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投資不是預測,而是決策

使用決策式投資思維的投資者,未來沒有模式、不需要預測,只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以及清楚每種情況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沒有任何的憂慮和擔心,從容而淡定,理性而果斷,始終保持思維清晰和決策果斷。

普通人喜歡預測未來,猜測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當事實符合預測時,就自鳴得意,認為自己猜得太準了,全是自己的功勞;當事實不符合預測時,就怨天尤人,把所有的錯誤都 歸為他人或者老天爺。

如果符合了預測,他們會以為自己如何厲害,洋洋得意,這就為以後犯錯誤埋下了禍根;如果不符合預測,他們會認為自己運氣不佳,卻無法對新的事實重新判斷,並且重新作出決策。

對於那些喜歡預測未來的人,無論現實是符合還是不符合他的預測,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做出錯誤的決策,僥倖成功通往的是更慘烈的失敗。

在金融投資領域也是一樣,普通的投資者,總是喜歡預測市場,去猜測大盤的點位,猜測市場明天、下週、下個月或明年是上漲還是下跌,或者預測宏觀經濟的數據、預測公司未來的每股收益、預測股票的價格等等。

如果偶爾預測對了,就自以為聰明,認為靠那些方法就可以征服市場、不斷賺錢了,最終犯下致命的大錯;如果預測錯了,一邊放任損失繼續擴大,一邊抱怨市場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卻忘記了應該立刻行動將損失降到最少。

為什麼人們喜歡預測?為什麼預測未來會經常失敗?為什麼預測市場的投資者,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賺到不少錢,卻最終都逃不了虧損甚至破產的結局?

原因其實很簡單,喜歡預測的投資者,知識都非常狹窄,只侷限於一個領域,認為市場價格就是因為它所知道的那個原因漲跌的,而不知道推動市場運行的原因其實是非常複雜的。

他們或者以市場圖形、或者以宏觀數據、或者以市盈率、或者以每股收益、或者以大眾心理、或者以市場資金,甚至很多人是以各種與市場無關的荒謬方法,去預測市場,完全忽略掉了影響市場的其它因素,這是從單一一個角度理解市場,沒有一個整體的眼光。

事實上,我們知道市場是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單憑某一種或幾種因素,就可以判斷市場未來會如何運行,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認識市場,反而因為侷限於某一些因素忽略了其它因素,犯下許多嚴重的投資錯誤。

聰明的投資者都是非常理性的人,他不會去預測未來,他只關注“現在”:在此時此刻的情況下,做出怎樣的決策,對自己是最有利的?是最正確的?現在的情況不斷在變化,他可以全方位的觀察,從容做出最佳的決策。

如果當下所處的情況是非常理想的,那麼,理性的投資者會思考如何利用它,以獲得最可觀的收益、承受最低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面前,他們不會謹小慎微而是有魄力去抓住大機會,以獲取更可觀的財富。

如果當下所處的情況是不理想的,那麼,理性的投資者會思考如何避免它,以儘可能地降低損失,甚至迅速逆轉獲得收益,他們不會抱怨更不會放任損失,也不會抱存僥倖心理,而是立刻做出決策規避風險。

無論所處的情況是好是壞,理性的投資者都不會有情緒變化,對於他們來說,好壞都是一樣的應對,那就是:果斷地重新判斷當下的情形,做出對自己最有利、最正確的決策,無論再好的或再糟糕的局面,都可以作出最有利的判斷。

相反,大多數投資者面對市場的變化時,他們的著眼點不是“現在”,而是“未來”。於是,當出現理想的機會時,他們畏頭縮尾不敢去抓住機會以有效利用;當現在的情況變得糟糕時,他們不能果斷的行動而放任損失不斷擴大,更是無法反轉自己的操作方向,以反轉危險為機會去獲得利潤。

預測式的投資思維,在心中為市場或者價格的未來設定了一個固定模式,一旦現實不符合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投資者就會在市場現實與心中設想之間產生巨大的矛盾,使他的投資決策無法進行。

