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慾望群體”在年輕人中擴張: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

作為社會主體的中國年輕人,成功欲、結婚欲、生子欲、物慾、等在降低,似乎日本的無慾望現象正在中國擴張。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為近10年來新低。2013年是個拐點,自2014年開始連續5年下降。

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為近10年來新低。從數據上看,很多年輕人已經放棄了步入婚姻的殿堂。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低慾望群體”在年輕人中擴張: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中感嘆: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日本已陷入“低慾望社會”!低慾望社會的特徵:年輕人更偏向於租房,且當時物慾和成功欲,一部手機就代表了生活,無論貨幣政策如何改善們也無法改變消費者,提升經濟。也就是說,低慾望社會就是一種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少消費,普遍缺乏慾望的社會現象。

馬斯洛曾說,我們時代的根本疾患是價值的淪喪,這種危險狀況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嚴重。關於這種狀況存在各種描述,諸如頹廢,抑鬱,失落,空虛,絕望......價值淪喪帶來的精神世界崩塌成為個體迷茫的外在因素,因此,人們不能寄希望於現世,只能皈依佛門,祈禱來世,這就形成了當下的佛系社會!

低慾望社會”之所以降臨到年輕人的行為方式中,是因為他們對所處境況進行自我評估後,精神層面對現實世界做出的妥協姿態。

“低慾望群體”在年輕人中擴張: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


高房價,使年輕人失去未來的希望而主動投身佛系。很多年輕人感嘆:夢想還來不及張揚就已經墜落到物質餬口艱難的窘境。寒窗苦讀十年,人生的夢想和奮鬥的目標退化成了城市的一套房!

然而這個目標又讓多少年輕人感到遙不可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近20年瘋狂上漲的房價,相信很多為買房而努力的年輕人都有深深的體會。對於年輕人來說,房子不僅意味著簡單的住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高房價和高房貸的壓力下感嘆前途的渺茫!

與其蝸居不如放棄!於是,“佛系”、“喪文化”生活便誕生了。他們選擇了一種主動汙名化的叛逆表達方式——自稱為屌絲,廢柴,葛優躺,廢貓等,這是“青年群體”對自身標籤的無聲反抗。

這種“佛系生活”的背後,也是一種無聲的抗爭和深深的無奈。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夢想也毀滅了年輕人對生活的動力。這個年齡,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浪漫戀愛。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還未工作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

因缺乏力量去抗爭,轉而換另一種自己較為接受的方式生活。也許不是沒有慾望,是慾望不了。像這種就屬於輕度的“低慾望”,它很大程度上能令人心態平和,容易滿足。但是重度的“低慾望”,就會演變成了社會問題。

如果所有人都放棄慾望,不願意為之拼搏,那將會影響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前行。社會上很多人都在指責年輕人不求上進,指責他們的“佛系”,指責他們不肯承擔社會責任,不肯結婚生子撫養下一代。

日本的幸運在於,在他們進入低慾望社會之時,他們已經處在一個富足的生活水平階段,而中國的不幸在於,如果現在進入佛系社會,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將難以維持。

“低慾望群體”在年輕人中擴張: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


如果中國被動地進入低慾望社會,那這將是一個極不穩定的低慾望社會,也是一個低質量的社會。這種低慾望社會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青年越來越封閉自我,個人交往頻率降低也就是過上了所謂的佛系生活。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