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攪局”光伏產業 HIJ電池概念集體表現

近兩日,市場除了春節後持續表現的在線醫療及所拓展的醫療信息化,雲辦公及所拓展的雲計算和在線教育之外,光伏板塊捲土重來,掀起漲停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近兩日光伏板塊掀起漲停潮,尤其是HIJ電池概念股集體走強。

關於光伏行業和HIT電池,我們之前文章《一文看懂光伏發展最新趨勢這些公司將受益行業技術變革(附股)》和《HJT電池成未來趨勢山煤國際(10.520, 0.18, 1.74%)通威股份(18.030, 1.64, 10.01%)誰將成為新一代電池龍頭?》中有詳細介紹。

而今天,光伏板塊集體走強源於特斯拉。

特斯拉光伏屋頂大規模安裝應用成為可能

據外媒最新消息,隨著特斯拉電動車業務逐步穩定,特斯拉公司近期開始在太陽能(3.770, 0.08, 2.17%)業務上投入資源,展開全美國大規模招聘,推廣其創新推出的太陽能瓦片或屋頂。

馬斯克近日還表示,特斯拉正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加緊安裝太陽能屋頂,而且該業務將很快進軍中國和歐洲市場。

向來在爭議中前行的馬斯克一次次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太陽能業務也是特斯拉的一大爭議業務。早前馬斯克力排眾議收購了由他的一個親戚創辦的美國太陽能公司“太陽城”(Solarcity),收購之時這家公司已經陷入了困境,而在收購之後,安裝量更是出現了大幅暴跌,這也使得馬斯克一度被認為在太陽能領域是個外行。

不過,和Model 3一樣,特斯拉現已推出一顛覆性產品“太陽能瓦片”,該產品可直接用於鋪裝住房的屋頂,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傳統屋頂上再一次安裝大量的太陽能電池板。

據中銀國際證券表示,2019年 10月,特斯拉正式推出第三代光伏屋頂產品 Solarglass。相對於前兩代產品,Solarglass保持了在鋼化玻璃中鑲嵌光伏電池的結構,可以承受 110英里/小時的風和直徑近 2 英寸的冰雹,可直接替代傳統屋頂瓦片,實現屋頂與發電組件的一體化,而非在已有屋頂瓦片上進行疊加安裝,整體視覺效果相對於舊產品更為美觀。此外,Solarglass提高了功率密度,每塊瓦片中的零件減少了一半,從而大大降低成本。同時第三代太陽能屋頂的安裝時間和難度均有所降低,使大規模安裝成為可能。

馬斯克在特斯拉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太陽能屋頂會變成特斯拉的一個主要業務。

三大消息助攻光伏翻身

從業內調研來看,馬斯克“點石成金”或許只是催化劑,光伏股本身利好消息就集結了不少。

其一是國內光伏股迎政策回暖。消息顯示,能源局下發2020年風電、光伏建設規劃,其中光伏補貼總額達15億元,平價項目3月中旬上報,競價項目4月30日前報送,留給企業組織申報的時間非常充裕。不少券商預測,2020年整體競價項目的完成率會遠高於2019年,政策節奏好於預期。

其二是本輪疫情未造成嚴重影響。頭部光伏企業表示,疫情對企業影響較小,因為一季度歷來都是光伏的淡季。有調研顯示,過年期間,晶科、平煤隆基、東方日升(16.550, 0.21, 1.29%)基本處於滿產中,隆基的寧夏基地也按照80%的原計劃開工。此外,通威、晶澳、天合、愛旭,協鑫集成(5.570, -0.25, -4.30%)等均有放假,但基本上是2月3日或2月10日開始復工。因此,一季度雖然會有影響,但全年不受影響。

其三是龍頭通威股份丟出了一份擴產公告。公司2月11日晚間發佈了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業務 2020-2023年發展規劃,以總投資200億元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200億元的投資額度,是通威史上最大的單項投資。同時也反映了太陽能電池片龍頭企業對於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光伏行業產能將進一步集中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的數據,2018年我國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分別為25萬噸、109.2GW、87.2GW、85.7GW,佔全球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58.1%、93.1%、74.8%、72.8%。隨著產能的持續擴張,我預計2019年各個環節佔全球產量的比重將繼續提升,且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企業集中,體現著光伏產業鏈在全球供給端的優勢。依靠供給端的優勢,國內光伏產業鏈一方面推動了全球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另一方面為全球多個地區和國家提供了便宜的清潔能源。

需求側:一季度是國內光伏淡季,疫情不影響全年需求總量,只是使國內需求釋放的節奏更集中於二、三季度,預計 2020 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達 150GW,同比增長 25%。

供給側:一線廠商由於海外訂單充足,目前維持較高開工率,有較強的物流協調能力,二線廠商完全復工難,現金流狀況變差。物流成為產業鏈比較大的瓶頸,尤其對於中小企業居多的硅粉、電池網板、接線盒、鋁框等環節,未來將對產業鏈出貨形成一定限制,一線廠商庫存相對充足影響較小。總體判斷,供應將進一步向一線龍頭廠商集中。

總體來說,當前光伏行業正在經歷技術迭代的變革時期,對設備企業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可積極關注具有核心工藝技術製程的設備企業,重點推薦

巨豐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