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八十年前老照片,鏡頭中再現逝去的城市記憶


兗州,如今的濟寧市兗州區,地處山東西南部,遠古時期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就是其中之一。兗州水文發達,境內有泗河、洸府河、白馬河、南泉河。圖為1939年兗州城外的泗河。

從金朝起至清末,兗州府的府治所在地都在嵫陽。1962年,滋陽縣更名為兗州縣。圖為1939年兗州城外的磚廠。

民國成立後,廢除州府制,滋陽縣衙改為縣公署。圖為1939年的滋陽縣公署,滋陽縣——兗州的舊稱。

因為津浦鐵路的建設,1912年11月16日兗州府火車站正式建成,後更名為滋陽縣火車站。圖為1940年兗州火車站。

圖為40年代的濟南鐵路醫院兗州分院。

圖為1939年兗州的傳統民居。

圖為範氏牌坊,建於明朝崇禎年間,是為了表彰兗州範氏家族而建,範氏家族是明朝時期的兗州望族。牌坊有二,東坊題“萬邦為憲、忠孝名臣”,西坊題“祖孫進士、父子同朝”,世有"天下第一坊"之稱。後毀於60年代。

圖為1938年的津浦花園,建於1934年,佔地數十畝,因位於火車站附近而取名津浦花園。今已不存。

圖為1938年12月的兗州興隆塔。興隆塔,建於602年,此塔高54米,共13層,為八角十三級密簷塔。2008年9月兗州興隆塔地宮出土了佛頂骨真身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