穩態勢,用平衡的思路促發展,用先進的產業塑優勢,用完善的制度立根基,用託底的保障築底線,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群策群力,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堅持就業優先,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全力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重點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難題,推動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發揮其穩就業、穩經濟、穩預期的主力軍作用;以大學生、農民工群體為重點,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精準化服務,以創業帶動就業,設立更多公益性崗位,最大限度減少“供需錯配”;發揮大企業和國有企業“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拓鏈、強鏈、補鏈,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研發設計、系統集成、關鍵零部件製造等主業做優做強;支持外貿企業抓緊復工生產,加大貿易融資支持、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加強貿易救濟處置服務、支持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深耕細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實保障好疫情期間的物資供應,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實際困難;以疫情防控為契機,著力改善農村供水、汙水處理、垃圾處理條件,強化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以產業和項目為支撐,穩步推動農村承包土地規模化流轉,創新利益分配聯結機制,高質量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工人,使農民、村集體從權益流轉、土地用途變更中獲得更多利益;完善農村教育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老年人生活水平。

多點發力,助力產業提質增效、企業創新發展。儘快出臺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的意見,引進打造一批梯次遞進、成長有序、生態良好的企業集群,讓產業上下游銜接更加緊密、產業鏈佈局更加完整,形成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技術集成、服務集中的產業生態體系。依託山東製造優勢,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一步發展壯大,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大力支持以智能化、線上化、個性化為特徵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靈活用工、跨境電商等新行業發展;培育挖掘以網絡化為載體的政務、商務、教育、遊戲、娛樂等新興消費增長點,加快釋放有效需求潛力;佈局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集群、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發揮大項目的乘數擴散效應,加快推進在建項目落地,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多措並舉開創“雙招雙引”工作新格局。破除利益藩籬,完善制度標準,健全乾事創業容錯免責制度體系,引導鼓勵各級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擔當創新作為。

系統集成,“聚金匯銀”推動政策落地生根。當前的應急政策,主要是針對疫情衝擊的短期因應方案,對市場尤其是中小企業具有重要的“輸血”作用,但著眼長遠,還應立足企業訴求,聚焦減稅降費、財政補貼、土地、融資、環保、安全生產等領域,瞄準企業融資擔保、資產確權、技術改造、手續辦理等政策堵點,整合集成為高含金量、低受益成本、落地性強的系統性政策體系。應持續推進工業企業“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行動,培育一批財務規範、內控科學的現代化企業集群,提升企業對政策的承接能力和良性互動能力。同時,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外貿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為重點,加大平臺對接和穩崗安置疏通力度,構築經濟運行安全防線。

(執筆:袁紅英 張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