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二月出頭,不少地方的養蜂者都開始了春繁,有的飼養者甚至已經開始春繁一段時間了。在春繁的過程中,部分飼養者的蜂群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蜜蜂每年越冬情況都可以,蜂群也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是春季繁殖卻很不理想,正常開繁,也採取了保溫措施,而且也很早就進行了獎勵飼餵,可過一兩批子以後,蜂群群勢下降的很厲害。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怎麼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呢?

一、群勢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這些

1. 越冬蜂不健康

如果上一年秋繁的越冬蜂存在患有蜂病、取漿過晚、繁殖時花粉不足等情況都會導致越冬蜂不健康。在越冬過程中,如果保溫不善、飼料不良,也會導致蜂群體質較差。由於蜂群一直處於不健康狀態,當遇到外界氣候突變等不良因素時,蜜蜂就會大量死亡,而此時新出房的幼蜂數量有限,從而會呈現群勢下降較快的現象。

2.繁殖群較弱

一般來說,弱群因其哺育蜂數量有限,調節巢溫的能力也較差,因而其繁殖速度也較慢,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就會出現雖然不斷繁殖,但蜂群群勢不見增長的現象。

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3.蜂脾結構不合理

蜜蜂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會有一部分蜜蜂在越冬期衰老死亡。這樣,越冬過後就會出現脾多蜂少的現象,而春季的氣溫又很不穩定,在脾多蜂少的情況下,蜂王產卵較為分散,蜜蜂無法對蜂子進行有效的管護。還有的養蜂者在春季繁殖時,過快加脾,這樣工蜂也會因蜂少而照顧不過來,容易導致蜂子發育不良或無法正常發育,從而導致群勢下降。

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4.春季保溫不足

在養蜂生產中,養蜂人大多重視蜂群的冬季保溫,卻往往忽視了蜂群的春季保溫。氣候往往變化無常,特別是每到春季寒流更是頻繁,本來很好的天氣,卻突然會有寒潮來臨,這種忽冷忽熱的氣候,對於蜂群的繁殖極為不利,而養蜂人卻沒有充分認識到春季防寒保溫的重要性,最終導致蜂群群勢下降。

5.盜蜂

春季是盜蜂的多發季節,一是因為剛起繁時,外界溫度還很低,蜜粉源缺乏,同時,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群內飼料已經消耗殆盡,只能靠飼餵;二是春季蜂群又急需加強管理,需要開箱檢查,如果頻繁或長時間開箱檢查,容易引起盜蜂。同一蜂場蜂群的群勢差異過大;飼餵時將蜜糖滴灑在箱外;蜂少脾多造成蜂群防守能力相對不足;將巢門開得過大等都易引起盜蜂。盜蜂的危害極大,會導致蜜蜂大量損傷,從而造成群勢下降。

6.蜂王產卵性能差

由於蜂王老化或越冬受傷,蜂王的產卵性能較差,新蜂補充不足,而老蜂不斷死亡,也會導致蜂群下降的現象發生。

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7.疾病

春季是蜂病的多發季節,如果蜂群感染了蜂蟎、孢子蟲、螺原體等疾病,也會導致大量蜜蜂死亡,造成蜂群衰減。

二、如何防止早春蜂群群勢下降

防止蜂群群勢下降首先就要找到蜂群發生衰弱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才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因越冬蜂不健康而造成的蜂群群勢下降,應注意在今年秋季繁殖越冬蜂時要加強管理:一要保證蜂群健康無病;二要保證蜜粉飼料優質充足;三要適時繁殖和及時斷子。室外越冬蜂箱要背陰放置;保持蜂群良好的通風狀態,核心是要保證蜂群正常結團。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室內越冬,便於溫度的調控。

如果繁殖群較弱,應避免弱小群開繁,可以將不足3框的蜂群合併或組成雙王群進行繁殖。早春外界氣溫較低,一定要保證蜂多於脾,維持穩定的巢溫,使幼蟲能健康發育。加脾不能過急,要根據群內蜂量和外界天氣情況而定。

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春季撤掉保溫物應採取"寧晚勿早"的原則,但要保證蜂群充分通風,而且還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巢門大小,保證蜂巢內部溫度的穩定。

春季要注意防止盜蜂的發生。一是蜂箱密閉性要好,除巢門和通氣窗外,其他部位應無蜜蜂能鑽過的孔洞或裂縫;二是要保證蜂群內有足夠的飼料。如需飼餵的,應以調入封蓋蜜脾最好,而必須飼餵的,要在傍晚或夜晚進行,飼餵量要在天亮前吃完。飼餵蜂群時,動作要乾淨,勿使糖、蜜等滴落箱外。同時還應適當縮小巢門。平時儘量少開箱檢查,如需檢查動作也要輕快,儘量縮短時間。場內避免有暴露在外蜜糖和粘有蜜糖的各種工具。

春繁之後蜂群群勢不增反降?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因蜂王產卵性能差造成的"春衰"。如果有貯備蜂王,則用貯備蜂王進行更新;如果沒有貯備蜂王,則和弱小的蜂群合併。由於春季蜂病多發引起的群勢下降,一定要注意加強管理,經常防疫消毒,並根據每年春季蜂病的發生情況,可以預防性投藥,保證蜂群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早春時期蜂群群勢不增反降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這需要飼養者平時多多留意蜂群,知曉自己蜂群的詳細情況,然後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及時做出調整,讓蜂群處於最適合繁殖的狀態,那麼蜂群的群勢自然能如已所願,一"繁""蜂"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