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黃花菜是金針菜的一種,屬於百合科折葉萱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蕾乾製品供大家食用。黃花菜適應很強,除鹽鹼地,水窪地等都可以栽培,而且種植1年,可以連續收穫15年以上,一般的栽培水平下,畝產乾花可達85–100公斤,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同時還能保持水土,美化環境,有觀為花,食為菜的美譽。

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黃花菜株高一般為30–90釐米,葉片基生而狹長,成對著生於短縮莖節上,每一個假莖及其葉叢成為一片,實際上是根狀莖上的一個分櫱,花薹就從葉叢中抽出。黃花菜每年的2月底3月初進入萌芽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入抽薹期,於6月下旬至8月初開花,進入開花采收期,一般歷時30–40天左右。自此以後,黃花菜就進入了中休期,也就進入了黃花菜的秋季管理時期,就會對黃花菜進行割苗。

黃花菜的割苗很有講究的,割去什麼樣的葉片,割幾次,如何割,都要弄清楚,否則會嚴重影響黃花菜來年的產量和質量。

一,割去花莛和老葉

秋季黃花菜進入第二次排芽,展葉,第二次的排芽和展葉與來年的產量密切相關,做好秋季管理,主要是為次年的豐產奠定基礎。黃花菜採收結束後,就進入了中休期,中休期大約15–20天的時間。在中休期內及時把老葉和枯薹割掉。

割葉,就是指黃花菜春苗經過抽莛,開花,於採收完畢後,把殘留的枯莛,老葉全部割除,促其早發冬苗。方法是:

黃花菜採收結束後,立即將其從地面以上3–6釐米處割除。留茬過短,損傷隱芽。留茬過長,會過多地消耗植株的養分。

有人認為過早割葉是促進冬苗早發,多分櫱的重要措施,在我國南方地區,對採後割葉和花莛非常重視。但在有的地方,如我們山東地區,大家都沒有割葉的習慣,都是讓其自然枯死。而安徽等地,也是要到霜降,當黃花菜的植株全部枯死以後,再把花莛拔除,然後用鐵鏟從地表剷除枯死的葉叢。

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黃花菜割葉後,雖然是能夠促進新芽的萌發,但是在北方地區,夏季一般雨水少,葉部病害並不是很嚴重,黃花菜採收完畢後,葉叢生長的仍然很旺盛,大多是不進行割葉。有一些事實證明,黃花菜割葉對黃花菜的生長髮育及產量等都有害,割葉越早,不良影響越大。所以說,黃花菜採收前後,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葉片,防止提前老化枯黃。

如果你非要割葉不可,那就在割葉後及時進行深耕鬆土,在植株的兩側追施有機肥,促進秋苗發棵分櫱。

二,不宜割秋苗

黃花菜一年抽發春苗和秋苗兩次苗葉。秋苗是在黃花菜採收完畢後的秋天開始發生,到冬季霜降後停止生長,苗葉枯亡。一些菜農認為,秋苗既不抽薹,又不結蕾,不用好好管,有的人就一次或者是多次割收秋苗作為豬飼料。也有的人就放任牲畜踐踏,不再施肥,不防治病蟲害。殊不知,這樣一來,黃花菜蔸部不僅不能積聚養分促進分櫱萌芽,而且把原有的養分消耗殆盡,不利於苗蔸抗寒越冬,嚴重影響來年黃花菜的產量和品質。

根據多年的試驗,在施肥,澆水,用藥等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對100蔸5年生黃花菜進行不割秋苗與連續割除3次秋苗(割苗後7–10天長出的嫩苗又割掉)的對比試驗,不割的最長葉增長11.2釐米,葉寬0.26釐米,每株葉數多2.1片,10株分櫱多2.4株,抽薹率增加18.7%,鮮蕾產量增加30.1公斤。

試驗同時還表明,頭年割苗次數越多,次年黃花菜的產量減產越大,一般會減產50%—80%。你說黃花菜割秋苗有多多不宜吧。所以,在此強烈呼籲大家,黃花菜秋苗千萬不要割掉,一定要注意保護好。

既然黃花菜秋苗如此重要,我們如何來做好管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三,黃花菜秋季和冬季的重點管理工作