此時,他們會把自己的預測失敗和投資虧損,歸結為所謂的心態問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先是預測,隨後是失敗和虧損,又把原因歸為心態問題,接下來是內疚和痛苦,然後是試圖用更多的預測去糾正原來的預測,最後就必然是更多的失敗和虧損。

同時,預測式的投資思維,無時無刻地擔心自己的預測是否會成真?是否會出錯?投資的過程,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痛苦和折磨的事情,他們永遠是在為明天而擔心,根本無法感受今天的快樂。

而使用決策式投資思維的投資者,未來沒有模式、不需要預測,只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以及清楚每種情況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沒有任何的憂慮和擔心,從容而淡定,理性而果斷,始終保持思維清晰和決策果斷。

無論出現了哪種情況,我們只需要做出最有利、最正確的決策即可:是有利的情況,就儘量利用它以獲得最佳的投資收益;是不利的情況,就儘量地迴避它以儘可能降低投資的損失。

當然,決策式的投資思維需要有堅實的前提,就是對經濟的發展、對時代的方向、對市場的運行、對企業的本質,已經完全思考透徹,並且非常清楚未來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在每一種情況下應該如何進行決策?

我的投資思想認為市場不可預測,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就是一種決策式的投資思想:不預測市場,不猜想未來,只判斷當下各種力量的運行狀況,以及各種力量相互關係的變化,並據此作出最佳的投資決策。

投資不需要預測,我們只需要跟蹤推動市場運行的各種力量,以及這些力量之間方向是一致還是矛盾,然後等待它們方向一致的時候去進行投資,就可以迴避掉所有的大風險,同時抓住所有的大機會,就可以持續的成功操作,不斷增長我們的財富,同時承擔的風險又是極小的。


人性的劣根性

炒股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不管什麼方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都一樣。那就是:首先儘量保住本金,然後追求長期穩定收益,最後才是偶爾追逐超額利潤。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活著,才能等待機會和運氣。

股民都知道:10個股民9個虧,其實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從長期來看,可能百個股民一個盈,那為什麼股民會虧錢呢?這就要從人性的劣根性說起。

一、不及時止損

很多人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就是心太軟,下不了手。絕對要有停損點,因為你絕不可能知道這隻股票會跌多深。華爾街有一句名言,“市場會想盡一切辦法證明絕大多數人是錯誤的。你能經得起市場的這種種考驗嗎?”為什麼止損總是如此之難?因為執行止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是一個血淋淋的過程,是對人性弱點的挑戰和考驗。價格頻繁的波動會讓人猶豫不決,經常性錯誤的止損會給投資者留下揮之不去的記憶,從而動搖下次止損的決心;僥倖的心理。很多人也知道趨勢上已經破位,但由於過於猶豫,總是想再看一看、等一等,導致自己錯過止損的大好時機;

事實上,每次交易我們都無法確定是正確狀態還是錯誤狀態,即便盈利了,我們也難以決定是立即出場還是持有觀望,更何況是處於被套狀態下。人性追求貪婪的本能會使人不願意少贏幾個點,更不願意多虧幾個點。

二、總想追求利潤最大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本來通過基本面、技術面已經選了一隻好股,走勢也可以,只是漲得慢些或在作強勢整理,便耐不住性子,通過聽消息或看盤面,想抓只熱門股先做一下短差,再揀回原來的股票。結果往往是左右挨耳光。這種慢車換快車的操作本身難度就很大,而且必然要冒兩種風險:熱門股被你發現時必定已有一定漲幅,隨時會回落;基本面、技術面較好的股票在經過小幅上漲或強勢整理後,隨時會拉長陽,拋出容易踏空。而一旦短線失敗,又不及時止損,後面的機會必然會錯過。

2、很多人都認識到高拋低吸、滾動操作可獲比較大的利潤,也決心這麼做。可一年下來,卻沒滾動起來,原因就是拋出後沒有耐心靜等其回落,便經不住誘惑又想先去抓一下熱點、做短差,結果同適得其反。

