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虛榮心是用一種不適應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虛榮心產生的初衷是怕別人看不起自己;過程是要別人把自己當回事,看得起自己;而結果就是華麗外表下不堪的真相。其實捫心自問,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虛榮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而自尊心的過分表現就是虛榮心。人類感性的一面很容易在某個特定時刻,讓自尊心自然演變成虛榮心,但是人類又是有理性的,所以大部分人又能控制住這種心理狀態。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藍色茉莉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心虛有榮


《藍色茉莉》是伍迪·艾倫執導的一部現實主義影片,主角凱特·布蘭切特最終憑藉出色的演技再次封后,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而另一部韓國電影《心虛有榮》(英譯名是The Liar)則是一部類寫實主義電影,女主角以全素顏狀態出境,電影給人的感覺與電影的英譯名完全相反。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茉莉早期曼哈頓商業貴婦的形象


兩部電影的主角有很大的不同,《藍色茉莉》裡的茉莉是一個家庭破產的落寞名媛,她一直是虛榮的,只不過當生活富裕時虛榮心是能得到滿足的,落魄後,茉莉的虛榮心在與現實交鋒時才展現出來。而《心虛有榮》這部描寫小人物的電影似乎更接地氣,更真實的揭露出過度虛榮而導致的醜陋的一面,因為女主的家境普通甚至可以說是拮据,使得雅英反而更具有代表性。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雅英享受著豪宅銷售員的殷勤服務


兩部電影的相同處是都是以女性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影片,同樣都是圍繞用謊言偽裝虛榮心這一主題。《藍色茉莉》裡茉莉是這樣維護自己的虛榮心的:

  • 丈夫在外面一直勾三搭四,茉莉是在衡量得失後,虛榮心導致了她的選擇性失明,直至一切無法維持原狀;
  • 欺騙自己的妹妹、妹夫將得來不易的20萬美金投給自己的丈夫,為什麼說她是欺騙呢?她也許不清楚自己丈夫的事業是商業欺詐,但至少她是懷疑過丈夫的事業的,否則不會在浴缸裡一再詢問丈夫:“你會讓他們賺到錢吧”?
  • 破產後當她再次接觸上流社會時,他為了能再次擠進上流社會拼命的偽裝,在優質男人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一位中年遭遇喪夫之痛的優秀室內設計師。

《心虛有榮》裡的雅英是怎樣做的呢:

  • 雅英裝扮成上流富裕女子,不停的出入各種豪宅、豪車及高檔家電銷售中心,享受著銷售人員尊敬、殷勤無比的服務;
  • 在同事面前用謊言把自己塑造成即將進入富足婚姻的待嫁新娘,同時又恐慌著同事們細微的懷疑。
  • 在喜歡自己的男人面前遲疑不決,她打從心裡對這個和自已一樣處於社會底層的男人是鄙夷的,否則不會在相處中全程面無表情。

兩位主角都在真相敗露後完全崩潰了,茉莉是騙婚失敗後完全崩潰,總是念叨著與前夫相識時的音樂《Blue Moon》,陷入了喃喃自語的精神失常狀態,而雅英的崩潰是從一隻無法退貨的冰箱開始的,直至那輛被剮蹭的奧迪車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在車庫失聲痛哭。兩部影片在結局上的處理是開放式的,沒有定格主角的結局。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茉莉喃喃自語的崩潰狀態


當虛榮心成為心魔-淺析《藍色茉莉》和《心虛有榮》兩部女性電影

雅英在雨中絕望的神情


《藍色茉莉》有提及女性獨立這一永恆的話題,而《心虛有榮》則側重了家庭、社會扭曲的價值觀對人的影響。但是兩部電影著重點還是在虛榮心。

現在社會的物慾橫流非常容易讓人迷失自己,這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其實是商業經濟的產物,商業的本質就是欺騙,他們總是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來鼓吹物質的重要性,三人成虎,更何況是每天出現在人們面前的視聽轟炸(例如非常有名的鑽石和牛油果超級營銷),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對物質追求的主流思想,但是這些真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嗎?為什麼很多智者(為什麼要選擇智者這個詞,就是因為現在吹捧的“成功人士”,“成功”這一定義太過狹隘)常年保持著極簡的生活呢?不去盲目的相信商業謊言,讓我們心裡能更好的把握住物質追求的度。另一方面有人會說,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現實中金錢的確能讓我獲得更有品質的生活,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其實只要不迷失在物質裡,這種想法值得鼓勵。這就要求我們要恰當的利用自尊心,不要讓自尊心發展成為虛榮心,所有人都可以用能力匹配自己的物質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