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讓“直過民族”過上好日子

來到元謀縣易地扶貧搬遷甘塘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米黃色、錯落有致的民居,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兩旁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學校、衛生室、文化室、運動場、集中建蓋的畜圈、自來水等公共服務設施應有盡有。

近年來,元謀縣為徹底阻斷貧困地區的代際傳遞,不斷改革創新扶貧模式,將“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姜驛鄉505戶1833人“直過民族”傈僳族,從姜驛鄉搬遷到離縣城5公里的易地扶貧搬遷甘塘安置點,實行統一選址、統一規劃、統一建房、統一外觀的標準,集中安置。並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施項目工程,按照人均分配30平方米以內的宅基地和25平方米以內的建房面積標準全力推進新民居建設。為確保移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人均分配1畝耕地,並引導群眾採取流轉與自主經營相結合方式,將1畝耕地中0.3畝留作自己種糧種菜自主經營,0.7畝按照每畝每年1500元的租金流轉給企業或種植大戶規模化經營。

走進F組團畫匠村委會三家村楊成東的新家,電視機、洗衣機、冰箱、電磁爐、沙發等家用電器和新式傢俱一應俱全。而3年前,楊成東家住的還是簡易的土坯房,喝的是用塑料管從山箐裡引來的山箐水,每年春節後,水源還會枯竭、斷流,全村人用水就只能用牲畜或摩托車到5公里外去運水。由於乾旱缺水,土地貧瘠,楊成東夫妻倆一年忙到頭,靠種3畝包穀,收入僅2500多元。

2018年搬遷到甘塘安置點後,夫妻倆積極參加鄉里舉辦的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學習,併到附近企業或果蔬種植基地打工,增加收入。楊成東信心滿滿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你們,現在條件好了,我們夫妻可以去附近果蔬種植基地打工,老闆每人每月付給我們2400元,還供吃。去年一年,我們兩口子掙了2萬多元錢呢!”(張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