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最近奧運會女足預選賽讓賈秀全上了熱搜,原因除了女足的拼搏精神感動了國人之外,亮點就是賈秀全在最後時刻沒有換人讓本該取勝的比賽變成了平局。而另外一邊英超賽場熱刺憑靠孫興慜的絕殺3-2險勝阿斯頓維拉也上了熱搜,同樣的主角就是熱刺主帥穆里尼奧,他在球隊絕殺之後並沒有參與到隊員的慶祝當中,而是非常及時的找到場上第四官員和欲上場球員。這一波神級換人生動詮釋了世界級教練對比賽的把控能力,正因此操作讓人不禁想起中澳女足最後的波瀾不驚,如果最後時刻賈秀全換成穆尼尼奧,結果又是怎樣呢?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很多人可能一股腦兒又要對賈秀全發起質疑了,說實在的拿國內教練和世界頂級教練做橫向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同的比賽,不同的足球文化以及不同的足球環境早已造就二者對比賽的解讀能力的差異。而穆里尼奧過於狂放的性格又有異於別的歐洲教練,甚至可以說在穆里尼奧的字典里根本就沒有妥協謙讓之說,自己的硬朗鬼魅風格獨漂世界足壇。

在歐洲足壇,穆里尼奧,渣叔和西蒙尼等同歸為“鐵血豪邁”派系,說白了就是這些主教練身上含有異於別人的本質區別,那就是“膽量”,這個“膽量”實際上就是敢於主動挑戰權威的魄力。而實際上在有些咱們熟知的大腕教練身上,這種品質很難得到體現,諸如安切諾蒂,埃梅里等。血性足球實乃一種文化,而其強加註入的關鍵就是主教練以及高層的態度。話說回來穆里尼奧的死亡換人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膽量”所致,再觀賈秀全指導,或許你從細節中就能得知一二——原來換人也是要講究策略和實力的。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賈秀全申請過換人,主裁不予理會?

這個怎麼看?已申請換人,可裁判不予理會,難道是裁判來決定球隊換人與否嗎?聞所未聞,要想具體瞭解只能再把當時的畫面複述一下了。

85分鐘,唐佳麗打進一球,此時距離比賽結束還有8-10分鐘,中國隊還有2個換人名額,當時在死球期間賈秀全第一時間沒有做出換人調整,之後在92分鐘澳大利亞打進扳平之前場上還有3個死球時機,其中一個任意球個兩個角球,按理說這4個死球時機賈秀全都應該抓住提出換人的,但賈指導都沒有去做,至少電視畫面裡沒有換人的跡象出現。

那賈秀全到底提出申請了沒有,答案是提過了賽後比賽進程記錄中顯示在93分鐘中國隊提出換人申請,記住這是在澳大利亞完成比分扳平之後中國隊提出的換人,朋友們肯定又在想,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嗎?硬生生的給自己使絆子啊。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寫到這裡,有種氣不打一處來啊,如果這比賽記錄屬實,那賈秀全指導太有點一根筋了,咱們也不要去抱怨裁判不讓的說法了。換人的目的是打亂對手節奏讓自己能保持優勢,在時機的把握上非常有講究,在效果上肯定是出其不意。正常來說咱們在及時取得領先之後就應該用換人來打對手措手不及,兩個換人名額完全可以拖掉2分鐘,從得知的換人名額上看用後衛劉杉杉替下中場球員張馨,從場上位置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換人調整,目的就是加上中路的防守。

是啊,換人的名額選擇是正確的,可換人的時機選擇的太晚了,對手逼平之後佔據著場上主動,而且最後的時間只有2分鐘,中國隊翻盤是難於上青天啊。還有就是最後大家把問題歸結於裁判不予理會,好像也說不過去,問題還是在於賈秀全自己,沒有死球就創造出死球,在合適的換人機會下如果最後時刻賈指導能再硬氣一點,那結局會不會明朗一些呢?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細看穆里尼奧的死亡換人,早已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穆里尼奧的經典戰役無數,一個“狂”非表象所為,他對比賽的解讀就如性格狂放不羈一樣薰陶著球迷,即使被罰出裁判席也會用紙和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第93分鐘孫興慜打進近乎殺死比賽的進球,熱刺全場狂歡,然而穆里尼奧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找到第四官員和正在熱身的維爾通亨,然後折回來繼續給第四官員施壓,目的就是在這最後一分鐘時間裡把換人名額用上,把阿斯頓維拉最後一次進攻時間給耗完。

狂人這種風格令人折服,當時筆者在想穆里尼奧這個換人名額完全可以不用,剩下的1分鐘讓阿斯頓維拉蹦上天也無濟於事,但狂人在這個細節的處理上冷靜的讓人害怕,這種大局觀和思路縝密才是很多教練該去學習的。

不打無準備之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很好的在穆里尼奧身上展現出來。足球文化是互相覆蓋互相感染的,穆里尼奧的血液注入到熱刺當中,反過來熱刺的底蘊讓穆帥的品質更能發揚光大。

一切與實力相關,教練和隊伍互相影響彼此

前面說過,如果最後時刻賈秀全換成穆帥,那麼最後的效果肯定是血脈噴張的,哪怕結局還是1-1。古語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強將無弱兵。道理非常的明瞭,當然用在體育比賽中也是想通的。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為什麼我要說和實力相關?首先這個實力概括了大環境下的足球環境,當屬球隊的實力和自身執教能力。中國足球的大環境就擺在那,各界上下對足球文化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初級水平,或者就跳過了中間環節來到頂層,但表現出來的終究還是索然無味的空洞。再者在低級足球文化的薰陶之下,中超球隊表現出來的則是外硬內虛的空架子,裝門面可以,揭開壁紙的背後是怎樣的工程就不好去比喻了。那有了大環境和中超這個工程在運作之後,國產教練的水平又是個大問題,是出國留學還是請進來給予自身強化呢?其實這些都嘗試百遍以上了,落得個結果是一年不如一年。

差距如此大,問題根源在哪裡?其實答案早都有了,如何去推翻重來,措施手段也都寫在明面上,可真要做起來真的是大工程,費時費力,關鍵是不討好。球員和教練本就是這個框架的承重結構體,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影響著這個結構的拉伸應力,如果不能達到平衡,只能在對角上互相補充。按理說主教練是球隊的緊固件,他的物理變化和一張一弛影響著球隊的成績,換句話說,主教練的態度直接決定了球隊的命運。

深度思考:終場前的換人,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風格迥異

穆里尼奧和賈秀全都如此,論執教能力賈導不可能和穆帥平起平坐,我們沉浸在穆帥的喜悅當中時也不要過分的去質疑賈秀全的過失。怎麼說在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下,能者全才鳳毛稜角,教練水平的提高必須要藉助多個平臺的同步發展,再者經驗是從實戰裡來,解讀比賽能力也是一種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