3、一年到頭總是滿倉。股市呈現明顯的波動週期,下跌週期中90%以上的股票沒有獲利機會。可很多股民就是不信這個邪,看著盤面上飄紅的股票就手癢,總報者僥倖心理以為自己也可以買到逆勢走強的股票打短差,天天滿倉。本想提高資金利用率,可往往一買就套—不止損—深度套牢。畢竟能逆勢走強的是少數,而且在下跌週期中經常是今天強明天就弱,很難操作。另外,常滿倉會使人身心疲憊,失去敏銳的市場感覺,錯過真正的良機。許多股民都是這樣,錢在手裡放不住三天,生怕踏空,究其心理就是想追求利潤最大化。這種類型的股民,不論大戶、散戶,無不損失慘重。

其實每年只要抓住幾次機會,一個時期下來收益就相當可觀了,所以巴菲特年均收益才30%就成為大師了。如果一心想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像熊瞎子掰苞米,最終往往反而利潤最小化。

股市是一個充滿機會、充滿誘惑、也充滿陷阱的地方,一定要學會抵禦誘惑,放棄一些機會,才能抓住一些機會。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投資大師通過清理不理想的投資糾正錯誤之後,他會分析他的錯誤,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錯誤。首先,他不想重複錯誤;

其次,他知道少犯錯誤會讓他的系統得到加強,讓他有更好的表現;

第三,他知道現實是最好的老師,而錯誤是這個老師最好的課程。我們很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往往把失敗歸於投機不景氣,實在解釋不過去,就自認運氣不好,這種“要麼是投機欺騙了你,要麼是運氣欺騙了你”的思考習慣使我們的投資理念永遠不會有進步,永遠會在背運中怨氣,在幸運中憋氣。

更有甚者,頑固不化死不認錯,認為趨勢不會永遠這樣,一定會掉頭回來的,也許這種期待可以實現,但光明來臨之日,你也許已經沒有力氣舉手歡呼了!

‘越輸越衝'成了將投機客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而不願向投機認錯的“壞習慣”造就了投機客是一個最終輸家的命運。切記,唯有回到如幼兒時的‘赤子心態',一旦做錯了,立即認錯,心裡及嘴裡都要大聲說‘我錯了'。即離場休息,待靜另一個適當時時機‘重來'。

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反映存在。當思維愈複雜,實在也變得更復雜。存在永遠比我們能夠理解的內容豐富。儘管思維可以創造思維,而實在也仍然可以出乎思維的意料之外。

就投機中參與的個人來看,個體對同樣的實在存在不同的觀點,每個個體的觀點僅僅反映了部分實在,於是參與投機的人一開始就帶有了某種偏見。如何看待由此而生的錯誤是我們又要仔細在思維中過濾的問題。

投機與自然界一樣是殘酷的,在實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同時,其另外的一個功能就是懲罰錯誤,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彬彬有禮。

偏見和錯誤充斥了投機的時候,自身採取了何種的行動,是強化這一偏見和錯誤並偏離了原點還是糾正了偏見和錯誤,走向均衡。

在從事投機的工作過程中,在存在錯誤的場合中,我們應該擁有的嚴厲的批評態度,而這一態度只要使我們比其他投機中人更早地識別錯誤,糾正錯誤,那麼我們就可以享用錯誤所帶來的額外收益。

在投機中,獲利的使命就是糾正無效的思維,而不需管人們願不願意讓別人這麼做,事實是在糾正中也的確賺到了錢。

擁有了嚴厲的批評態度後,我們發現自身和別人的錯誤也越來越多,此刻我們應該去做的是善待錯誤,發掘錯誤中潛藏的機會。或許錯誤本身就是一座金礦。

投機和思維有無限可改進的空間,缺陷的存在是永遠的,在不斷的分析和判斷中,我們總是在選擇次佳。投機有誤並不可怕,也不能構成阻止繼續投機的充分理由,反而當意識到錯誤和缺陷也就意味著明確到了危險的歸屬,於是安全的感覺卻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時候。

投機場其實是人生修煉場,它永遠給你希望,永遠給你糾錯的機會,投機金融實際上是在投機自己,投機客成功事實上是人性的成功,他們的經驗表明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投資信念是成功的保證和基石。

如果你無心修煉或無法修煉到位,那只有遠離投機,否則就會不斷地買單。投資之道就是專業認錯之路,唯有不斷地‘認錯'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如果你想做投機客的話,那麼,就先從學會認錯開始吧。


在股市中,換手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來衡量股票的活躍度,從而找到階段強勢股。

什麼是股票換手率?

