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責任扛在肩上!咸寧堅決打好農村疫情防控阻擊戰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點,也是薄弱環節。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地域廣、人口多,疫情防控壓力大。

大疫當前,怎樣加強農村疫情防控工作?怎樣守護好農民朋友的健康安全?

市委市政府廣泛動員農村基層幹部群眾,積極投身農村防疫一線,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奉獻寫在大地上,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守土有責,強化防控意識

“要落實最嚴措施,按照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要求,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1月22日下午,市委書記孟祥偉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全域防疫,不留空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防疫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和市防控指揮部會商會等重大會議,市指揮部發布的有關通告和有關決定,農村防疫工作都是重點內容。

春節返鄉人員多,農村防疫隱患多,孟祥偉放心不下。1月28日,他輕車簡從,不打招呼,深入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壁市官塘驛鎮等地暗訪。

不查不知道,一訪嚇一跳:有的武漢打工返鄉人員不戴口罩,和家人圍坐在一起打撲克。村民四處串門,聚集在一起打麻將;國道卡點管理鬆懈,形如虛設;鄉鎮衛生院管理不規範、防控措施不到位……

問題非常嚴重。防疫責任重如泰山,如果不加強防範,後果不堪設想!

1月31日,市防控指揮部發出通知,以“九嚴”要求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

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鄉(鎮)村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承擔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責任,層層壓實責任。

市指揮部發布通告,全市所有村、組(自然灣)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嚴控,特殊情況由管理人員做好登記備案。

農村地毯式摸排武漢返回人員、有武漢旅行史人員、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這“三類人員”,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三類人員”嚴格隔離;嚴控各類聚集性活動;嚴打村民聚眾打牌賭博……

市委市政府一聲令下,全市所有扶貧工作隊變身防疫工作隊,2月2日起奔赴各地,駐村協助防控工作,當好防控指揮員、知識宣講員、排查管控組織員、一線戰鬥員。

力量下沉到村組,責任壓實到每一個人。一張嚴密的疫情防控網絡在全市廣大農村建立起來。


守土擔責,細化防控措施

疫情兇猛,防控措施必須嚴密,打一場全民防疫戰爭。

新冠肺炎是新病毒,廣大農民知之甚少,普遍防範意識不強,必須加強宣傳。

“今天你們在牌桌上爭麻將,明天你們可能到醫院裡爭床位;今年正月你到別人家串門,明年正月別人到你家上墳。”

“我們這裡沒有火神山, 沒有雷神山,也沒有鍾南山,只有抬上山!”

這段時間,在全市各地鄉村都可能看到或聽到各式各樣的防疫宣傳語。這些帶著泥土味的宣傳語,教育了廣大村民,非常實用。


“土”辦法接地氣,新科技也大顯身手。咸安區桂花鎮盤源村調用無人機,在村裡四處盤旋,反覆宣傳防控知識。村裡還建立微信群,錄製、轉載各類防疫抖音短視頻,在村裡廣為流傳。

必須發動群眾,聯防聯控。春節期間,全市各地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們奔走在鄉村,挨家挨戶走訪排查,耐心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進行全覆蓋排查摸底、登記,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各地嚴格隔離“三類人員”,落實“五個一”“三包一”措施。

崇陽縣白霓鎮金星村早期發現確診病例3人,村民們防控意識弱,喜歡串門打牌,防控難度大。該村實行“十戶聯防”法,約十戶為一組,一組設立一個聯防長,配N個志願者,全村共劃定聯防區48個。每個聯防組建立一個微信群。聯防長和志願者由該村的黨員、大學教授、退伍軍人、企業家、鄉賢、村組幹部等有威望、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擔任。全村敏感地返鄉人員所涉及的95戶、487人,由聯防長組織落實“三包一”,嚴格進行居家隔離觀察,獨居獨食,獨自使用生活用具,並每天上報兩次體溫檢測情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如今村裡疫情已得到遏制。

必須減少人員聚集,切斷傳染源。

全市各個村組全部實行封閉管理,村與村之間留一條應急通道由專人值守外,其他路口一律封閉。每個村確定專人負責全村物資採購,集中統計需求,逐戶送貨上門,最大限度降低居民出行頻次。各個村落的路口迅速設立卡點,進入各組各戶的小道也大多用竹木或車輛隔斷,只留應急車道,沒有特殊情況不得通行。看病、孕產等急需外出的,必須開證明。

各地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春節期間不走親訪友,不參加集會聚餐,嚴防疫情傳播。在崇陽縣銅鐘鄉佛嶺村,進村道路封閉,村民採取敲鑼打鼓的方式喊話,提醒村民不要出門,不要拜年。

各地發佈指令,全面禁止操辦喜宴,喪事一律簡辦,不準請客,不準大範圍聚集。通山縣燕廈鄉春節期間叫停紅白喜事120多起。在該鄉,村裡的電喇叭代替了鞭炮禮花,輔警的巡查摩托代替了往日熱鬧的娶親隊伍。

千斤重擔萬人挑。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全市各級眾志成城,共同築起農村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守土盡責,優化防控保障

民為本。大疫當前,既要嚴防疫情擴散,也要千方百計保障廣大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

農村飲水安全是大事。全市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巡查,加強水源地、取水口、水廠和輸配水管網的安全巡查,嚴防水源遭到汙染。做好水質消毒管理,嚴格規範制水淨水工藝操作,加密水質檢測監測頻次,確保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讓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各地封村封路,給村民生活帶來種種不便,時間越久,問題越多。廣大村幹部、駐村扶貧幹部想方設法幫大家排憂解難。

全市開通防控物資“綠色通道”,全力保證市場供應,穩定物價。廣大農村米、面、糧、油、菜、肉供應總體充足,價格穩定,群眾生活平穩有序。

在嘉魚縣高鐵嶺鎮,鎮幹部多渠道籌集疫情防控物資和群眾生活需求物資,目前累計籌備口罩近20萬個、紅外體溫計60個、防護服850套、84消毒液420餘升。全鎮設置物資代購點17個,保障群眾生活所需的米、面、油等各類生活物資和藥品供應,由群眾通過微信電話點單,由村安排專人配送,確保群眾基本生活。

在崇陽縣高梘鄉義源村,90後村支書張陽志每天下午變身“兼職快遞員”,往返鄉鎮為村民採購日常物資。村幹部再將所購物資在村委會分門別類,逐一分裝為小袋並貼上價格標籤,由村幹部逐一登門發放到戶。短短半個月,村支部幫500多戶村民採購了大米400包、食用油80桶、蔬菜30箱、雞蛋16箱……

封路、封村,擋不住扶貧幹部為村民服務的腳步。

市住建局副局長趙敏駐崇陽縣港口鄉小沙坪村任第一書記。為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趙敏與村組幹部組建“紅色暖心隊”,推出愛心代買服務。村裡通過微信、電話、檢測站登記等方式收集村民採購需求,“紅色暖心隊”集中採購後分發到村民手中。隔離人員、年老體弱、失獨家庭等弱勢群體,提供直接上門服務,以減少疫病風險。

嘉魚縣渡普鎮蒲圻湖村是傳統的蔬菜種植基地,全村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疫情暴發使該村大批蔬菜賣不出去。市財政局駐蒲圻湖村工作隊在協助駐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村民開闢蔬菜銷售綠色通道。春節以來,蒲圻湖村已外銷蔬菜200多萬斤,既滿足了當地市場供應,也保住了村民的收穫和希望。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榮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