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棉花市場將何去何從?

經過春節前後的大幅下跌,市場開始逐步企穩,美棉開始小幅上漲,在每磅68美分徘徊。市場在關注即將公佈的美農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偏多。國內鄭棉經過連續大幅下挫之後,上週價格不斷的反彈修復,但短期受限於需求恢復和復工延遲,預計短期高度受限。

上週輪入日成交達到18000噸,視乎在提振市場信心,顯而易見,若現在再說疫情對棉花市場影響不大,那就是“掩耳盜鈴”。有現貨交易商說,春節開工後,期棉價格將會逐步下行向著12000元/噸左右靠攏,一月份最後交易日的表現是為今後的行情買下了伏筆。

棉花貿易商和紡織商“太南了”

不確定因素太多,從近期與一些棉商、棉農瞭解來看,大家關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會不會對棉花生產有影響?雖然疫情還沒有過去,由於政府的強有力聯防聯控,疫情應該不會影響到3月份以後的棉花生產農事活動。

但對棉花貿易商和紡織就不是很樂觀了。目前國家正統籌安排開工,估計紡企將陸續開工,大型紡企將率先開工,整體而言復工會很緩慢。皮棉和純棉紗市場幾乎沒有成交,詢價稀少,也無報價,對後市行情偏悲觀,暫時看這種情況會貫穿全年。

短期鄭棉的底部基本探明,但繼續上行的高度面臨的需求壓力較大。節後國家有關部門為穩定市場,降低疫情影響,增加了儲備棉輪入數量,輪入第十週(2月3日-7日),全周計劃輪入6.7萬噸,累計成交5.56萬噸,最高價格14135元/噸。截至2月7日,儲備棉輪入累計成交11.08萬噸,成交最高價14197元/噸,成交最低價12879元/噸。節後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棉價均會有所下跌。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周均價為13466元/噸,較節前下跌413元;CotlookA指數週均價為76.56美分/磅,較前兩週下跌2.63美分。

預計全年消費難有突破

2020年在庫存方面,國庫有240萬噸,今年生產520萬噸,進口不會少200噸(按中美達成的第一論和談,應不會少於這個數),估計市場有1000萬噸左右的供應。

市場消費呢?第一季度即將過去,由於疫情的延續,目前紡企除了無法達到疫情管控條件的問題之外,物流、工人返崗等問題也較為突出,出口不會好,且第二季度生產也很難起色,後面六月全額開工,估計今年消費很難有大的突破。

短期和中長期要怎麼操作?

棉農有國家直補託底,市場有國家收儲拋出政策控制價格,那麼棉花市場將會走到何處呢?基差點價的利潤空間會逐步壓縮,新的經營模式是什麼?但是無論市場怎麼走,有資源才有市場,這是不變的。

對於今年市場,焦點短期是疫情,下期是收儲和拋儲。建議對於眼下有庫存的能交儲的儘量交,能套保的建議做了,畢竟還有6個月新年度棉花又要上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