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風電“井噴”背後“平價上網”漸行漸近

平價上網漸行漸近,分散式風電在2020年迎來一波投資熱潮。

分散式风电“井喷”背后“平价上网”渐行渐近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2020年年初至今,黑龍江、寧夏、湖北、內蒙古、山西等地核準的風電項目接近100個,其中,僅黑龍江一次性核准項目數量就達63個,核准裝機容量達382.2兆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於徵求2020年風電建設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的函》,2020年將積極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在落實消納等各項建設條件的基礎上,可自行組織、優先推進無補貼平價上網風電項目建設,並積極支持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

“國內大部分地區是可以實現平價上網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向記者表示,即便是現在享受高額補貼的海上風電,未來5年,度電成本有望下降40%,到2025年基本實現平價無補貼。

那麼,隨著風電補貼退坡,平價上網臨近,分散式風電的前景又如何呢?

多地核準分散式風電項目

2018年5月,國家能源局下發《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鼓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自2020年伊始,分散式風電迎來了“井噴式”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近期黑龍江、寧夏、湖北三地核準了68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共計裝機容量552.2兆瓦。其中黑龍江一次性核准項目數量最多,達63個,共計382.2兆瓦;寧夏核准4個,共計140兆瓦;湖北1個,30兆瓦。除此之外,在2020年1月,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多個省份亦有風電項目核准上馬。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已經核准的項目,絕大多數為分散式風電。其中,黑龍江的63個風電項目全部為分散式風電。

所謂分散式風電,一般是指採用風力發電機作為分佈式電源,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分佈式發電系統。其容量多為30~50兆瓦左右,佈置在用戶附近,是一種小規模、分散式的發電模式。

某公司風電項目負責人張亮(化名)向記者表示,相對於傳統風電,分散式風電模式更接近用戶,優勢明顯,但是其起步較晚,目前分散式風電併網量只佔全國風電併網總量的1%左右,其發展空間巨大。

事實上,在2010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到要鼓勵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風電項目;2011年7月,國家能源局又發佈了《關於印發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彼時,火電‘獨大’,而風電不管是傳統集中式風電項目還是分散式風電項目,審批流程幾乎一樣,因此作為當時風電投資主力軍的電力央企,基本看不上分散式風電。”張亮告訴記者,作為投資者,誰都願意審批一個大的(項目)。

一位陝西地方電力集團人士告訴記者,分散式風電項目所產生的電力可自用,也可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不過,其上網接入電壓等級應為110千伏及以下,並在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內消納,不向110千伏的上一級電壓等級電網反送電。因此,一些大型企業更願意投資傳統風電項目。

2018年,分散式風電政策迎來轉機。國家能源局規定對於試行項目核准承諾制的地區,地方能源主管部門不再審查前置要件,審查方式轉變為企業提交相關材料並作出信用承諾,地方能源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後,即對項目予以核准。

另外,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立以能源主管部門牽頭的“一站式”管理服務窗口,建立國土、環保等多部門高效協調的管理工作機制,並與電網企業有效銜接,建立與電網接入申請、併網調試、電費結算和補貼發放等相結合的分散式風電項目核准等“一站式”服務體系。

據瞭解,目前已經明確編制分散式風電規劃的省(區)有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貴州、內蒙古、青海、江西、黑龍江、寧夏等,全國整體已發佈規劃總容量超過18GW。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 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114萬千瓦,同比增長7.5%;截至2018 年底,全國累計裝機12.4萬臺,累計裝機容量2.1 億千瓦,同比增加11.2%,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2018年,全國六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所佔比例分別為中南28.3%、華北25.8%、華東23%、西北14.2%、西南5.5%、東北3.2%。“三北”地區新增裝機容量佔比為43.2%,中東南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佔比達到56.8%。

與2017年相比,2018年中南部地區增長較快,同比增長33.2%。中南地區主要增長的省份有:河南、廣西、廣東。同時,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裝機容量均有增幅,分別同比增長29.9%、8.2%和9.3%;而西北和西南地區裝機容量出現下降,西南地區同比下降33.8%,西北地區同比下降11.5%。

部分項目已實現平價上網

2019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相繼發佈關於風電、光伏方面的新政,平價上網工作被迅速推進。業內人士認為,風電平價上網時代即將來臨。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向本報記者表示,2020年國內大部分地區,風電可以實現平價。

那麼,2020年核准並開工建設的分散式風電是否做好了平價上網的準備?對此,記者從多家風電企業獲悉,目前一般情況下,風電企業與分散式項目的單位或個人按照合同約定,結算電費和轉付國家補貼,分散式風電項目優先獲得補貼資金使用預算和計劃。因此,分散式風電項目一般情況下均能獲得足額的國家補貼資金,這也使得分散式風電項目能保持較好的現金流。

事實上,在我國多個地方,風電項目已經平價上網。例如,2019年5月,華能瓜州幹河口北50兆瓦風電項目就是一個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據瞭解,該項目建成後,執行甘肅省火電上網標杆電價0.3078元/千瓦時,按發電時間2300小時/年計算,年發電量約1.15億千瓦時,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539萬元。

此前,在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通知指出,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和快速技術進步,在資源優良、建設成本低、市場條件好的地區,已基本具備與達到清潔排放水平煤電同價甚至不需要補貼的條件。

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再次發文鼓勵風電、光伏項目平價上網;並對於未在規定期限內開工並完成建設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核准(備案)機關及時予以清理和廢止,為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讓出市場空間。

2020年1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新增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並於2021年12月31日前併網的存量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補貼範圍。

“隨著風電行業平價上網漸行漸近,如果沒有補貼,分散式風電項目的建設風險就會加大。”張亮向記者表示,風電企業需要進行審慎的項目條件與資源評估及經濟性測算,以保證項目收益。

“我們對未來三年的預期是比較樂觀的。”在2020年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秦海巖表示,關於分散式風電項目,近兩年核准一部分,到2022年可能有2500萬~27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秦海巖表示,到2023~2025年,只能靠平價項目和分散式風電項目。到了2025年,過去20年裝的機組開始淘汰換新,容量還比較少,大約100萬千瓦;到2028年有望累計超過1000萬千瓦。預計2025年,換新部分裝機會初露端倪,2028年才會增長。預測這幾年的裝機量都超過2000萬千瓦。

在秦海巖看來,如果中國風電新增市場低於2000萬千瓦,這個產業面臨巨大的風險和困境;如果跌到1000萬千瓦,不到2000萬千瓦,這個行業將會面臨寒冬。其表示,未來要想方設法維持每年2000萬千瓦的裝機,使行業持續發展下去。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