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父母吵架了,怎麼說能夠讓孩子少傷害呢?這樣做就對了!

“哐當——”任性的小兩口一點就著,三分鐘前傳來的是咯咯咯的笑聲,但現在劇情反轉了——說變就變說吵就吵,動靜大了起來,最後以他爸爸摔門而去收場。

總會有夫妻吵架時,孩子在旁哇哇哭!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做婆婆的又該怎麼辦?


“寶貝,爸爸媽媽剛才有點……”我不知道怎麼和房門口的孩子說。

孩子父母吵架了,怎麼說能夠讓孩子少傷害呢?這樣做就對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呢?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讓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景。

因為這樣的情景會對孩子有很多不良影響。

或者說,這樣高壓的環境,能夠深層次對大腦發育造成不利改變,從而永久性的影響大腦發育和潛力開發。

也可以說,這樣的環境不僅對孩子的發育沒有促進作用,反而具有破壞作用。因為我們每個孩子都像一顆有潛力的種子,遇到有壓力的環境會,就好像遇到了黑暗的環境一樣,種子就無法茁壯成長。所以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而不和諧的環境自然會抑制孩子的發育和成長,甚至影響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並且能夠對孩子成年以後產生影響。

但是孩子往往還是會遇到父母吵架的情況。特別是孩子很小的時候,有的父母,甚至會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不顧孩子就大聲吵架,往往把孩子嚇哭了也不罷休。其實,這樣的一次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孩子父母吵架了,怎麼說能夠讓孩子少傷害呢?這樣做就對了!


那麼,當吵架發生以後,作為父母,或者其他家人,應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呢?

  • 我們可以三步走——

首先,我們要有意識的去觀察孩子在當時的反應,去和孩子同情並傾聽孩子的心聲。

  • 第二,充分交流,那就是交流時不只是零星的話語,而是我們要讓孩子真正的去了解發生的相關的知識原則道理等等,而不是去迴避相關的問題。
  • 第三,輪流談話,那就是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讓孩子參與談話,要形成你來我往的互動。而不是我們一方面的絮絮叨叨的,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概念道理等。

其實,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孩子的眼中耳中。我不說他也知道,雖然一知半解。

父母吵架了,怎麼和孩子說呢?

孩子父母吵架了,怎麼說能夠讓孩子少傷害呢?這樣做就對了!


“好寶貝……”我輕輕地抱住了他,淚流滿面。

“奶奶,我不怕,我勇敢”三歲半的小傢伙卻仰著頭搶先說,沒有哭,但是眼睛是暗淡的。

但睡覺的時候,孩子抱住了我,我也抱著他。

“奶奶,我最愛你!今天你抱著我睡,好嗎?”

“寶貝,好的,奶奶抱著你睡!奶奶最愛你!”我用力的抱著他。

“還有誰最愛我呢?”孩子繼續問。

“爸爸媽媽也最愛你!”我肯定地說。

“還有誰最愛我呢?”孩子依然繼續問下去。

“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弟弟,老婆……”我就一下子說了能夠想起的人。

“還有誰最愛我呢?”孩子繼續問著。

“當然是爸爸媽媽呀!”我故意重複著。

“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孩子的聲音有點停頓。

“是啊,爸爸媽媽最愛你。剛才爸爸媽媽他們都生氣了,吵架了,對嗎?”我輕輕地說。

“是的,”還是輕輕的回答

“爸爸媽媽最愛你。他們剛才生氣,吵架,不是因為你。他們吵架只是他們有點問題沒有解決好,所以有點生氣了。他們不是不愛你,他們還是最愛你的,當然,奶奶也是最愛你的,最愛最愛你了”,說著我緊緊的抱著,還在他的小臉上緊緊地親了親。

“那爸爸媽媽他們現在好了嗎?問題解決了嗎?”孩子學著問。

“還沒有,但是,他們會很快解決好的。會馬上不生氣的。他們呀最愛你!你是他們的寶貝呀?寶貝!”

“是的,奶奶。爸爸媽媽最愛我,我也是他們的寶貝!奶奶,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好的,寶貝。那我們唱什麼歌呢?”

“你就唱爸爸媽媽都愛我吧,愛是什麼……”孩子開始唱了起來,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現在,聽到他父母說話聲音大一點,孩子就會過去:“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吵了,好不好?你們的問題解決好了,對不對呀!你們是最愛我的,是嗎?”

孩子父母吵架了,怎麼說能夠讓孩子少傷害呢?這樣做就對了!

其實,同情傾聽+傾訴交流=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作者任教初中語文近30年,擔任了20多年班主任,愛孩子愛寫作,如今做了奶奶,專注孩子的啟蒙教育,尤其專注於親子閱讀和寫作,希望和更多的父母一起帶著孩子讀書寫作,因為讀書寫作真的很有趣!而和孩子一起讀書寫作就更有趣有用,是對自己好孩子最好的投資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