股票換手率其實就是指某一天或者某一段時間,股票轉手買賣達成交易的一種頻率。

而股票換手率是反映一隻股票流通性強弱的重要指標,當換手率越高,證明這隻股票流通性強,買賣頻繁度高;當換手率越低,證明這隻股票流通性弱,買賣頻率低。

如何計算股票換手率?

其實在A股市場裡面換手率計算只要知道股票兩大要素就可以計算出來,成交量和股票的流通股本,只要知道這兩大要素可以計算股票的換手率,計算公司為。

換手率=總成交量/流通股本*100%

換手率=總成交量/總股本*100%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舉例子:

某股票總股本為200股,而流通盤為100股,而在某一個月這隻股票總流通了50股;按照A股的換手率計算方式是50股/100股*100%=50%的換手率。但是根據國際標準換手率計算為50股/200股*100%=25%,兩種計算方式不同換手率結果也相差甚遠。

如何通過股票換手率通過判斷股票活躍度?

A股市場換手率的高低來判斷一隻股票的活躍度其實沒有一定的硬性規定,因為換手率跟股票的盤子大小和關注度有直接關係的,大致分為以下情況!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當股票換手率低於1%之時,說明股票極度低迷,股票活躍度太低了,買賣流通性太差了。

當股票換手率在1%~3%之間,說明股票適中,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屬於正常活躍度。

當股票換手率3%~7%之間,說明股票已經相對活躍了,參與買賣的投資者比較多,流通性較強。

當股票換手率在7%~10%之間,這種屬於比較高換手率了,這些股票一般都是活躍度高的強勢股了。

當股票換手率在10%~15%之間,已經屬於非常活躍股,流通性非常強的股票,一般都是屬於莊股了。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當股票換手率在15%以上,已經屬於超高換手率了,雖然流通性非常強,這種情況警方主力高位出貨了,總之太高換手率需要注意風險來臨了。



什麼人適合應用換手率?

如果對於絕潛伏,或者做長線價值投資來說,換手率其實意義不大,前者是在市場低迷時進行左側交易,本身換手率就會長期保持較低的水平,而如果是後者的話,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跟蹤的是估值水平和公司盈利平的變化,換手率並不能影響基本面。

但是對於交易型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是捕捉股價上漲的起漲點,在股價上升最強的階段參與,通過股價慣性上漲獲取價差收益,那麼換手率就非常重要了。

換手率也可以稱為週轉率,代表股票轉手的頻率,換手率越高,說明有越多人買入這隻股票,交易越活躍,人氣越高,反之,則大家不看好,買入的人很少,屬於冷門股。股價長期由其實際價值決定,中期由行業趨勢決定,但短期由資金決定。意味著一隻股吧 票,要想短期成為熱門牛股,換手率一定會上升。


換手率如何捕捉強勢股啟動點?

比如我們以前陣子很熱的一隻股“星期六”為例來看一下。星期六這隻股在2019年12月13日以前,每天的換手率都在8%以下,大部分時間都在3%以下,相對交投並不活躍,但12月13日換手率上升至9%以上,股價啟動,之後股價一路大漲,換手率均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再比如下面這隻股,航錦科技,在2019年12月17日之前換手率都很低,在3%以下,但12月17日換手率跳升至7.5%以上,之後連續大漲,大漲後進行了一波短期回調,之後換手率繼續保持高位,股價再次走高。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這也意著,換手率的快速上升及持續,是股票能否繼續保持強勢上漲的關鍵,因為短期牛股實質上是依賴資金接力,如果資金單日買進,第二天沒有新的資金接手,就無法實現接力,而持續保持較好的換手,就是股價能否接力的關鍵。

股市是一個人性的修羅場,你既要洞悉人性,卻又不能被人性牽絆,這看似矛盾的現實就是股市的哲學真諦。

股市裡,輸不可怕,可怕的是輸不起!其實買錯股票是常態,即使是機構、遊資也是會犯錯,這裡面涉及到太多利益方博弈,還有市場自身規律的影響,股市即戰場,炒股是戰役,股民皆戰友。