1,秋季翻土作用大

黃花菜採摘的時間長,由於採摘踐踏,往往會使土壤板結,通氣性變差,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髮育。因此,秋季進行深耕翻土非常重要,要做到"早,深,空,幹,大"。

(1),早

所謂早,就是要提前深耕,最好是在花蕾採收結束後,及時進行翻耕行間土壤,在秋苗發生前結秋挖土工作。因所栽培的黃花菜品種的不同,深翻土的時間上也各異,大多是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間。

早耕土的好處是,能使被繁過的土壤得到較長時間的暴曬,提高烤土滅草的作用。另一方面,早挖翻土有利於當年秋苗早發和健壯生長,為第二年苗薹多,苗薹粗壯積累充足的營養。

(2),深

所謂深,就是挖土要深,深挖是黃花菜地挖土質量的主要要求。一般青壯齡黃花菜普遍深挖30釐米以上。新擴種的黃花菜則於行間深挖,近蔸處淺挖,以利於加深土壤風化程度,誘導根系下扎,既排水又保水,增強耐旱能力。

(3),空

所謂空,就是要把黃花菜株叢間的土壤挖空,翻挖時不要留土盤子,使經過充分風化後的土壤,藉助雨力逐漸附於株叢周圍,起到易舊換新的作用,增強團粒結構,利於新根的發育。

黃花菜植株生長到一定年限後,部分根蔸就會衰老,表皮皺縮,變為黑褐色,還會發生紡錘根。如果任其殘留在植株上,會影響新根的生長,在深挖翻土時,可將這部分根切斷,而這個時候的氣溫比較適宜,雨水充足,正是黃花菜新根發生的高峰期,切斷老根會促發更多新根,有利於植株的健壯生長。

(4),幹

所謂幹,就是宜在晴天土壤乾燥時進行翻土,土壤乾燥時深翻挖土,通氣透水,能夠減少來年苗期病害的發生。如果在雨天或者是土壤溼度太大的時候進行深翻土地,土壤會被再次踏實,不但達不到秋季翻土的好處,反而會使得土壤更加板結,更不利於黃花菜植株的生長。

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5),大

所謂大,就是指挖的土塊要大,挖出來的大土塊要翻個個,使表土面朝下,底土面向上,大的土塊間互相駕空,形成一定的空間,有利於土壤充分風化,增強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2,冬季施肥加培土

黃花菜到10月下旬也就是立冬前後,植株進入休眠期,葉片自然枯死。這一時期主要是做好清園,覆土和培肥。枯枝敗葉必須全部清除焚燒,以減少越冬菌蟲源。

黃花菜的根群是從短縮莖的莖節上發出的,具有自下向上,一年一層,逐年上移髮根部位的特性。黃花菜進入盛產期後,根系發達,如不進行培土護根,新形成的根群就會外露於土表,不但會大大減弱吸肥,耐旱能力,而且還會影響地上部植株的發育,使產量顯著下降。培土,既可以使根群不致外露,又可加厚土層,培肥地力,防寒耐旱。

實踐證明,冬季培土的黃花菜植株葉片肥大,花莛高而粗壯,花蕾萌發力強,採摘期也長,一般可增產20%上。培土時應先把凋萎的秋苗齊土割掉,並在地面封凍前進行完畢。培土的厚度要求6–7釐米,確保根系不露土,不受凍。

黃花菜要進行冬季培肥,以有機肥為主,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合理確定基肥用量,保證養分平衡供應。

在此特別提醒大家,最近幾年來,黃花菜在生產上出現了落蕾增多,病害加重,產量大減等情況。造成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嚴重缺鉀。在土壤缺鉀的情況下,黃花菜追施鉀肥,可提高植株的抗性,增加花蕾數,提高成蕾率,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是一項有效的增產增收舉措。

黃花菜割苗有講究,割不好能減產50%—80%,如何割?


總之,為了使黃花菜秋苗早生快發,保持地上部與地下部平衡發展,達到苗葉,根系兩旺,應及早收割老苗,搞好深耕挖土。8月下旬收穫黃花菜完畢後,9月上旬應及時割除老苗,消除病蟲害。同時,讓秋苗早生快發,迅速達到一定的綠葉面積進行光合作用,累積營養物質輸送到根部保存。在割老葉的同時,全面覆蓋一遍土壤,取土培蔸,以保證黃花菜能夠度過寒冷的冬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