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如何因城施策渡過疫情難關?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發酵,受其影響,我國經濟短期下行壓力明顯增加,國內需求消費疲軟,餐飲、旅遊、交通等行業受到較大沖擊,製造業、基建等投資也受到明顯抑制,房地產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目前也面臨較大挑戰。面對當前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中指研究院近期已連續舉辦多場線上交流會,邀請了多位行業專家進行研討,在此基礎上,中指研究院綜合各方觀點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供政府相關部門參考。


政策應側重供給側扶持,以支持需求側為輔,因城施策提信心、穩預期


我們建議各地政府應在堅持“房住不炒”總基調下,加大因城施策力度,從供需兩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以供給側為主、需求側為輔,提升市場信心、穩定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供給側


01

調整土地出讓政策,合理降低投資門檻。

當前企業資金壓力明顯增加,拿地意願有所下降,各地政府短期應根據當地情況合理安排土地出讓時間,增加優質地塊供應量,同時適當降低部分城市土地出讓起始價和土地保證金金額,降低土地流拍率,保障土地市場的平穩運行。


02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調整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間或方式,調整預售條件。

適度延長繳納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相關稅種的清繳時間,增強稅收清繳時間的靈活性,同時在相關稅費上給予一定優惠,適度降低土地開發報建中政府收取的相關費用等。與此同時,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縮短開發項目報建流程、適度降低預售條件,包括適度下調預售資金監管的比例、建築完成投資比例等,進而減輕企業資金壓力,也將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供應量,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0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2019年房地產金融環境整體處在嚴緊狀態,企業融資環境偏緊,現階段,政府應適當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加大貸款投放額度和力度、推出疫情專項貸款、加快貸款審批進度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受疫情影響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問題,保障城市開發建設的順利進行,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


04

工程進度放緩,適當延長項目交付時間。

當前因新冠疫情這種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建築施工進程放緩,工程交付存在較大壓力,大規模的工程延期等問題所帶來的風險不利於房地產行業和經濟的穩定,地方政府應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政策,如適當延長項目交付時間等。


需求側


01

短期加大因城施策力度,更加靈活地支持剛性和改善型自住需求。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效果明顯,市場平穩運行態勢來之不易。但面對當前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認為,對於市場調整壓力較大的城市,以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區域,可以針對需求端出臺適度支持性政策,提振市場置業信心,促進剛需和改善型需求入市。


02

實行購房補貼,降低相關稅費,加快貸款放款速度,下調房地產貸款利率等。

對居民新購住房(新建商品房和存量住房)進行補貼,降低購房相關稅率,如契稅稅率,同時進一步放寬人才落戶條件,擴大人才購房補貼範圍。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調整公積金使用政策,加快公積金貸款放緩速度等。另外,最新一期LPR存下調預期,各地房地產貸款利率是在LPR的基礎上適當加點形成,當前形勢下,各地應適度下調房地產貸款利率,以提振置業需求釋放積極性。


03

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或做好配套服務,為房地產交易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根據中指研究院對500位一線地產經理人的調研結果,目前超八成的企業已經啟動網上售樓處,線上營銷已經成為企業售房的重要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或做好配套服務,保障房地產線上交易行為能夠合規、順利的進行。


目前多地已密集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更多聚焦於供給側


目前,上海、無錫、杭州、西安等多地已出臺了房地產行業相關扶持政策,從政策內容上看,一類是在一定時期內,側重允許企業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延長開竣工時間等,如浙江、上海、西安、無錫等地,其中上海規定受疫情影響,未能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繳付土地價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為違約行為,不計滯納金和違約金,受讓人可以向出讓人申請延期繳付或分期繳付,土地出讓合同關於開竣工、投達產的履約時間要求根據疫情自動順延。此類中部分城市如無錫、福州等城市進一步調整優化了預售條件,如無錫明確申請預售時原形象進度要求調整為按投資額計算,預售部分完成25%以上投資即可。


二類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滿足廣大群眾合理住房需求

,如衡陽對購買新建商品房(含住宅和非住宅)和存量住房,簽訂網籤協議並繳納契稅,所繳契稅稅率為1%的,由市財政按所交契稅對購房人予以全額補貼;所繳契稅稅率為2%以上(含2%)的,由市財政按所交契稅的50%對購房人予以補貼等;同時進一步擴大人才購房補貼對象範圍,非“雙一流”大學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購房補貼5萬元。


三類是以武漢為代表的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加大了參與疫情防控醫護人員及工作人員住房保障力度。如武漢對參加市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住房公積金使用傾斜政策:購買自住房貸款的,參照市高層次領軍人才的支持政策,提高可貸額度,降低繳存時限要求;支援武漢防疫工作的外地醫護人員,在漢購房申請異地公積金貸款時,不受戶籍地限制。


綜合來看,目前各地出臺的政策更多地著眼於供給端,允許企業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降低預售條件、延長開竣工時間等,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高資金週轉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政策的出臺也有利於增加企業投資信心,擴大市場供給。需求端,個別城市針對性出臺了扶持政策,且內容上更多在於增加購房補貼、人才購房優惠等方面,支持合理自住需求,一定程度上對提振房地產市場交易行為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不管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從全國的角度看,出臺扶持政策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少數省市。


圖:多地密集出臺房地產行業扶持政策

房地產如何因城施策渡過疫情難關?


供需兩端發力,提升購房者置業信心,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防範系統性風險


受疫情影響,需求端,購房者置業信心不足,根據中指研究院對3000名消費者線上調查結果,近九成民眾認為疫情對置業信心有影響,超七成民眾會延遲置業計劃,需求釋放積極性明顯下降,市場銷售規模顯著回落。


供給端,受銷售資金回籠受限、償債高峰到來的影響,房企資金壓力明顯加大,同時上游企業生產延遲導致建材採購困難或供貨不及時,短期建材價格上漲將推動房地產建安成本提升,企業資金壓力進一步凸顯,房企投資意願降低,開施工進程亦明顯放緩,部分樓盤或將出現延遲交付的情況,對行業帶來較大不穩定性;另外,部分企業償債壓力驟增,資金違約風險加大,如若出現大規模企業違約,亦將對金融系統造成較大沖擊。


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對房地產供需兩端均產生了不利影響,同時,房地產上下游行業受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亦較大。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央政府已出臺穩經濟政策,明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增加資金流動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等。

對於地方政府,目前部分城市已經出臺降低預售條件、延時竣工時間等相關政策,我們再次呼籲各地應在堅持“房住不炒”總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房地產在穩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靈活地踐行“因城施策”,加大行業扶持力度,側重供給側政策扶持,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升企業開發投資信心,以達到防範系統性風險、保障城市房地產開發建設順利進行的目的;以需求側政策鼓勵為輔,提升購房者置業信心,提高需求釋放積極性,穩定預期,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