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四川師範大學校長給“小獅子”們寫了一封信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寰)2月17日,本是很多學校返校開學的日子,卻因為疫情而不得不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是這個假期中聽得最多的叮囑。本來應該開學的日子,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沒有看到他的學生。他在信中說,

戰“疫”必勝 師大有你

——給全體師大學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獅子們:

按計劃,今天是開學的日子,也是我們見面的日子。但今天的校園像突然按下了暫停鍵,沒有了晨曦中的朗朗書聲,沒有了操場上活力四射的身影,也沒有了食堂裡七嘴八舌的熱鬧……看慣了熙熙攘攘的師大校園,我還有點不習慣這樣寧靜的獅子山和龍湖。

一個多月前,你們揣著思念與興奮回到家中,謀劃著假期如何與父母家人談天說地,與同學好友共享愜意時光。庚子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計劃好的度假,安排好的聚會,設計好的社會調查徹底泡湯。緊缺的口罩、頻繁的洗手、反覆的叮囑、每天的“報平安”有時候真的讓我們無奈又無語——這個寒假是如此的特殊和漫長,相信你我都將終身難忘。

令人難忘的,首先是新冠肺炎肆虐湖北武漢,蔓延全國各地,舉國上下同心同力,匯聚起守望相助的強大力量,掀起了與病毒作戰的人民戰爭,彰顯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惟其艱難,方顯勇毅。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最吃勁的關鍵時期,我們深信,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我們就有堅強的後盾和依靠,就能跑出與病毒鬥爭的加速度!

令人難忘的,是疫病無情,人間有愛。那些直面風險勇往武漢的“逆行者”、網絡一端無名的捐贈者、奔走在基層社區的志願者、困守在家的“宅居者”……就像一束光簇擁另一束光,點亮生活的希望。令我欣慰的是,在這場戰“疫”中,我看到了四川師大學子奮進不屈的身影。你們有的主動報名擔任所在社區的志願者,宣傳防控知識、駐守卡點維持秩序;有的創作歌曲、舞蹈、版畫為武漢加油,為我們帶來感動和力量;有的通過各類渠道捐獻醫用物資、奉獻愛心;還有退役復學的八位同學整個假期巡邏在成都東站。四川師大學子,勇敢戰“疫”,共同溫潤了我們的歲月印記,成為了這個春天最美的色調。

難以忘懷的,還有伴隨著疫情的焦慮。作為你們的校長,我十分惦念你們的安危和健康,期待你們平安歸來。當然,我也和你們一樣有些許的焦慮:憂心你們開學行程是否順暢,擔憂專業實習無法如期結束,顧慮畢業設計被延期,擔心落下學業、錯過就業時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作為社會一員,我們自有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不是醫護人員,無緣衝鋒在戰“疫”第一線;我們不是建築工人,無力為患病同胞蓋起溫暖的病房;我們不是企業工人,無法生產出醫生和病人急需的物資;我們不是農民大伯,沒有蔬菜水果送給醫患人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坐以待斃。除了做好個人和家庭防護,我們可以做一個正面信息的傳播者,理性對待網絡輿論,關注權威發佈,積極傳播正能量。萬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希望的守護者,讓那些在這場疫情中所呈現和綻放的無私、奉獻、善良、責任等高貴品質,和我們內心的希望一樣,成為這個時代前進和成長的原動力。

不能忘記的,也有這場災疫給予我們的啟示和反思。我在想,疫情過後,該如何構建新的生命共同體?環境倫理、技術進步和生存智慧該如何協調共生?此次疫情會給我們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帶來哪些變化?同學們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作為師大學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如何把焦慮和擔憂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如何把疫情防控變成一堂課,變成我們踐行師大精神、實現“三心四能五結合”成長目標的途徑?我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多個場合,曾談到“三心四能五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今天,我想再與大家交流三個問題,一是“三心”中的高度責任心,二是“四能”中的和諧能力,三是“五結合”中的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

同學們,面對疫情,作為師大學子,我們更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責任心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疫情肆虐,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就是對自己健康負責,合理安排作息,加強運動鍛鍊。對家庭負責就是對家人負責,主動關心父母家人,主動參加家務勞動,為家人分憂解難,與家人相知相守。對社會負責就是對身邊人負責,對他人負責,積極配合社區防控,主動申報健康狀況和旅居情況。很多同學主動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值得學習和敬佩,但請一定做好自我防護,注意休息,保重身體。

