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主編:李沛隆726。副主編:海德拉。文章隸屬於歐羅巴上的公牛,未經批准不得轉載。

二戰時期的德國經濟具有令人詫異的生命力,即便是在軍力立漸不支的1944年,希特勒依然還能在阿登地區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突擊戰,這足見當時德國經濟極為堅韌的特性,不過生產奇蹟的背後,是無數被迫在集中營高負荷的奴工,以及為戰爭機器運轉而敲骨吸髓般經濟掠奪的黨衛軍組織。

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在1939年6月,時任黨衛軍副指揮(SS-Obergruppenführer)的奧斯瓦爾德·波爾(Oswald Pohl)被授命同經濟部長瓦爾特·馮克一起工作,為德國的戰爭資金進行秘密籌備。不過負責掌管黨衛軍所有建設和預算的奧斯瓦爾德,和瓦爾特共事絕非偶然,在納粹實施了針對猶太人的“最終方案”後,大量的婚戒、黃金飾品、金假牙都遺留在了集中營內的處刑室裡。

為了將他們轉化為可用的戰爭資源,黨衛軍秘密將它們押送至德國帝國銀行內,隨後交由瓦爾特進行處理,當掉成為資金或者變成銀行保險庫內的財產。

奧斯瓦爾德的部下在此期間相應開始製作統計表,專門統計每座集中營能如此產出多少資金。而僅僅是從死者身上盤剝獲得的收益,一座集中營在九個月內就足足可賺1630枚帝國馬克(這還扣除了食物和衣物成本)。

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黨衛軍的積極作用給了納粹黨魁們不小的啟發,於是之後的戰爭時期,黨衛軍繼續成為了納粹戰爭熔爐的可怕監工。在希姆萊的黨衛軍接手德國工業部門後,集中營開始組織奴工為工業生產進行高強度勞動。

1942年3月13日,各個集中營開始集中審查奴工的勞動情況,而同一年裡,集中營的主要職能也開始轉向組織奴工進行生產,“猶太人必須勞動”的口號也被帶進了各個納粹佔領地區,包括突尼斯、明斯克和烏克蘭等地。奧斯瓦爾德·波爾也曾在自己的備忘錄裡寫道:“黨衛軍的工業部門需要將對猶太人的處罰轉變成生產化的高強勞動,為第三帝國的全方位發展給予支持……”。

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正是基於這一思想,將猶太人“通過勞動消滅”成為了當時盛行的一大口號,黨衛軍監工也通過十分殘酷的鞭策和毆打來壓榨每個奴工的體力。逼迫奴工勞動至死,也基本成為了黨衛軍產業部門的主要工作,哪怕實際上對經濟於事無補,黨衛軍也會逼迫奴工“為勞動而勞動”,這也無疑是納粹“反猶主義”和支援軍事工業的實用主義的雙重結合。

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代表的波蘭集中營被更多用來生產補給品,但是隨著需求的飛快增長,集中營也面臨擴張過快後的管理困境。隨著二戰德國在初期的迅速勝利,野心膨脹的希特勒開始萌生了建設“日耳曼尼亞”的春秋大夢,希姆萊也為此迎合元首,提出加快黨衛軍自身的改組和擴張。

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奧斯瓦爾德·波爾的黨衛軍部門也藉此得以擴大力量,相對應的廣大東部地區集中營也被劃設成了“德國東部補給生產區”,相關管理者也都由黨衛軍成員擔任。

除了服務國家軍事部門,集中營也會為一些德國私人企業工作,包括生產飛機引擎的亨克爾公司、化工行業巨頭IG法本公司(IG Farben)、電機企業西門子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實際也與德國重要的戰備生產有著各種聯繫,而為了支撐起這麼大的工程,集中營奴工人數從1939年的21400人增加到1944年的524286人。

戰爭熔爐的惡魔監工—迫害奴工的黨衛軍經濟與行政部門

秘密軍事設施也有大量集中營奴工參與建設,比如施佩爾十分熱衷的地下V2火箭發射場,山脈中藏匿的德國導彈發射場實際都有奧斯瓦爾德組織奴工進行工作。不過施佩爾依然並不欣賞黨衛軍的表現,在他平步青雲,把穩軍備部長的位置後,解散了奧斯瓦爾德的黨衛軍部門,將集中營勞動的具體事宜改由各地部門接手。

這些舉措也許並不像是施佩爾對集中營勞工的同情,而更多是出於在納粹高層爭奪經濟管轄權的政治鬥爭,不過死在集中營的無數生命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實了。直到1944年,依然有25萬奴工為納粹做著非人的高強勞動,另有17萬人在地下工廠進行勞動,以及有15000奴工死在了盟軍的轟炸當中。

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可怕罪行都在1947年的紐倫堡審判文件中寫明,併成為了對希姆萊定刑的重要罪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