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民國時期,思想的激盪與社會的變遷造就了不少性格獨特的文人墨客

,錢鍾書就是其中頗具趣味的一位,他的愛情,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性格都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錢鍾書在學術上有著“文化崑崙”的美譽,他所著的著名長篇小說《圍城》,更是被譽為“新儒林外史”,而其中一句“困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更是讓許多在婚姻、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感到醍醐灌頂。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但是現實中錢鍾書卻心甘情願地和楊絳一起生活在“圍城”之中,共度風雨。

“鍾書”

錢鍾書出生於江蘇無錫的望族錢家,因伯父無子,所以被過繼給了伯父,起先伯父為他取名為“仰先”,取“仰慕先哲”之意。然而在抓周時,錢鍾書抓了一本書,所以父親為他正式取名為“鍾書”,錢鍾書一生愛書如命,正是應了名字的“鍾愛讀書”之意。

錢鍾書幼時受到的是傳統的經史教育,中學則在蘇州桃塢中學接受西式的教育,豐富的教育經歷,為他後來學貫中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29年清華大學錄取了一名與眾不同的學生,一名數學只考了15分,國文卻出類拔萃,英文更是取得了滿分的“奇才”,當時的清華校長羅家倫親自閱卷,留下了這名叫做錢鍾書的學生。

錢鍾書在清華就讀期間,立志要讀遍清華的圖書館,英文書和中文書輪著讀,別人是一本一本地借,他是一堆一堆地借,

過目不忘的他很快就創下了清華讀書第一、發表文章第一的記錄

即使之後到牛津大學留學,也依然保留著這種習慣。有一次他去外國演講,在演講上他旁徵博引,運用了大量的外國的典故和古語。演講完畢後,一個頗有名望且自視甚高的外國學者立馬錶示對錢學森敬佩的五體投地,他覺得他懂的錢鍾書都懂,而錢鍾書懂的他卻不懂。可見錢鍾書閱讀之廣泛,理解之深刻。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而龐大的閱讀量讓錢鍾書變成了一個行走的百科全書,比如晚清“三大詩人”之一的陳衍一直對錢鍾書頗為讚賞。

有一次陳衍問錢鍾書知不知道清末詩人王運“儀表亦惡”,錢鍾書回答“應該是個矮子”,並告訴陳衍王運去世的時候,上海有報紙稱他“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連一份報紙上的內容都記得如此清晰,令陳衍嘖嘖稱歎。

而在黃永玉遍尋“鳳凰涅槃”的考據而不得時,錢鍾書立馬就讓其從簡明不列顛全書中找。博覽群書的錢鍾書知識豐富,記憶力超群。也不怪他有狂的底氣,敢說出:“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當錢某人的導師。”這種話了。

天作之合

錢家是無錫當地的名門望族,也是一箇舊式的封建家庭,特別是在婚姻上,錢鍾書的兩個弟弟娶妻都是父母包辦的。錢鍾書在清華讀書時也一直有謠言說他早已訂婚,但錢鍾書一直對於這些謠言充耳不聞,與其讓他去一個個解釋,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多看兩本書。

1932年三月,草長鶯飛之時,剛入學的楊絳約見了一個朋友,而這個朋友正是錢鍾書的表弟。錢鍾書奉表弟之命在古月堂前等待楊絳,穿著一身長褂,戴著一副眼鏡,穿著一雙毛底布鞋,這通身的“老土”和周圍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們一比真是格格不入。

但是在楊絳眼中卻覺得他真實而可愛,原來楊絳也是一個書痴,所以一直很關注這個清華“讀書第一”的名人。至於錢鍾書更是對楊絳一見鍾情,他後來還寫了一首詩回憶對楊絳的第一印象:“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真可謂是眼前一亮。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輾轉反側的錢鍾書很快就向楊絳提出邀請,兩人第二次見面是在清華的文化交流中心。“我沒有訂婚”一見面,錢鍾書就迫不及待的說。而當時追求者眾多,甚至有“七十二煞”之稱的楊絳也立馬回應:“我也沒有男朋友。”就這樣,兩個人迅速陷入了熱戀,並在1935年結成連理。

