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大軍來襲 多國“瑟瑟發抖”

2020年的地球有點難。澳大利亞吞噬一切的火還沒全滅,非洲啃食一切的蝗蟲又來了。如今,這場從1月起緣於東非的蝗災,已經蔓延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表示,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而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據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東非更是重災區,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2月12日,FAO總幹事屈冬玉與主管人道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洛科克在《衛報》上刊登文章,向捐助者和其他組織緊急求援7600萬美元,以協助受影響國家對抗蝗災。

根據該文章的說法,非洲之角正深陷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災害,對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而言是25年來最大蝗災,對肯尼亞而言,更是70年來最慘重。目前,大批蝗蟲剛剛進入烏干達和坦桑尼亞,距離南蘇丹不到50公里;吉布提與厄立特里亞也受蝗災影響。而且阿曼、沙特阿拉伯、蘇丹、也門與巴基斯坦,都在對抗本身的嚴重蟲害。

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直接宣佈農業生產完全停滯,數百萬人生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FAO副總幹事Maria Semedo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各國必須立即聯合採取行動,蝗蟲不會等待,它將鋪天蓋地而來並製造毀滅性災難。”

作為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害蟲,一個普通大小的蝗蟲群可有多達4000萬隻蝗蟲,一天之內就可以傳播150公里,並且可吞噬掉足夠養活3.5萬人的食物。在肯尼亞東北部有一個蝗蟲群,長60公里,寬40公里。

潮溼的環境為蝗蟲的增殖提供了溫床。洛科克在文章中指出,東非異常的大雨和印度洋氣旋的頻度增加為蝗蟲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對於蝗災,最有效的還是藥劑噴殺,最佳時機是蝗蟲大軍還停在地面時。由於蝗蟲是冷血生物,在白天變暖前幾無活動力,因此清晨是最佳噴藥時機;但頻繁的晨雨多次阻礙空中噴藥,等飛機升空時,蝗蟲大軍早已在空中。

埃塞俄比亞政府僱傭的私人公司噴藥飛行員說,“蝗蟲靠上升氣流飛達約914米高,數量多到能阻塞飛機進氣口,其實這樣很危險”。當這名飛行員結束噴藥任務後,飛機全身已滿是蟲子的黏液,多到連擋風玻璃都看不清楚。

面對劇增的蝗蟲,東非各地與全國政府,以及聯合國旗下機構已快速響應。巴基斯坦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FAO還發起了一項7600萬美元的呼籲,以控制蝗蟲的擴散。不過截至目前,收到了大約2000萬美元;其中,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已從“中央緊急救濟基金”釋出1000萬美元,支援擴大空中防災行動。

“如果不迅速採取行動,我們將面臨一場迅速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沙漠蝗蟲群現在正成倍地增長。”屈冬玉表示。

洛科克還強調了採取緊急行動的必要性,特別是3月雨季就將開始,因為雨後的水窪正是蝗蟲繁殖的場所,“我呼籲有關國家、國際社會、捐助者加強行動,現在就加強行動”。他說,“現在面臨災難的風險,也許我們還可以預防它,我們有義務去嘗試。除非我們立即採取行動,否則我們很可能預防不了一場災難”。

此外,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關於蝗蟲是否會危及中國的擔憂不少,對此,農業農村部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也表示,“現在,非洲、阿拉伯國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發生的蝗災是由沙漠蝗造成的,在中亞和西亞也可以形成災害。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上世紀初,有科學家報道在我國雲南發現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後的科學家所證實。因此,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