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王昌齡的《出塞》中,龍城與飛將說的並不是同一人

《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①但使:只要;②龍城:是匈奴人祭天集會的場所;③飛將:指漢朝的飛將軍李廣。

在漢朝的時候,北方有一個少數民族叫作匈奴,他們總是不停地侵擾漢朝的邊關,因此,邊關上的老百姓都無法過上安定的生活。

有一次,匈奴又發動戰爭了,漢武帝他便派出了自己的四位大將去迎戰。其中有一位將軍叫衛青。這是衛青第一次參加戰爭,他還特別年輕,但是在戰場上,他卻英勇無比。他雖然是將軍,但是每次迎戰從不躲在後面指揮,總是自己帶頭衝在最前面。在這次戰役中,其他三位將軍都沒有什麼戰果,只有他不僅打敗了很多匈奴的士兵,還一直打到了匈奴祭天的聖地——龍城。龍城對於當時的匈奴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城市,當衛青帶著兵馬衝進城中的時候,把匈奴人嚇了一跳。因為以前都是匈奴去佔領別人國家的城市,他們自己從來都沒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也會被別人穿過防線,闖進自己的家門來了。歷史上就把這次勝利叫作“龍城大捷”,這是漢朝抗擊匈奴的第一次勝利,之前全都失敗了。

衛青這次勝利之後,又參加了六次和匈奴的戰爭,一共七次,次次都是勝利而回,沒有一次失敗,所以人們都叫他“常勝將軍”。

原來在王昌齡的《出塞》中,龍城與飛將說的並不是同一人

漢朝還有一個大將軍叫李廣,也特別厲害。他鎮守邊界的時候,匈奴一聽說他在,就都躲得遠遠的,不敢來侵犯。他在西邊,匈奴就打東邊;他在東邊,匈奴就打西邊。李廣射箭射得特別準,百發百中,騎馬也騎得特別好,就好像飛一樣,所以大家都送他一個外號叫“飛將軍”。李廣不僅打仗英勇,還特別機智。有一次,他不小心落進了匈奴的埋伏圈裡,被匈奴士兵活捉了,他就假裝快要死了。匈奴士兵把他放到兩匹馬中間架起的網兜裡,高興地準備回營地慶祝。李廣在裡面一動也不動,走了好一會兒,匈奴人都以為他真的已經死了,便高興地唱起了歌。李廣躲在網兜裡一看,匈奴人都已經放鬆了警惕,便一躍而起,一下子翻上其中一個匈奴人的馬背,奪過他身上的弓箭把敵人射死,騎著馬成功地逃回了營地。

原來在王昌齡的《出塞》中,龍城與飛將說的並不是同一人

漢朝由於有了這兩位大將軍的守衛,匈奴人才不敢侵犯,邊境上的老百姓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因此,他們倆的事蹟也一直被人們傳誦。

等到了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來到了西域的邊關,看見邊關的戰事一直都未停息,便想起了衛青與李廣這兩位大將軍,寫下了一首詩——《出塞》。“出塞”和我們前面講的“涼州詞”一樣,都是古代軍歌的歌名,詩人就是給這個歌寫歌詞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原來在王昌齡的《出塞》中,龍城與飛將說的並不是同一人

王昌齡說:從秦朝漢朝以來,邊關上的戰爭就沒有中斷過。月亮照著邊關,而那些從家鄉遠赴邊關打仗的士兵們,很多都死在戰場上了,再也回不到家鄉。要是能有攻打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英勇的“飛將軍”李廣在,北方那些攻打唐朝騎兵的胡人哪裡還敢跨過陰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