所以當你買入股票之前,你要搞清楚這隻股票的買入原因。如果是短線,買完之後沒有按照預期的上漲,是不是說明這個原因不足以支撐該股上漲,要考慮出局;如果是長線,你在買之前就要看好它的支撐在哪,跌破哪個支撐需要止損等等,這些功課都應該是在買股票之前做。

賣股票則要灑脫,賣完了就要跟這個股票切割開,你當然可以再去觀察它,覆盤你賣出的邏輯是否正確,但千萬不要糾結錯誤,如果你賣出的股票漲了,那就去尋找新的買點,千萬不要在過去的事情上糾結,如果錯過了,漲上去了,那就錯過吧,不要讓錯過成為過錯!

很多人幾輪失誤下來,就會沮喪、頹廢;還有人的心情會跟著股市一起波動,上漲的時候興奮的天天想開盤,逢人即聊股票,下跌的時候感覺心臟在滴血,自責為什麼買這隻票,後悔為什麼還在股市裡。

還有的人總是迷信或執著於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比如有些人覺得帶“東方”的票都是好票,所以只買帶名字裡“東方”的票;早上打遊戲輸一局就覺得今天大盤會走弱;有的人因為自己在上市公司工作,就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有的人早上起來看黃曆,按黃曆的指引買賣股票;有的人對曾經做了很久的一隻股票有感情,總是把這隻股票再買回來等等,只要涉及到因為感情用事去買賣股票的行為,都是非常愚蠢的,主觀臆斷會害死你。因為主觀只是你一時的喜惡,股市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喜惡漲跌,它是有自身規律的,你需要入鄉隨俗瞭解股市的真正規律,因為你不可能改變市場,只能順著市場去改變自己,緊跟著市場走。

還有,很多新散戶在牛市進場,剛進來可能就賺很多錢,這個時候開始飄飄然,覺得自己就快要成為富豪了,但股市是需要有敬畏心的,你賺了多少錢都不是你的,因為時間還長,也許一次兩次的失誤就能讓你連本帶利的虧回去。所以炒股必須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以漲喜不以跌悲,賺錢沒什麼好高興的,虧錢也沒什麼需要憂愁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因為這是一個成年人的世界,像戰場一樣冷酷。

在股市裡,你就要做一個“無情無義”之人,不要對股票有任何感情,也不要讓股票的漲跌對你有心態的影響,把炒股的錢當成身外之物,只有這樣你才能客觀冷靜的分析局勢,做出正確的事。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更容易加速你的失敗。

散戶為什麼總是虧錢?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

資金與股票的博弈

1、利好與利空

利好指刺激股價上漲的消息,利空指促使股價下跌的消息。

有一句股諺:“利空出盡是利好,利好出盡是利空。”但是,很多人卻會發現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例1:2007年是牛市,這一年的5.30印花稅上調事件是重大利空,5.30後股市大跌5天后股市恢復牛市的進程。利空出盡是利好。

例2:2008年是熊市,這一年的4月16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0%,從15.50%調整到了16%了,股市應聲而落,當天下跌2.09%,隨後股市也沒有出現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現象,而是繼續下跌。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難道股諺錯了?其實,股諺沒錯。出錯的地方在於,沒有正確理解股諺的應用條件。利好和利空,在牛市和熊市裡對市場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

牛市裡,上漲是主題,利好出來是好上加好,股票只會加速上漲,並不會出現利好出盡是利空的現象。利空出來只會對市場產生短期不利影響,而市場主力往往趁此大肆宣傳利空,散戶們如果賣出,他們就會趁機吸貨,利空影響消除後,利空轉利好,股市恢復上漲,上當的股民追悔莫及。所以,“利空出盡是利好”只適用於牛市。

熊市裡,下跌是主題,利空出來是空上加空,股票會加速下跌,並不會出現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現象。同時,利好出來會對市場產生短期有利影響,而市場主力往往趁此大肆宣傳反彈的來臨,散戶們如果追漲,他們就會趁機賣出手中的存貨,利多影響消除後,利好轉利空,股市恢復下跌,追漲的股民又被套住。所以,“利好出盡是利空”只適用於牛市。

