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思“變” ,哈爾濱新區政務服務理念再升級

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政務服務工作有序開展,哈爾濱新區、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打破傳統思維定式,積極轉變服務理念,通過對審批服務事項網上申報、證照免費郵寄、遠程電話輔導、預約線下服務等多項便民化舉措的靈活運用,讓常規服務在非常時期發揮了非常作用。

變“坐等上門”為“主動服務”,做企業的貼心人

哈爾濱新區、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在認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將營商環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疫情之下的企業需求為中心,積極轉變服務方式,變“坐等”審批為主動服務,推出了“首席服務員”制度。各首席服務員與新區企業投資服務局、招商公司和各園區形成對應服務關係,建立了快速響應、首問負責、全程幫辦、個性服務、不說不行等工作機制,變疫情防控期為主動服務期,儘可能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企業開復工做好服務保障。江南園區企業黑龍江佰益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想要開展消毒液生產業務,但是不知道該辦什麼手續,怎麼辦手續,負責江南園區的首席服務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遠程諮詢及指導,幫助企業定製了營業執照變更經營範圍+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的個性辦理流程。

變“線下跑”為“線上辦”,推行服務“不見面”

為減少人員聚集,哈爾濱新區主動轉變以往集中式辦公、面對面服務的傳統政務服務模式,加大線上服務力度,全面推行“不見面,網上辦”“有諮詢,請致電”,最大程度做好“非接觸”政務服務。新區審批局充分利用哈爾濱新區企業設立智能系統,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可以在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即時通過。2月6日,在溫州的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員的電話輔導下,通過互聯網提交了設立申請,在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獲得了審批通過。

“不見面”審批,“零距離”服務。從1月31日至今,共接待電話諮詢329次,現場預約19件,網上辦理96件,累計完成47件,免費郵寄證照1件。

變“材料齊全”為“容缺承諾”,讓“一次辦”成為常態

為滿足企業轉型生產防疫物資補給疫情的需求,新區開闢了審批“綠色通道”,對急需調整經營範圍、取得相應生產資質的企業,在關鍵材料齊全的前提下,主動實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制,採取先辦理後補材料的辦法,讓企業在第一時間內辦好手續,投入生產。目前,新區已在商事登記、投資建設等多個領域實行“並聯審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因材料不齊全造成的“辦事多跑路”,聚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真正地讓一次辦結成為常態。

變“一事一議”為“套餐式”服務,持續提升企業獲得感

新區充分發揮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優勢,針對企業需求定製個性化審批流程,為企業提供“照+證”的“套餐式”集成服務,讓企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同時獲取合法經營所需的全部手續。2月3日,哈爾濱樂泰藥業有限公司申請在經營範圍中增加消毒產品生產項目,工作人員通過經驗判斷該企業還需要申請辦理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為幫助企業早日投入生產,新區審批局將營業執照與生產許可合併辦理,通過容缺受理、同步審核、提前驗場、同步發證等措施,幫助“樂泰藥業有限公司”在一個工作日內取得了轉型生產需要的全部資質。通過類似方式,新區審批局先後為哈爾濱醫藥四廠、哈爾濱龍衛中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提供了服務。

變“單兵作戰”為“協同作戰”,助推全省“百大項目”建設

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的大項目推進工作不受影響,哈爾濱新區相關投資建設審批部門緊密配合,協調聯動。2月7日上午,在市、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的統籌協調下,全省“百大項目”之一——松北區和呼蘭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場外配套二期工程在工作人員的電話輔導下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提交了辦理申請,該項目手續複雜,涉及事項多、部門多,市營商局的技術人員在後臺為項目順利審批提供了實時技術保障,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自然資源局與市發改委等部門通力協作、主動配合,同步完成了該項目所需的全部手續。這個項目的順利完成也為跨層級、跨部門、跨平臺解決企業問題提供了成功實踐。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抗“疫”戰役中,哈爾濱新區不斷刷新營商環境發展底色,將應急服務能力轉變為常態服務能力,危中見“機”,轉危為“機”,用最好的營商環境回擊罕見的疫情,為新區發展築牢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