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2020年2月17日,4架運20大型運輸機再次執行武漢疫區緊急運輸行動。這是繼2月13日6架運20首次執行大規模非戰爭運輸行動後,胖妞再次支援武漢戰“疫”。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2月13日,經中央軍委批准,解放軍從各地調集2600餘名醫療人員,赴武漢支援湖北的防疫阻擊戰。當日有1400餘人員和物資乘坐11架軍用運輸機從七地集結前往武漢,今天的這次空運行動是將剩餘的1200餘人員和物資運送到武漢。這也意味著,在疫情防控進入最關鍵階段的時候,隨著全國各地最精銳軍地醫療支援力量的抵達,一場抗擊疫情的大決戰正式拉開帷幕。這場決戰將對後期防疫形勢產生決定性影響!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截至2月17日,空軍航空兵運輸機機部隊已經執行了四次大規模戰略運輸任務,這四次運輸任務一次比一次規模大,一次比一次要求高。在除夕夜進行的第一次運輸任務中,三架伊爾-76運輸機分別從西安、重慶、上海三地運送解放軍三所軍醫大學的醫療隊支援武漢。2月2日的第二次空運,8架伊爾-76運輸機分別從廣州、蘭州、南京、瀋陽四地起飛,以5分鐘一架的間隔同時抵達武漢機場。2月13日的第三次,總計11架三型運輸機分別從烏魯木齊、瀋陽、西寧、天津、張家口、成都、重慶七個機場出發,飛機增加了3架,出發地也增加了三個,而抵達時的間隔卻從5分鐘降到了3分鐘。17號的第四次空運,一共有運20型運輸機4架,伊爾-76運輸機1架,運-9型運輸機3架,分別從上海、成都、蘭州、瀋陽等共七個機場出發,抵達武漢的間隔也保持在3分鐘左右。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為啥3分鐘間隔落地,我們還要說是同時抵達呢?首先,大型飛機由於機身龐大,在飛行的時候會在後方引發較強的尾流,所以在空中飛行時,除非必要並不進行編隊飛行。一般來說,飛機的翼展越大,所產生的尾流越大,大型機的尾流比戰鬥機這樣的小型機要強很多,如果進行編隊飛行,後機收尾流影響較大,長時間保持飛行姿態比較困難,甚至可能會引發危險。其二,機場跑道數量有限,飛機都是排隊等待起降。如果十幾架飛機同時抵達機場上空,也只能一架一架輪流落地,其它的飛機只能在空中繞圈等待。為了保證飛行安全,飛機在空中落地排隊的間隔最低不能小於6公里,這是考慮飛機落地後滑跑、減速、脫離跑道所需要的時間,大型民用機場在前機沒有離開跑道之前,後機是不能落地的,因為萬一後機在跑道上發生意外需要復飛,或無法迅速減速,前機留在跑道上會發生衝突,有引發事故的隱患。所以對於空運任務來說,編隊飛行同時抵達機場並無實際意義,更科學和效率更高的方式應該是以最小間隔依次抵達機場起降航線的轉彎點,依次轉彎對準跑道落地。這樣既免去了飛機空中盤旋的時間,也不會因為空中飛機需要盤旋而影響機場空域的使用。所以,這種方式也被認為是同時抵達,是最高效的。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那麼為什麼這幾次空運行動,都強調飛機同時抵達呢?因為這些空運行動,都是空軍運輸機部隊執行的非戰爭情況下的軍事行動,對於支援武漢疫區醫療人員來說,抵達武漢機場後,需要安排地面車輛進行人員轉運和物資運輸。這上千人的隊伍和上百噸的物資,分屬不同單位,需抵達的目的地也不盡相同。在飛機抵達之前,在機場就已經安排好了運輸機停機的位置,以及相應的運輸車輛,這在新聞中大家都看見了。這樣在落地之後,人員物資在停機坪上直接完成卸載和登車,統一完成部隊的編組後,集中前往目的地,這樣就非常方便後續任務的展開。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要做到同時抵達,是非常具有難度和挑戰性的。首先是距離差距非常大。以13號的空運行動為例,七個出發機場,烏魯木齊到武漢直線距離2800公里,瀋陽1500公里,張家口1200公里,西寧1300公里,天津1000公里,重慶750公里,成都950公里。以上距離還只是直線距離,具體空中飛行時,還不完全是兩點間直線飛行,而是按固定航線曲折飛行的,距離的差距更大。這樣就必須合理規劃各機的起飛時間。

其次,這兩次空運出動的飛機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型號有三種,動力方式也不同,在空中飛行時的速度和高度有很大差距。在伊爾-76、運-20、運-9三種飛機中,伊爾-76和運-20由於使用相同的噴氣式發動機,速度和高度相差不多,伊爾-76由於機身截面積較小而飛行速度略快。運-9中型運輸機由於是螺旋槳飛機,飛行速度和高度差距非常大。所以對各型飛機在空中抵達各導航點所需要的時間、速度的計劃需非常精確。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其三,空中飛行時的氣象條件有天壤之別。與地面不同,高空中的風力非常大,一般風速在每小時數十公里,高的時候其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一兩百公里。中國疆土非常大,大陸南北跨越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帶,南部還少量跨越信風帶。在冬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冷高壓影響,長期為北風和西北風。武漢位於中國大陸中部,各飛機要從四面八方飛來,飛行途中有些是順風,有些是側風,有些是逆風;北面的航路相對晴朗少雲天氣居多,南面的航路受鋒面影響會遭遇較多雨水天氣和較厚的雲層,另外在冷暖鋒面交匯處可能還會遇到大霧,各機遇到的各種不同氣象狀況都會影響到空中飛行的精準度。要做到同時到達,事前需要大量的氣象保障,飛行中機組需要對實際情況做出及時準確的調整,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空中地面全方位通力配合。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這樣的精準抵達飛行,其實在以往各種閱兵飛行中經常可見。我們以前經常在關於閱兵飛行的報道中聽到“米秒不差”這一說法,很多人只是把他當作一個談資,甚至有人覺得是“作秀”,卻忽視了其中包含的巨大戰術價值!二戰期間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空降作戰,英美兩軍的運輸機部隊中很多運輸機,在飛行中偏離了既定的方向,致使大量傘兵被空投到了錯誤的位置,甚至有些部隊被空投到了其它部隊的任務區,使得登陸作戰第一天傘兵的作戰非常混亂,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再比如二戰期間美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因為空中飛機集結不到位,造成編隊分批次向目標前進,使得德國戰鬥機在完成對一個編隊的攻擊後,還有時間落地加油對下一個編隊再次發動攻擊,結果全部300餘架美國轟炸機先後被擊落50餘架,重傷百餘架,一場戰鬥就使美國一個轟炸機聯隊失去戰鬥力。這些都是典型的反面戰例。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從最開始全部使用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到後來運-20參加任務,再到這次國產運輸機成為任務的絕對主力,胖妞正在逐步向使用單位展示其能力,也給了大家對新裝備的信心!未來各種空運行動中,運-20將會取代老舊的伊爾-76,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任務中。


運-20又來了!中國空軍“米秒不差”精準抵達,從閱兵場走向實戰


解放軍空軍這幾次多機種,全疆域,大機群的精準抵達運輸飛行,展現了人民空軍很高的戰術水準。全程貫徹了“一切以實戰出發”的戰術思想,對於這些非戰爭大規模運輸飛行業完全按照實戰標準執行,充分展示了人民空軍強大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