民國時期的許多文人都有不少纏綿悱惻的戀愛故事,糾纏、分離、藕斷絲連……這些故事大都複雜且難以圓滿。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卻是難得的純粹與圓滿,兩個人在智力、愛好、見識、家庭環境上頗為相似,就像錢鍾書所說的那樣,楊絳是“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最好的愛情就是能夠包容彼此的缺點,錢鍾書雖然在治學上天賦異稟,但是在生活上卻是個“巨嬰”,什麼都能搞得一團糟,但是楊絳總是包容他,照顧他,幫他收拾爛攤子。

當楊絳讀到“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錢鍾書立馬回答:“我也一樣。”

雖然錢鍾書在生活上一竅不通,但是卻堅持為楊絳做了幾十年的早飯,只因為在他第一次下廚做早飯時,楊絳快樂地說了一句:“這是我吃過最美味的早飯。”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特殊時期,當楊絳被隔壁鄰居無理毆打時,六十多歲的錢鍾書拿著木板就衝了上去,據楊先生回憶,幸虧當時她攔了一下,否則砸在那人頭上後果不堪設想。

楊絳生完阿圓後,錢鍾書就和妻子商量不再生了,一方面怕弟弟妹妹分享了阿圓的愛,另一方面也是害怕楊絳再受生產之苦,這在那個年代是極為難得的。他們的愛情起源於一剎的萌動,約定了一生的相伴,綿延一世的細水長流。

“默存”

1941年錢鍾書和楊絳被困與上海,在楊絳的鼓勵和支持下,錢鍾書開始著手編寫《圍城》

《圍城》一書以幽默辛辣的筆觸描繪了那個年代上層知識分子的故事,除了文學性、藝術性,最吸引人的還有錢鍾書的“毒舌”

比如他在書中論醜:“方鴻漸發現西洋人醜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醜得像造物者偷工減料的結果,潦草塞責的醜;西洋人像造物者惡意的表現,存心跟臉上五官開玩笑,所以醜得有計劃,有作用。”除此之外,書上還有大段漫畫式的人物形象描寫,諷刺辛辣幽默,讓讀者大笑之餘陷入沉思。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錢鍾書字默存,這是父親給他取的,為什麼要“默”呢?因為小的時候,錢鍾書的伯父非常疼愛他,不加約束,再加上他本性自然,所以經常想到什麼說什麼,讓家人非常頭痛,於是父親就給他取字“默存”,希望他少說話,不要亂說話,但顯然沒什麼作用。

錢鍾書非常狂妄而驕傲,很少有他看的上的文人,就算對於他稍微看的上的魯迅,剛誇上一句“文章寫得不錯”,話頭一轉卻又要來一句“但他寫不了長篇”。因為自家的貓和林徽因家的貓打架,更是與其結怨,在《貓》一書中影射諷刺林徽因割雙眼皮,喜歡搞曖昧。

最絕的是,錢鍾書不僅僅對外人毒舌,就連對自己的女兒也一樣,他經常編順口溜來逗女兒。如果說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夠逃脫他的毒舌,那就只有楊絳了。錢鍾書不僅不對楊絳“毒舌”,反而很喜歡誇讚他,就連友人都笑他是有“譽妻癖”

錢鍾書心性宛若孩童,不屑於虛與委蛇,加上他博覽群書,洞悉人生百態,所以他的“大實話”在一般人聽起來確是無比犀利,“毒舌”卻不自知,不愧為“民國第一毒舌”

1997年,錢鍾書和楊絳的獨女錢瑗因病去世,次年,錢鍾書也留下楊絳一人撒手人寰。在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以90歲的高齡,耐心地蒐集整理了他的手稿。

錢鍾書:學術集大成者,生活中最毒舌的人,家庭最深情丈夫

這一生楊絳和錢鍾書於國,為國家的文化事業、翻譯事業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於家,彼此扶持,相攜一生,留下了亙古流傳的愛情佳話。

友人說錢鍾書的成功離不開楊絳,因為有了楊絳以後,可以照顧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錢鍾書自此別無所求,他可以專心治學,而不必為外物所擾,保持內心的純真與寧靜。

錢氏夫婦一生淡泊名利,在“圍城”之中,過著仿若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保持著最單純的生活和心境。而正是這種對學術的單純,能夠讓他們不受外界紛擾所累,專心沉浸於愛與創作中,他們足夠淡泊,因為他們的內心已足夠充實。

就像楊絳所說的那樣:“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有所求,就必有所累,專心致志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現實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卻屈指可數,只有真正戰勝慾望,不懼困苦,不受誘惑,可能才能真正的像錢老先生一樣,在生活的圍牆裡找到人生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