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下篇)

。。。接上篇。。。

上期節目,老杜給大家講了講最著名的翡翠場口,帕敢場口的基本情況,其實包括我自己,對帕敢場口的料子,瞭解比較有限,為什麼呢?因為帕敢的主力場口採挖已經結束,目前已經不是翡翠礦石的主產地,真正帕敢的料子,在世面上已經很少,料子少,我們接觸,瞭解和學習的機會自然就少,那掌握的信息自然也就很少了。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下篇)


儘管帕敢場區的料子越來越少,但是關於帕敢場口翡翠原石的傳說卻越來越多,因為出了帕敢是最早開採出翡翠原石的地方之外,這裡也的確出產過太多名震江湖的料子。

直到現在,市場上,不管是對原石,對成品,還都習慣用老坑料來形容翡翠的品質。我們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老坑翡翠這樣的廣告,甚至還有人張嘴閉嘴就說:老糯勝新冰。聽起來很專業的樣子,我不知道這種概念是如何界定的,至少我不是很支持這種說法。

在我的理解裡,老糯,可能是想表達老坑的糯種,新冰,可能指的是新坑的冰種。但是,糯就是糯,冰就是冰,這只是對翡翠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一般用在不懂行的消費市場裡,乍一聽起來,似乎糯種的翡翠,要比冰種的翡翠檔次差一些,價格低一些,但是,翡翠的定價依據,完全不是這麼簡單區分的。

在行業內,很少用冰種、糯種說事兒。因為誰也不能籠統的說糯種的翡翠,就一定比冰種的翡翠差,如果糯種的翡翠肉質很細膩,很均勻,冰種的翡翠棉很明顯呢?如果糯種的翡翠飄花帶色?而冰種的翡翠底子灰呢?如果糯種的翡翠用料飽滿,雕刻精美呢而冰種的翡翠比較小,比較薄呢?

所以,我經常跟朋友們說,你在逛市場淘貨的時候,別動不動就冰種,玻璃種的,看起來挺專業,其實只要一張嘴,就輸了。

行家怎麼評價翡翠的品質?種老不老,肉質細不細,底子灰不灰,色陽不陽,棉大不大,工好不好。跟冰有半毛錢的關係麼?

而且,咱先不說老廠的翡翠,還有沒有出產,誰能僅從翡翠的成品上,就判斷出是老坑還是新坑?那些張嘴閉嘴就說老坑的,根本也就是給自己壯膽,冒充專業而已。

以老杜個人的理解,所謂的老坑,這個坑,說的就是緬甸的翡翠場口,而老字,指的就應該是緬甸最早的幾個翡翠場口,包括帕敢基、莫灣基、老木那等等。

儘管這些著名的翡翠場口,都出產非常牛的翡翠原石,但是並不表示這些場口的所有原石,品質都高。哪怕再著名的場口,也會出產大量的垃圾料,而現在新拓展的場區,也依舊能出高品質的料子,只是二者的出產概率不同。

尤其用老坑料去描述翡翠成品,老杜覺得更是無稽之談。儘管我們有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成品的表現,反推其場口,這是有可能的,畢竟有些場口的料子,特點太過鮮明,比如莫西沙,木那,會卡等等,經常玩兒賭石的朋友,經常自己加工成品的朋友,一看到某些成品,就會想到其原石的場口及形態,這個並不誇張,只是一個大數據的體現。

而針對成品,用老坑料去描述,那就相當的扯,就好比指著一個翡翠成品,非要說產自老帕敢,或者老莫灣基,這種說法,只是忽悠那些不懂行的朋友,給自己臉上貼金,沒有任何意義。

關於帕敢的料子,其實我的發言權不多,因為在我這十來年接觸賭石的過程中,遇見場口正的老帕敢料子非常少,或者說,早些年也許能見到不少,但是當時還認不準場口,看不懂皮殼,所以即便是老帕敢的料子,放在我面前,我可能也認不準,也不會在意,而現在意識到,卻很難再見到那樣的石頭了。

至於目前世面上這樣的石頭漫天飛,那隻能是商家的說法,真正是哪個場口,對於初學者來說,也沒必要糾結,意義不大,就算能爭論出個結果,又有什麼價值呢。

關於老帕敢的料子,在我的記憶中,遇到過兩塊比較有特色的,老杜可以跟大家也介紹一下。

2010年夏天的時候,我在盈江,曾經遇見過一塊老帕敢的料子,60多KG,帶有一條非常標準的白莽,可惜當年財力有限,只能拍圖,沒能力拿下,但是那個料子的表現,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第一次在黑色皮殼上,看到白莽,白莽的邊緣,打燈看是很陽的綠色,只是這個綠色能進去多少,能不能化開,那就得靠點經驗去判斷了。

第二塊有過親密接觸的老帕敢場口原石,是在兩年之後了。我們2012年的夏天,曾經在盈江的紅星賓館,收到過一個老帕敢的料子。當天下午,我們在各個市場閒逛,進入這個老緬店裡的時候,他們三個人,正圍著一個大鐵盆,刷洗裡面的原石。


聊聊我所知道的幾個緬甸翡翠場口--帕敢場口(下篇)


我的合夥人,一眼就看到其中一塊料子品質不錯,當時給了幾口價格,沒談下來,只能遺憾的放棄。

第二天中午,原本我們已經約了從盈江到瑞麗的車,臨行前,我哥們還是惦記著那塊石頭,跟我說,咱們再過去看一下,再給一口價,如果能成交最好,實在不行,只能說沒緣分了。

隨即我們收拾好所有行囊,就又來到那個賭石店,也是因為我們的誠意,這次老緬很痛苦的就同意了我們的價格,順利成交,我的合夥人非常興奮。

戲劇性的變化,來自幾個月之後。我們在瑞麗逛市場的時候,偶然又遇見那個賣石頭的老緬,原來他的店已經從盈江搬到瑞麗。他操著非常生疏的中文和晦澀的英文跟我溝通,交流了半天,我才搞明白,他是在問我,之前那個石頭,還在不在我手裡,他願意花一倍的價錢,再收回去。

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那個石頭,已經被我們的一個朋友買走了,老緬遺憾的把我和我的合夥人的手機號碼,轉身抄在他們店面的牆面上,並且一再表示如果我們願意出讓,可以隨時跟他聯繫。

那個料子是一塊15kg的黑烏沙,整個料子的皮殼非常薄,四四方方,其中一個面,是個天然的老斷口,但是也已經風化成烏黑的皮殼,自然光下看不出任何區別,但是是用手電一照,會展示出冰晴水的肉質。

而這個料子一端,有一整圈非常標準的莽帶,教科書一般,另外一側,還有點松花,且不說這個料子的價值如何,單單這些表現,真的就算是一個難得的標本了。

這個料子,在我們店裡放了挺長時間,很多熟悉我們的老朋友都見過原石,也算是一個緣分吧。從那塊料子之後,我印象裡,再也沒見過場口正的帕敢料子了。

分了兩期節目,講了講我對帕敢場口的認識,一是因為這個場口太過著名,二是因為關於這個場口料子和故事太多,大家聽了我的介紹,應該就會明白,市場上其實沒有那麼多帕敢的料子了。


下期內容,老杜計劃給大家講講莫灣基場口的情況。


最後,一點請求:疫情當下,自媒體不易,大家覺得文章有點價值的話,希望多多轉發,分享,老杜在這裡一併謝過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