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聽人說茶有韻味,比如鐵觀音有音韻,大紅袍有巖韻,熟普有陳韻......是故弄玄虛嗎?

韻味,是一個聽起來有點虛的詞,喝茶的時候,別人問:有沒有喝到什麼什麼韻?杯小茶曾一臉蒙圈,彷彿他們喝到了大山大水,而我只停留在味道的分辨上。

因此,常常是默默點頭或者搖頭,內心覺得,可能是自己道行不夠,沒喝到那個高度。

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後來明白,所謂的韻,說的是一種感覺,是我們喝到好茶時對它的一切美好想象。仔細研究起來,背後的邏輯合理且深刻。

茶葉的味道,有它的來源。除了品種本身的特性(比如白葉單叢的蜜蘭香,肉桂的強烈桂皮香),環境的影響也是非常之大

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比如武夷山風景區多岩石和山澗,某一小片山場(茶園),就有自己的小氣候和土壤特點,種出來的茶常常帶有明顯的產地痕跡。

老茶客們說核心產區的武夷巖茶的“山場味”,就是這樣一種近似苔蘚的味道,混合了花香、果香,甚至喝起來有一點點清涼感。

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這就是當地土壤、溼度、空氣、周邊的植物對茶造成的很微妙的作用

對某種茶理解比較深刻的人,是能夠感知到這樣的作用的,他們越喝越深入,就像紅酒收藏家,雪茄玩客們一樣。

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當然,對於製茶師傅來說,他們的工藝水平,就在於能否將這些韻味的可能性發揮出來,甚至是主導茶葉的香氣、味道變化,將風味引領至一個最佳的狀態。

地域、品種、工藝,三者共同形成了茶葉的風味特點。我們說一個茶很有“韻味”,和地域有很大關係,意思是這個茶給人充足的想象空間

巖韻、山韻、音韻,一般人喝不出來


如果你去過茶葉原產地,瞭解它的生長環境,喝到好茶時就能想象得到那裡的天高雲淡,山高谷深。

如果沒有去過,也會感知到一些很有特點,也很難形容的味道,這就是韻味在“作怪”。

後來喝茶的時候,發現很多古樹茶、高山茶,都有很特別香和味。它們不是簡單的“濃”,而是“多”。

除了苦、澀、鮮、甜這些基本的味道,還有很多豐富的香味在裡面,顯得很有層次,感受特別多元。這些,就是茶韻的基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