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策略前瞻:疫情到中後期了,如何配置?關注這個第二戰場

本週分析師都在討論的再融資新規,抽水還是活水?到底怎麼解讀,一文看懂>> 

1、分析師態度

本週分析師態度較上週更為樂觀,7/8短期看多,1/8認為牛市三浪還需要等待時機,目前將繼續震盪。

短期看多的理由,除了延續上週對政策面寬鬆、財政託底之外,認為下週復工將加速、疫情進入中後期的觀點明顯增多。

中信秦培景認為,

實際的復工情況並不樂觀。截至2月14日,我們估算一線與新一線城市的累計返工率僅30%左右,遠低於往年同期95%水平。

但我們認為隨著政策重心的逐步調整,兼顧復工和疫情防控的解決方案可以快速推廣。2月12日以來長三角部分城市的人員遷入出現積極跡象,義烏國際商貿城也將提前三日開市,從下週開始全國或出現更加積極的變化趨勢。

另外本週的重要關切點還有:如何解讀再融資新政落地帶來的利好?

仍維持短期謹慎觀點的是海通荀玉根,核心理由基本面將在Q1出現二次探底、復工節奏明顯較慢。

原先我們判斷19Q3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6.9%,見底後圓弧底回升,現在受到疫情影響,20Q1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將大幅放緩,甚至基本沒增長,即基本面形態由19Q3的圓弧底變成了19Q3-20Q1的W型底,當然我們認為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2季度後仍然會回升,2020年全年將達到10%-12%,仍高於19年的8%。

另外對於復工的高頻數據監測也不容樂觀

地產銷量方面,以往2017-2019年春節後2周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累計成交面積基本在320-550萬平米之間,而今年春節後2周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僅21.5萬平方米,相對於2019春節後2周下降了96%。

工業生產方面,從6大電廠發電日耗來看,在2月10日-14日這一週維持在37.5萬噸左右,而去年節後同期約為64萬噸,同比降幅超過40%。

市場普遍認為,2月17日開始這一週為重要觀測點,預計3月初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工業部分有望實現基本全面復工。

2、如何解讀再融資新政?

本次再融資新規,市場普遍解讀略超預期。

表現在:

1)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由此前佔總股本20%提高至30%;

2)“新老劃斷”按照發行完成時間點而非核準批覆時間點。

3)針對“明股實債”問題,把此前“不能直接或間接向發行對象提供財務資助或補償”調整為:“不得直接或通過利益相關方提供財務資助和補償”。

而其他方面較諸如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鎖定期由36個月、12個月縮短至18個月、6個月,放開非公開發行減持,放寬定價機制由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折到8折。

另外,市場一致認為,創業板受新規利好最為顯著,可謂大幅鬆綁:

1)本次調整非公開發行對象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此前的分別不超過10名、5名,統一調整為35名。創業板調整幅度和受益更大。

2)此前創業板再融資需要滿足連續2年盈利、前期募集資金使用完畢、最近一期資產負債率高於45%等限制條件,但此次新規把這一系列要求均取消。

3)適度部分放開創業板重組上市。

對於利好行業而言,國盛認為,整體來看,最受益再融資鬆綁的行業為成長行業(TMT、醫藥)、及部分中游行業(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化工、公用事業),還有券商。

1)負債限制取消直接利好TMT、部分中游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醫藥、化工。盈利限制取消直接利好TMT、部分中游製造、醫藥、公用事業。

2)靜態角度,歷史上再融資需求大,集中在化工、部分中游製造、醫藥、TMT;

3)動態角度,被上一輪再融資收緊壓制,放鬆之後彈性更大,主要包括TMT、部分中游製造、房地產、化工。

天風認為,這次新規落地,與去年11月的市場環境不同,目前是“流動性過剩推升了風險偏好”,短期情緒上可能更多反映對中小股票和券商的利好。另外當前不管是企業意願、還是產業趨勢,新規落地將使科技板塊內部的景氣度呈現擴散化的趨勢。

不過,考慮到從政策放鬆到增發落地,需要一段準備時間,初步預判2020年的定向增發規模可能在1-1.2萬億左右。這種情況下,無疑增多了市場的股票供給,形成一定的抽水效應。

3、疫情中後期的配置策略

本週,持疫情進入中後期觀點的分析師逐漸增多。

廣發戴康的觀點具有代表性。他認為,本週股/債表現和行業輪動顯示:資本市場已經從疫情的“消化前期”逐步向“消化中後期”發展。

1)大類資產:從節後的“債強股弱”(恐慌期),過渡到近期的“股強債弱”(消化期),而本週債市大跌(尤其是週五)則進一步強化市場對疫情改善的預期;

2)行業輪動:從上週的“超跌反彈+醫藥和TMT領漲”(恐慌期-消化前期),過渡到本週的“TMT和週期先後補漲+醫藥調整”,投資者從最初的防禦(配置疫情受益如醫藥等)逐步轉向進攻(TMT),而本週週期股補漲/醫藥補跌,則進一步顯示市場對疫情的預期改善+對經濟增長的擔憂緩和。

有四位分析師提醒,目前時點應當關注前期滯漲的低估值板塊,招商認為這將是科技之外的“第二戰場”,認為應關注券商建築建材地產汽車等相對低估值板塊。

中信認為,從短期較高確定性的角度而言,未來增量配置型資金大概率是流向這一輪反彈相對滯漲的估值窪地,重點關注估值窪地:券商、汽車、房地產、上游工業品、建材及銀行等。

廣發認為,從2003的經驗看,當前穩增長政策預期上升,超跌板塊相繼補漲,消化前期成長漲幅最高。消化後期如果流動性邊際收緊/不寬鬆,那麼週期+消費板塊會有超額收益。 另外,疫情“消化中後期”A股流動性仍然是關鍵因素。03 年SARS“消化期”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後,成長股超額收益階段性下滑,當前需要密切關注央行態度是否發生邊際變化。

此外國泰君安特別提示關注“重災”板塊的逆境反轉機會。理由是,對基本面的預期已大幅下修、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已經給予一定估值折價、關注度低/參與熱情有限。因此只要業績有所好轉,反轉彈性將很大。

他認為,逆境反轉按時間先後看:快遞>航空>白酒>酒店與餐飲>院線。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