同學們,面對疫情,作為師大學子,我們更要培養自己的和諧能力。和諧能力包括人與自己的和諧能力,人與人的和諧能力,人與社會的和諧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能力。人與自己的和諧能力,就是要有情緒覺察力、自信自制力,客觀評估自我,積極樂觀主動,保持身心健康等。當下,我們面對疫情,有些焦慮、擔憂,甚至恐懼,都是正常的。如果過度焦慮、擔憂,可以嘗試去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認識它的傳播途徑、防治方法等,瞭解如何自我心理疏導,與同學朋友和輔導員一起聊聊,也可以撥打我們的心理熱線電話。人與人的和諧能力,就是與人為善,善解人意,主動交流溝通,多些寬容寬恕。疫情期間,大家要主動與家人溝通,定期與同學朋友交流,多向老師請教,與外界保持有效互動,與家人與鄰居守望相助。人與社會的和諧能力,就是關心社會,遵從民主法治和社會公德,堅持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團結協作、適應變通等。面對疫情,我們要依法防控,主動幫助他人,主動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人與自然的和諧能力,就是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我們要深刻反思,禁食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敬畏自然,愛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同學們,面對疫情,作為師大學子,我們更要堅持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結合。當下的人文情懷,就是要關注疫情新聞,關愛理解戰鬥在防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關心疫情防控默默的奉獻者,為他們祝福,為他們加油。疫情蔓延,讓我們很揪心,也讓我們很好奇,激發我們的探究欲。當前困擾我們的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但它又有不同於SARS病毒的特殊性,沒有現成的解決之道,我們只能依靠科學精神,靠智慧和理性去探尋。科學精神和理性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批判性思維。加繆在《鼠疫》中寫到:“人世間的罪惡幾乎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當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多的認知,比如其來源、傳播途徑、致病機理、防治方法,我們便對它沒有那麼恐懼了。當前,網絡和各類媒體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這場疫情的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保持理性,保持科學精神。英國詩人海涅說,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

此時此刻,我想和553名家在湖北的師大學子聊一聊。我深知你們在疫區中心的不安,全體師大師生員工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你們。你們的平安和健康,是我們最殷切的期盼!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請你們保持淡定平和的心態,積極配合當地的防疫工作,認真做好個人防護。“賦閒在家”的你可以讀讀喜歡的書,看看喜歡的電影,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充實一下“悠閒”的生活。在當前特殊的情況下,你們的返校之行可能比其他同學多一些困難,請你們不要著急,多一點耐心,靜候學校通知。請相信,無論你在哪裡,四川師大這個大家庭永遠在你身後!請堅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我們一定能夠大獲全勝!獅山之巔,龍湖之畔,春暖花開,待君歸來!

同學們,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閒暇。1665年,一場瘟疫席捲英國。為了躲避瘟疫,牛頓離開劍橋大學回到了家鄉進行自我隔離。就是這段獨處的清靜歲月,成為了他一生創造發明的高峰期。在18個月內,他發明微積分,發現光的色散並提出反射式望遠鏡的設想,確立了牛頓第一、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思想,一舉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我們也可以讓心安駐,潛心深思、問道向學。我們可以嘗試帶著疫情防控大問題去探索,去閱讀。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而廣闊的知識正是我們批判性思考和辯證判斷的基礎。學文科的同學,可以去閱讀生物學相關的書籍,去科學認識病毒。學理工的同學,可以去閱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去理解疫情蔓延下的大眾心理,去認知謠言傳播的機制。學藝術的同學,可以去閱讀防治新冠肺炎科普讀物,想想如何以藝術的表達,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給大眾以戰勝疫病的力量。

從今天開始,學校就以在線教學的方式開展課程教學了。在線教學是以互聯網為介質,採用多種有效教學工具和手段,開展課堂直播、資源學習、主題討論、互動交流等教學活動,你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形式變得更加交互化、個性化,是一種教學和學習形式的巨大變革。任課老師們將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在“PPT+語音”混合教學模式 、“在線課程資源+個性化輔導”混合教學模式、“直(錄)播”教學模式、“在線輔導”教學模式中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同學們要調整好精神狀態,調整好生物鐘,不要因為睡懶覺而錯過了老師精彩的“直播”,要按任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積極參加課程資源學習、課堂討論、練習測試等在線學習活動,也要記得45分鐘後起身看看窗外,透透氣,保持吃動平衡,不要讓夏天的你埋怨冬天的你。前幾天,一位同學在微信上寫到,春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願我們平安赴約,賞遍川師無限風光。我期待,和你們在春花爛漫的獅山、水光瀲灩的龍湖,給予彼此最燦爛的微笑!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與諸君共勉!

校長 汪明義

2020年2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