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那三分鐘熱度?

法國作家凡爾納說過,“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這話不假,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能夠靜下心來穩穩的去做好一件事並非是一件易事,其中不乏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時間不夠亦或是太多,精力匱乏導致注意力減退,興趣點轉移等等,好像都挺有道理的,實則想來卻也是真真的藉口而已。

然而,專注力都達不到百分之百的我們,卻對孩子有著異常刻薄的要求。

“在課堂上你必須要端端正正坐好聽課”

“你必須要在兩個小時之內把繪畫老師佈置的任務完成”

這種場景其實經常發生在我們周圍,自己的,朋友的,這種強制性的語言不僅僅在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孩子的那“三分鐘熱度”。

孩子為什麼會有三分鐘熱度:這是因為孩子自我的調控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

之後好多家長單獨留言給檸檬,問到底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尋找興趣點。

父母可以多留心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從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檸檬曾受邀於一位兒童劇導演家裡做客,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兒童書架,他們家的孩子才6歲,書架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比較多的是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書籍,因為他們家孩子對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連環畫有較濃厚的興趣,同時他還會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當孩子自發閱讀時,他和妻子會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儘可能讓孩子獨立閱讀更長時間。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式教育,父母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買一些他們喜愛的兒童讀物和自己喜歡的書,一起來個週末“讀書日”活動,不僅增強了孩子注意力穩定的品質,也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還可以進行閱讀交流互動,無形之中也拉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

然而很多父母自己都有可能都存在做事三分鐘熱情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我朋友帶我去她家吃飯,我是知道她的,平時根本不做飯,大廚是她婆婆,那次非要大展身手讓我嚐嚐她的手藝。沒辦法,被她拖著去了超市逛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回家,讓我沒法接受的是,萬事俱備只欠她掌勺了,“油煙太嗆”結束了這場鬧劇,“走,我們還是出去吃吧”讓我心裡邊很是複雜。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做事情都是虎頭蛇尾、三分鐘熱情,孩子做事情又怎麼會全神貫注呢?所以,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你可能正在給他們樹立“榜樣”的作用。

如何改變孩子那三分鐘熱度?

第二,逐步放手。

注意力的保持本質上是經由內部語言實現的對自身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由於兒童的內部語言尚未發展成熟,所以父母適當的外部提醒與調節對兒童是非常有幫助的。

曾有一位母親來諮詢親子關係問題,從她的描述中得知小男孩非常喜歡玩樂高積木,而且她也確實買了很多給孩子。不過讓她非常頭疼的是,每次買回來不到幾分鐘孩子就把積木丟到一邊,然後注意力又轉移到別的地方上去了。

後來我要求和孩子單獨聊一聊,這個六歲的小傢伙說了一句話讓我很觸動“我不會,我想讓媽媽和我一起玩”。

是的,孩子的注意力在六歲這個階段很難持續集中,而孩子能力的缺乏也在阻礙著注意力的養成,父母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滿足他們的需要,同時陪伴也是幫助孩子注意力養成最好的方式,當父母在前期花費了足夠的心思讓孩子養成了穩定的注意力之後,就可以逐步放手,讓自己體驗遊戲、學習以及生活的樂趣。

第三,要求和監督

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學會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去完成,要求和監督孩子必須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再著手下一件,這樣就能避免總是憑藉三分鐘熱度草草應付每一件事情。

很多孩子做事情容易急功近利,或者完成事情的態度不認真,草草了事,這非常不利於孩子今後做事態度和認真程度,所以當他們認真完成一件事情之後,要及時鼓勵他們,同時對他們良好的行為進行強化,比如,吃飯的時候沒有做其他事情,安靜地吃完飯之後表揚一下他們,之後進行遊戲活動保持三十分鐘以上就獎勵一顆糖果等等,這樣有利於他們注意力的保持。

法國作家凡爾納也說過,“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只有初衷與希望永不改變的人,才能最終克服困難,達到目的。”

持久注意力的養成非一日之功,既依賴於父母日常的引導與培養,又依賴於孩子的自然成熟。因此,當孩子的行為還不能盡如人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耐心培養,關注並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