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存心不可不寬厚


厚德載物——存心不可不寬厚

《錢氏家訓》有言:“存心不可不寬厚”。“存心”就是對人、對事的初心,小人常常會“存心不良”,也就是動了壞念頭。《錢氏家訓》教導我們,必須要存一顆寬厚的心,那麼什麼樣的心是“寬厚的心”?我認為“寬厚的心”就是一顆善心,一顆誠心,一顆忠心,善心就是善待萬事萬物的心,誠心就是尊重他人、尊重事實的心,忠心則是忠於初心,初心不改。

厚德載物——存心不可不寬厚

《周易》有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的品德應象大地一樣寬廣厚實,可以承載天地萬物。厚德可載物,是我們看到的大千世界存在的真理。我們不去引用晦澀的經典,也不去講空泛的大道理,只講“厚德”在個人修行中的作用。綜合《錢氏家訓》個人篇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總結為個人修身養性的重點是心存仁厚,結合三分法禪修就是去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才能容天容地;沒有分別心,才能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去尊重萬事萬物。只有堅持這樣去做,才能真正保持初心不改,忽略繁枝末節,探究事物的本性;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心無雜念做好該做的事。這也是修身養性的基礎。

厚德載物——存心不可不寬厚

我們舉錢玄同先生的例子來說明這點,錢玄同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學家,他五四運動期間在文化界頗具影響力。但是他沒有居功自大、目中無人,他對他人“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對子女的寬容值得各位家長借鑑。

1922年,有部分舊勢力認為,新文化要在中國生根發芽,就必須“偏激”。但是錢玄同卻持不同想法,他寫信給周作人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即使盲目崇拜舊孔教、舊文學的人,也大可以“聽其自由”,並表示自己也是個“中外古今派”。

錢玄同在北大講授音韻學的課程,深受學生們的歡迎,頗受學生們的敬重。有一次,錢玄同講授廣東音韻課程,有位叫李錫予的廣東籍學生,發現錢玄同講授的內容有一點小小的錯誤,有心想要指出,卻又懼憚於先生的權威,於是躊躇再三之後,決定用寫信的方式告知。信寄出之後,李錫予生怕苦惱了先生。沒想到幾天後的課堂上,錢玄同當眾宣讀了他的來信,坦承自己的錯誤,同時還表揚了李錫予,鼓勵大家獨立思考,對他講課中的不當之處,多提出批評與糾正。

錢玄同稱呼他的孩子們叫“世兄”。兒子的婚姻大事,錢玄同秉持寬容的態度,對兒子選擇的伴侶,從不橫加干涉。文化巨人魯迅是大家公認的很難交往的人,可是錢玄同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他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縱使偶有不快,錢玄同也總能夠以寬厚待人的態度來應對,很快就使雙方的小齟齬冰釋了。兩人相處甚歡,而魯迅的驚世名作《狂人日記》就是在錢玄同的“催逼”下寫就的。

厚德載物——存心不可不寬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