總結一下就是:牛市裡,利好出來加速漲,利空出盡是利好。熊市裡,利空出來加速跌,利好出盡是利空。

2、資金與股票的博弈

在股票市場中就只有兩個東西:一個是錢,一個是股票。誰強聽誰的。如果錢變多股票變少、數量不再增加,或股票贏利能力得到改善,那麼股票將上漲;如果錢變少股票變多,或股票贏利能力被削弱,那麼股票將下跌。

所有的國家政策,反映到股市上,就是改變了資金與股票的力量對比。

從資金的角度看,如果一條政策出臺後會吸引資金流入股市,使資金的力量得到加強,那麼這條政策是利好政策。反之,則是利空。

從股票的角度看,如果一條政策使股票的數量增多,或者使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贏利能力下降,那麼這條政策就是利空政策。反之,則是利好。

將各種政策總結一下就是:

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會使市場上的錢增多,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再貼現率降低,會使市場上的錢變多,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央行票據發行的品種增多、數額變大、間隔時間變短,會使市場上的錢變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利率提高,會使銀行存款變得比股市更有吸引力,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人民帀升值,會使國際遊資進入中國市場,是利好。反之是利空。同時,人民帀升值對出口企業是利空,對進口企業是利好。

稅率提高,使企業利潤變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大小非問題的出現,增加了市場上可供流通的股票數量,是利空。

印花稅的上調,使股市的交易成本提高,進入股市的資金數量減少,是利空。反之,是利好。

暫停新股發行,使股市裡股票的數量暫時不再增加,是利好。反之,是利空。

利空出來是不是一定要賣股票?利好出來是不是一定要買股票?則要看市場大趨勢。如果是牛市,利空出盡是利好,此時應趁利空的時候買入股票,利好出來加速漲,更應該買入股票。如果是熊市,利好出盡是利空,應該趁利好的時候賣出股票,利空出來加速跌,更應該賣出股票。

股市是一個天平,一頭是資金,一頭是股票。哪一頭的5去碼加得快,天平就向哪邊傾斜。牛市的時候,資金一頭的砝碼加得快。熊市的時候,股票一頭的砝碼加得快。政策是可以隨時向任何一頭添加的砝碼。牛市初期,資金不斷加碼,國家也希望股市漲起來,利好的政策砝碼往資金這頭加,牛市將延續;牛市中期,資金加速加碼,國家希望股市保持平穩發展,各種政策的出臺不偏不倚,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的數量相當,此時,利好出來會使股票加速上漲,利空出盡是利好,應趁著利空換股或加倉;牛市末期,資金加碼的速度減慢,利空的政策變多,而且利空政策出臺的速度開始逐步加快,熊市隨時可能到來,此時應該聽黨的話,跟著政策的方向走,賣出股票。熊市初期,股票被不斷拋出,國家也希望股票指數低一點,利空的政策砝碼往股票這頭加,熊市將延續;熊市中期,股票被加速拋出,股票指數已漸趨合理,國家希望股市保持平穩發展,各種政策的出臺不偏不倚,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的數量相當,此時,利空出來會使股票加速下跌,利好出盡變利空,應趁著利好賣出股票或降低倉位;熊市末期,股票拋出的速度變慢,利好的政策變多,而且利好政策出臺的速度開始逐步加快,牛市隨時可能到來,此時又應該聽黨的話,跟著政策的方向走,買入股票。

利好政策多利空政策少的時候,這是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此時應買入;利好政策和利空政策數量相當的時候,這是牛市和熊市的中期。如何操作看大勢,大勢是熊市則賣出,牛市則買入;利好政策少利空政策多的時候,這是牛市末期或熊市初期,此時應賣出股票。

股市的天平,政策的砝碼,新聞中蘊含的股市邏輯,你是否已明白了呢?

想充實股票技巧知識的股友,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confident1421(中富論財經)每天個股精選點評、分享多年的實戰經驗、大盤走勢、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選股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